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評職價值來說:出版專著和掛編教材哪個更好一些?

教材和專著是兩種出書類型,很多出書的朋友不瞭解教材和專著的區別,認為教材和專著評職稱都差不多,其實還是有區別的。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學術著作則一般是研究人員或者專業人士用來發表自己對一個課題的理解與認識的論文。

教材在知識層次上一般來說都不是太深奧,即使是高等教育教材也是,因為它要讓學生能學得下去;而學術著作就一般來說比較有深度了,沒有深度也談不上學術。

從評職價值來說:出版專著和掛編教材哪個更好一些?

從評職價值來說:出版專著和掛編教材哪個更好一些?

從出書評職稱角度來講,教材與專著有如下區別:

1、從評職價值來說:出版專著要是比掛編教材加的分數高。(具體分數比例要看每個學校評職文件)。

2、評職稱一般都是教師需要出教材的多,其他行業職稱一般都是以出專著為主。當然教師也是可以出專著評職稱的,只是教材跟專著肯定評分是不一樣的,在評職稱時的作用也不一樣。具體您評職稱需要哪一種,要根據您學校的要求和職稱等級的要求來選擇了。

學術專著出版中署名主編和副主編的幾種區別

學術專著出版先分為兩種,一種為獨著,即為一個人出的一本學術專著,一種為合著,即為幾個人(主編、副主編和編委)一同出版一本著作。那麼學術專著出版中署名主編和副主編有什麼區別?

合著中有主編和副主編,無論是掛名主編還是副主編參編都是可以拿來評職稱的,在職稱評比加分中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分數。一本正規教材通常可以有3個主編,3個副主編,5個參編。我們常見的是掛名主編副主編。著作掛名主編和副主編有區別呢?

區別一:首先主編和副主編承擔的字數是不一樣的,即使同為主編,第一主編和第二主編承擔的字數也是不一樣的,和第三主編承擔的字數也不一樣,排名越靠前,承擔的字數也就越多。

區別二:主編可以在新聞總署上查到,也就是在出版總署上能看到主編的名字,副主編則一般不能查到。 主編副主編是按照貢獻多少前後排名的。新聞總署只能顯示作者的前三位置,如果這本教材有三個主編,那新聞總署只能查到前三主編,看不到副主編。如果這本教材只有一個主編,其他是副主編參編,那會根據教材總編室的要求,只在新聞總署顯示一個主編或者顯示一個主編加前兩個副主編。所以說副主編一般在新聞總署上是看不到的,只有極個別主編非常少的情況下才能看到。如果你在某個教材上掛名了主編,如果在新聞總署上查不到可能就是受到了誆騙,而如果掛名副主編,想評職稱只能要求出版社開具證明材料了。

區別三:評職稱掛名主編的加分與副主編加分不同。 同一本教材主編加分肯定要高於副主編加分。不同教材的主編加分是否高於副主編加分,要看作者總數和排名了。如果說一本書A只有一個主編一個副主編,另一本書B有三個主編三個副主編,那麼掛名A教材的副主編加分可能還要高於掛名B教材的主編。加分多少還要看教材的等級,掛名省級教材的主編加分肯定要低於十三五規劃教材的主編加分的。我們在看一本教材掛名主編副主編能讓我們評職稱獲得多少分,要綜合考慮教材等級質量、作者數量、排名位置了。主編通常用來評高級職稱,副主編通常用來評中級和副高職稱。

區別四:掛名主編與副主編的費用不同。 同一本著作,掛名主編的費用肯定高於副主編的費用。這個費用相當於與著作原作者共同承擔的出版費用。主編在這本著作中承擔的責任,付出,寫的字數肯定要高於副主編,在評職稱中獲得的評分也高於副主編,所以,一分錢一分貨的理念同樣適用於著作掛名中。我們在選擇是掛名主編還是副主編,不僅要看自己的職稱晉升需要,也要看個人的經濟能力。 以上即為著作掛名主編和副主編的主要區別。

從評職價值來說:出版專著和掛編教材哪個更好一些?

從評職價值來說:出版專著和掛編教材哪個更好一些?

著、編著、編的區別

著、編著、編都是著作權法確認的創作行為,但獨創性程度和創作結果不同。

著:其獨創性最高,產生的是絕對的原始作品。

編:其獨創性最低,產生的是演繹作品。

編著:處於“著”與“編”之間(編譯類似於編著,但獨創性略低於編著)。

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於任何已有作品產生的,作者的創作行為就可以視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適量的引文,但必須指明出處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構成對已有作品的實質性使用,或者包含對已有作品的彙集或改寫成份,作者的創作行為應該視為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