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虧損背後:油田沒落

1998年7月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重組,形成現在的中國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 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 。關於兩家公司,有人說:北石油、南石化“劃江而治”,也有人說:中石油重勘探開發,中石化重煉油化工。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兩家公司確實都有從上游的勘探開發到下游的煉油、化工、輸送、銷售的完整業務鏈,南北地域劃分也非絕對。


中石油、中石化虧損背後:油田沒落

2008年至今,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而國內汽柴油價格“居高不下”。這種情形下,中石油、中石化仍然虧損,很多人不能理解。

隨著進口原油煉製成本的下降,中下游的煉油、化工確實獲益,煉油廠和化工廠也都開足馬力生產。然而,對於上游石油天然氣的開發而言,打擊也同樣是毀滅性的!本身,國內油田多進入開採後期,開採難度大、成本高,油品性質差,能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如:汽油、柴油)的難度大、產量小。在國際大環境下,競爭性可想而知。後果就是:上游產業虧損,油田不斷減產,員工薪資一再下降等等。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卻是很難改變現狀:

  • 中石油和中石化不可能放棄國內原油的勘探開採業務,這絕非短期內能夠決定和做到的;
  • 中石油和中石化大規模的裁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被允許的,目前也只能減少招聘和降低薪酬。

有人將中石油和中石化比作體型巨大的胖子,確實有一定道理,“行動遲緩”、“外部難窺全貌”、“內部壓力巨大”,背後原因是因為它們一舉一動牽扯太多方面,這些自然讓其背上“重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