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遊子吟》由中國唱詩班執導的動畫片,是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第3部作品,根據清代考據大家王鳴盛的真實經歷所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非常渴望穿一件新的棉襖去參加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大考“童子試”,但是因為家境貧寒,他沒有敢向他的母親提起這個請求。然而善解人意的母親,連夜為他縫製了新衣服。

看似簡單而熟悉的劇情,卻看哭了很多人。

影片當中唯美的畫風加上靈動的背景音樂,撥動了很多人的心絃,雖然這部作品的大概情節都已經知曉,卻仍然讓很多人潸然淚下。也許在外國人眼裡,這這部作品並沒有多大的感觸,但是對於中華兒女來說,其實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敬畏的作品。尤其是在這個國外的空氣都比國內香的浮躁社會,很多人都忘了在中國傳統當中有很多值得敬畏的東西

這部劇作為一部煽情的動畫作品,不僅僅抒發了對母親的愛,更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敬意。本文將聚焦於傳統文化從三個方面來領略這一部分催人淚下的動畫作品。

《遊子吟》|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1、故事背景:中國傳統詩文創新地與真實歷史相結合,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

在我們從小的時候就知道這樣一首詩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孟郊所作,我們少時讀背這首詩的時候,只是為了讀而讀、為了背而背、為了理解而理解。對於慈母之愛,並沒有落地到實處。直到我們漸漸長大之後才知道,這首詩背後的深層含義。

這部影片的故事脈絡,承襲了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中的重要情節:手中線、身上衣、三春暉。但在人物背景上,動畫並沒有刻意地去還原詩人本身,而是選了清代嘉定的考據大家王鳴盛,雖然有強行弘揚當地的文化的嫌疑,卻也極為貼合。

更重要的是這是王鳴盛的真實經歷改編,

詩句與真實人物跨越千年的交相輝映,就像是琴與笛在時間的長河中來了一場世紀合奏,更顯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

雖然跨越了漫長的時光,卻讓兩者實現了完美結合。傳統之所以能夠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就是因為裡面存在值得傳頌千古的東西。傳統+創新,這也可以是現在國漫的一個突破點,比如之前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有類似的影子,這部動漫在大的經脈上,同樣是採取了哪吒這一主要傳統動畫人物,但卻創新地加入了新的元素魔丸,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遊子吟》|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2、故事元素:採用了許多傳統的中華意象,勾勒出人們的內心美好印記

影片當中有許多讓人觸動的東西,比如我們熟悉的紡錘車,也有酷似“龍貓”的老鼠“小糕團”。

而影片當中的紡錘車是古代勞動婦女最為熟悉的東西,它跟針線一樣,也是中華傳統意象的典型代表之一。搖搖曳曳,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卻觸動了許多遊子們的心絃。影片當中的紡錘不僅僅是紡錘車,它代表的是更是遊子身上衣的製作過程,也代表了母親連夜縫製新衣的 獨特記憶。因為種種原因,影片當中並沒有直接表現出母親燈下為子女縫製新衣的過程,只有一架紡錘機暗自透露了心思。

身上衣是遊子們的獨家記憶,也是子女與父母之間親情的溝通橋樑,清代詩人蔣士在其作品《歲暮歸家》中及就有提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我想起了以前每次坐火車出遠門,父母都會在仔細地行李箱裡面加上幾件厚點的衣服,怕我夜裡著涼

。即使現在不再是那個用紡錘機的年代,但是身上衣這樣的意向仍然能勾起在遊子們的回憶。

除了紡錘機以外,影片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象——白鼠小糕團,在夢裡小白鼠變成了大白鼠,身上貼著紅底黑字的“魁”,隱喻王鳴盛奪魁,順利通過考試。不過很多人看到白鼠的第一反應就是日本動漫裡的龍貓,但其實早在我國的傳統故事當中就有這樣的元素,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中國的《宣室志》裡面就有一戶人家不養貓老鼠報恩的故事。後來更是以此為基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的故事版本。

小白鼠的名字也很有意思,糕常常被人們賦予節節高的意味,直到現在很多地方仍然有考前吃糕點的習俗,意味著高中。團又有團圓的意味,所以,小白鼠小糕團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心中美好生活的期盼。

《遊子吟》|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3、故事主題:中華傳統主題母愛與感恩

這一部影片全片沒有一個愛字來表述母親對兒子的愛意,但在觀看的過程中每個動作我們都能真切 感受到母親對於子女的愛,正是這種的無言的行動生動地再現母親對於子女的拳拳愛意。

影片當中的王鳴盛,小時候家裡特別窮,他被別的小孩子嘲笑沒有新衣服穿,甚至就連看守的人也嘲笑他穿得破破爛爛的。王鳴盛從心底渴望有一件新衣服,這樣的念頭在他人生中的第一場考試前一晚尤為氾濫,就連夢裡都是自己能穿上新衣的場景。但當時王鳴盛的家裡很貧窮,他不好意思向母親提出這樣“過分”的要求。王鳴盛是乖巧懂事的,他不希望再給母親增添負擔。小小的少年心底已經有了“感恩”的種子。

誰知第2天醒來的時候母親笑吟吟地拿著一件新衣服來給他,正是他心心念唸的新衣!他驚喜的望向母親,這才發現,母親臉上佈滿了重重的黑眼圈,手上也因為連夜給他縫製衣服,變得紅彤彤的

。看到這一幕,不僅僅是影片中的王鳴盛,就連屏幕外的我,都忍不住酸了鼻子。然而接下來的王一幕,更讓人觸動:王鳴盛的母親似乎是察覺到了孩子的眼光,不自覺地把手往袖子裡籠了籠,這樣的舉動,屏幕外的我們都終於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母親毫不掩飾對子女的愛,但卻 不忍心讓子女感受自己的辛苦一分一毫。天下之愛最無私的莫過於此。難怪大詩人蘇軾讀完孟郊的詩後也不由得讚歎: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遊子吟》|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在我們的傳統故事主題當中,父愛母愛都是非常常見的主題,然而在這一部動畫作品當中,不僅僅是歌頌母愛,同時也是教育子女要知恩圖報。要懂得感恩,讓愛傳遞。接過母親新制作的棉襖,王鳴盛內心既感動又愧疚,從此更加努力學習,不僅通過了童子試,後來還當了一個小官。總算沒有辜負當年母親的一番心意。而在動畫的最後,孩子們聽完了王鳴盛的故事,主動給自己的孃親們加飯加菜,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和理解。王鳴盛的感恩也傳遞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遊子吟的最後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對母愛的直接謳歌。都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遊子吟》這部動畫作品,從日常生活場景中出發,以講故事的方式引發了人們的強烈共鳴,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準確的把握生活當中最有普遍性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日常生活當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真情流露。

《遊子吟》|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最後說:

《遊子吟》這部作品,看似簡單的劇情中,是中華傳統文化意蘊的肆意張揚,在傳統的母愛歌頌上又加入了子女感恩母親的元素,使得整部劇情更加圓滿,在單純的歌頌母愛上又添加了對於子女的教育意味,這樣的作品是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畢竟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

你的默默付出有人知道,你沒說出口的愛有人理解,你未盡的期盼有人回應。

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你們付出的所有愛都會以另一種美好重新回到你們身上~

《遊子吟》|曾經我們都以為只是歌頌母愛,現在才知道並非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