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國內的大部分媒體還在宣揚國外疫情到底有多麼的嚴重,國外的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有多麼的不利,給大家的認知似乎是這些國家沒救了,崩潰了,日子沒法過了。

實際上呢?

無論是通過我們自己外貿跟國外客戶的溝通,還是我們諮詢管理的客戶跟國外客戶的溝通,還是數據顯示,歐美國家病毒的話題熱度在3月中達到頂峰,一片人心惶惶,但是很快就開始逐漸的降低,生活工作正在慢慢的恢復正常。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美國的關注度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英國關注度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意大利關注度

連疫情如此嚴重的意大利,關注度都已經降得很快,想想其他國家吧。

控制疫情,方法多樣,適應我們的未必適應歐美國家。

他們可能永遠都理解不了我們是如何能夠萬眾一心的抗擊疫情,我們也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就這麼坦然。

可能就如同我客戶說的:

we believe in the Evolutionism. We have to be chosen by the rules of nature. Only the adaptor can survive.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看來進化論深入人心

當然,不能代表一切群體,至少肯定有一幫群體是這樣想的。

God will arrange everything.

這句話在跟客戶的溝通中出現了n多次,我不理解,但是隻能尊重。

或許在他們心目中,認為他們不會是下地獄的人,或者真的不怕死?

不管怎麼樣,他們選擇了,或許大家會說他們不會世界其他各國考慮,會讓疫情在世界蔓延,甚至可能讓我們的努力毀於一旦,但是這就是他們的選擇。

可以譏諷,嘲笑,但是很難或者不可改變。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不可理解,但是無能為力

中國為世界很多國家送去了支援,基於人道,也是基於國際聲望。

但是國內的媒體或者自媒體,如果還在一直去發酵他們的疫情控制,甚至是嘲笑,會有什麼後果?


很容易被解讀成幸災樂禍。


我認為這並不好。

就如同我們當時解讀國外報道,國外報道實際上都是指向我們的疫情控制政策,但是我們會解讀成他們幸災樂禍一樣的。

當疫情的關注熱點下降之後,大家就會慢慢的關注日常生活,新的生活工作模式也好,慢慢迴歸到正常軌道也好,肯定不會再有當時那樣的恐慌。

你會懷疑,但是數據會告訴你一切。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某產品(跟防疫沒有一毛錢關係)英國熱度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同上產品美國搜索熱度

上面是同一種產品,而且一直英美進口量最大,熱度飆升,已經超出了歷史最高點。

的確,在3月中下旬熱度觸底,但是強勢反彈。

也就是常說的報復性消費!

看了下疫情非常瘋狂的意大利: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同上產品意大利搜索熱度

換一個產品LED: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LED意大利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LED美國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LED英國

三月中下觸底,進入四月迅速反彈。

美國英國搜索熱度都已經超過去年同期,而意大利雖然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是上線的趨勢非常明顯。

選一個機械類產品:food machine,當然這是一個大品類,因為具體到某一個細分產品,很多連搜索熱度統計都沒有: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英國

上升非常明顯,超過了往年同期。

而且按照趨勢圖分析,往年都是3月出現的高峰,因為疫情被推遲到了4月。

結論很明顯,需求並沒有絕對的沒有,而是出現了滯後性。

如果你是這個行業,可以嘗試著分析一下其他國家。

再看一個工業配件: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英國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美國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意大利意大利語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意大利英語

工業配件因為搜索的專業性很強,所以不會像是快消品那麼高的流量和熱度,規律性也不太好找,但是大家只需要關注回升勢頭和最高點就好了。

當然,有一點需要注意,工具所導出來的數據會包括所有群體,也就是中間商,終端等等,而且終端的搜索比重會更大,會讓數據的導向性更強傾向於終端。

但是,終端的消費是會反推經銷商的關注甚至是慢慢恢復正常,滯後性一定有,但是不會很久。

所以大家現在可能還沒有感受到很明顯的上升,但是應該會很快。

最能證明對中國採購需求恢復的數據是針對於中國供應商的流量,詢盤和成交數據。

成交因為談判週期的問題不好評估,但是流量和詢盤的回覆趨勢已經很明顯。

下面這兩組數據來自於外貿快車,15000家獨立站的流量和詢盤: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詢盤和留言

歐美需求已慢慢正常,某些產品報復性消費已經出現

獨立ip訪問量

當然,他們的數據並不是僅僅來自於歐美,但是可以作為一定的參考。

3月中下下降趨勢很明顯,但是進入4月慢慢恢復。

波動是一定的,這個取決於當地的政府發聲和媒體引導,但是總體趨勢是看好的。

所以,外貿企業需要行動起來了。可以通過數據來跟客戶溝通,讓他們看到他們的客戶的需求可能在恢復。

而且要更加努力和下功夫。

如果按照終端數據反推經銷商的模式來看,流量和詢盤完全恢復可能就會在4月底5月初。

大部分企業的訂單恢復可能會在5月中下。

當然,前提是疫情不要再出現大的反覆。

哪怕是這樣有序的增長,看來需求也會慢慢恢復。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需求並不代表購買力,就如同我們常說的中國內需量驚人,那是人口基數的判斷,但是購買力起不來,也白搭。

就如同我的客戶所說的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如果購買力不能完全恢復,有一部分國外採購商可能會陷入真正的困境,同時反推到中國企業,跟這些採購商合作的供應商,也會面臨雖然疫情熱度下降,同樣訂單量也不大的困境。

估計有一部分企業會是這種狀況:

疫情期間雖難熬,但是懷抱希望,但是可能放鬆了市場開發和客戶維護跟進,疫情之後真正絕望!

有一個話題需要真正關注了,什麼樣的採購商能夠最快恢復。


最近的兩次直播都提到了這個話題,找時間寫出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