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1968年12月5日凌晨,宁静的北京机场迎来了一架从青海返航的深夜航班,与塔台沟通后,驾驶员一如既往调好定位准备降落。

然而就在离地四百米时,飞机突然失控,以迅雷之势俯冲坠落,一路冲进了一公里外的玉米地,当场爆出一阵浓烟烈火。

工作人员惊惶万分地冲入现场搜索施救,却在焦糊的残骸中看到了最令人心碎的一幕——紧急回京处理资料的航天九院副院长郭永怀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双双殉难。

当人们扳开两人的尸体,一个公文包掉了出来……这震撼的死亡现场,恰是郭永怀为祖国鞠躬尽瘁一生的写照。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求学生涯——寻常子弟,超高天赋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农家,上有三个哥哥。郭永怀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聪明才智,父母为了培养他送他进了学堂。

寻常出身的郭永怀有着不寻常的志向,他一路考到了南开大学,又因顾静薇教授引荐进入北大,精修物理专业。

1938年是人才辈出的一年,21岁的郭永怀参加了庚子赔款基金组织留学考试。原本只打算招收一名学生的力学专业在这一年破格录取了同分的三人——郭永强、钱伟长、林家翘。两年后,郭永怀去往加拿大学习数学。

第二年,他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拜在冯卡门门下,成了钱学森的师弟,转向流动力学研究。入学时,钱学森专门去接他,1945年毕业时,钱学森又专程送他离校,在校期间,两人培养了深厚情谊。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科研生涯——一炮而红,稳扎稳打

1946年,郭永怀开始在康奈尔大学任教。他与钱学森一起专研“跨声速飞行障碍”问题,他们提出的“上临界马赫数”成为了飞机提速的重要科学论据。

凭着这项研究,郭永怀成了当时热手可热的科学家,受到高校和科技学会的追捧。1949年,郭永怀在跨声速气动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提出了“奇异摄动理论”,解决了跨声速涉问题中的计算难题,名声再次提振。

除此之外,他还发表了《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等课题。

郭永怀的研究成果对于美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巨大,使得他得以跻身当时人才济济的美国物理界前沿。此间除了事业上的成就,郭永怀也迎娶了心爱的妻子——康奈尔大学中文讲师——李佩。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拳拳爱国之心,艰难回国之路

就在郭永怀推出“奇异摄动理论”那一年,新中国成立了,这让他和师兄钱学森都夜不能寐——苦难的祖国终于结束了黑暗的战争,他们想回国参加建设。

郭永怀和钱学森马上双双申请回国,却遭到了美国阻挠。当时钱学森已有上校军衔,还参与军方重要项目,有资格出入五角大楼,美国不肯放他回去,还囚禁了他三年,郭永怀自然也没被放行。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钱学森和郭永怀没有气馁,他们不断尝试各种办法联络回国渠道。美国航空机密项目邀请郭永怀参加,资格审核人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美军,他断然回答“不愿意!”审核人问他为什么到美国,他回道“为报效祖国!

就这样,执拗的郭永怀拒绝了美国拉拢,与旁人梦寐以求的顶级航空事业失之交臂,但他甘之如饴,因为他将祖国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回国之路艰难重重,回国之日遥遥无期,身边的人劝郭永怀:“中国现在很落后,你回去了什么都做不了。”郭永怀怒斥道:“家贫国困,只能说是做儿子的不争气,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放弃我的国家”。在他心里,只有故乡,才是他要扎根的地方,只有祖国,才能让他甘心驱使。

在周总理的运作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碍,于1955年回到国内。第二年,郭永怀接到了钱学森的来信,他也终于可以准备动身回国了。

为了避免再受阻挠,郭永怀当众烧掉了自己的科研资料,妻子李佩为他心疼,但为了登船回国游轮,郭永怀已准备好不惜一切。1956年国庆前,郭永怀终于带着家人踏上了祖国大地。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报国艰辛,但看到那朵蘑菇云绽放便值得

郭永怀回国之初担任了中科院力学研究院副所长,并且出任了中科大出第一届化学物理系主任。1959年,苏联援助专家突然撤走,中国核试验陷入僵局。

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科学人才继续研究,郭永华成了排头兵,被任命为最重要的九院的副院长。郭永怀瞒着家人,与近百名科学家一起走进高原大漠,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郭永怀身上始终有着一种农人的朴实,在工作里总是说的少做的多,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基地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做实验、亲自拌料、整理数据和资料,他在高辐射的一线没日没夜地奋战。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炸响时,科学家们沸腾了。郭永怀欣慰至极却极为克制,在悄然短暂的庆祝后,很快整队继续攻坚克难。

1965年,为了东方红卫星研究,郭永怀不得不辗转于新疆罗布泊核实验基地和甘肃酒泉卫星基地。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炸响,马不停蹄地奔忙了七八年的郭永怀在疲乏与激动中当场晕倒在地。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坠机现场,见者伤心,听者流泪

1968年12月初,郭永怀在试验中取得重要线索,需要飞回北京。那一晚,他如往常一样争分夺秒,没有等天明,连夜登上了飞机。

意外的是,该飞机在落地前突发故障,当场坠毁,全机组人员只有一人生还。现场人员惊惶搜救郭永怀,最终找到的却只有两具尸体——郭永怀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只为保护装着资料的公文包。

拒绝美国,骇人事件背后,这个中国人的死亡现场震惊了人们

生还者回忆,事发前有人仓促喊“我的公文包”。可以想见,郭永怀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想到的不是逃生也不是恐惧,而是那份可能承载着机遇和未来的重要资料。

他把自己的一生,连同59年的未竟生命,连同灵魂,连同最后的尸身,涓滴不剩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消息传入中央时,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总理错愕而泣。

今年是郭永怀诞辰111周年,他离开这个世界的第62年。无论时代怎样变换,风云怎样翻涌,他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不灭不朽的一簇长明灯火。

国人将所有的敬仰和感激装在致敬航天人的歌声中万里传扬,那首《祖国不会忘记》这样唱: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