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可不可以不要刮宮?

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通常為不規則陰道出血,病情比較嚴重,伴有腫瘤組織壞死時,還會排出血水樣液體。當出現以上症狀,應該儘早去醫院檢查。

然而,一聽到“婦科檢查”這幾個字,就讓許多人在醫院門口望而卻步,“我不是害羞,是怕痛啊!”

醫生,可不可以不要刮宮?

但是,逃避起不了任何作用,還會讓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

事實上,婦科檢查並沒那麼可怕。為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和預防子宮內膜癌,同時,提前瞭解婦科檢查的常識,減少不必要的慌亂,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紀實人文頻道聯合打造系列科普視頻,從月經、婦科檢查、避孕藥、肥胖、遺傳因素這五個角度入手,通過實拍和動畫等形象的演繹,結合醫生的權威解讀,帶來最好懂、最生動的專業知識。

醫生,可不可以不要刮宮?

常見的婦科檢查手段有哪些?

“診刮”有哪些作用?

除了“診刮”,我還有其它選擇嗎?

增進了解,才能減少誤解,來看看第二集的內容吧。


知識點整理

1.“子宮內膜吸取活檢”有哪些優勢?

“子宮內膜吸取活檢”最大的好處在於,給病人帶來的痛苦明顯減少,費用低廉,手術操作時間短,還可以在不取環的情況下取樣。

同時,大量資料顯示內膜取樣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不超過5%。


2.“子宮內膜吸取活檢”適合那些人?

適合異常子宮出血,伴子宮內膜增厚的患者檢查用;患有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及子宮內膜腫瘤病史的患者篩查用;接受保育治療的內膜病變患者隨訪內膜情況;Lynch綜合徵患者隨訪內膜情況。

3.“子宮內膜吸取活檢”不適合哪些人?

不適合已經懷孕的準媽媽;陰道大出血的病人;陰道炎症的病人等等。

醫生,可不可以不要刮宮?


4.有了這項技術,可以對診刮 say goodbye 嗎?

這就要看情況了。

如果吸取內膜病理診斷已經明確為子宮內膜癌,則不需進一步診刮,直接進入手術環節;

或者吸取活檢發現為正常子宮內膜,經止血抗炎對症處理或激素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症狀緩解,B超未提示異常佔位的,也只要隨訪就OK了;

然而,對於吸取活檢未發現內膜病變,但經對症處理症狀持續存在,或B超仍提示宮腔佔位、內膜不均質的;

或者吸取活檢發現內膜病變,需進一步診斷排除更高級別病變可能的;

或者吸取活檢未發現病變的內膜癌高危婦女;

以及樣本量不足以做病理診斷的,則需要刮宮或宮腔鏡檢查。


製作:李霞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