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他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职务最高的志愿军军官

在1950年7月至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同抗击强敌,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2万余人,其中师级干部一名,团级干部五名,全部来自5次战役中的第三兵团(代理司令员王近山)60军(军长韦杰)180师(师长郑其贵),成为我军历史上的奇耻大辱。而这个开创了我军被俘干部最高职务记录先河的人,正是60军180师代理政治委员兼师政治部主任吴承德。

一念之差,他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职务最高的志愿军军官

(晚年的吴承德)

1951年5月中旬,第五次战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由于我人民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跟不上一线作战部队的行军速度,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决定暂停攻击,主力部队转移至三八线以北休整。1951年5月21日,吴成德所在180师接到上级命令,准备担任掩护主力后撤的任务,并在阻击地域至少阻敌3至5天。

一念之差,他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职务最高的志愿军军官

时任60军军长韦杰

(韦杰)

1951年5月24日,第180师接到军部命令撤至以北,此时两路敌军从其前方与侧后方的空隙中突然钻出,对其师形成夹击之势;26日,陷入敌军重围。60军军长命令第180师固守待援,但很快又令该师实施突围,并令60军的另外两个师负责接应。180师接到军部命令后马上召开了师党委会,商议突围计划,会议由师代政委吴承德主持。

180师是主力师,全师指战员1万2千余人,此刻被十余万美韩联军紧紧的包围在敌军后方,形势十分严峻,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决定突围计划。师长郑其贵是政工干部出身,没有表明态度,实际上是想等上级指示。但是恰恰电台被敌机炸坏,又联系不上军部。于是有人提出分散突围的计划,得到了多数人的响应。分散突围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常用的突围战术,战术效果非常好,但是这种战术只适合小部队作战,根本不适合大部队突围。由于时间紧迫,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于是分散突围就成为180师的作战计划。事实证明这个分散突围计划是相当失败的,180师最后被俘7000多人就是证明。师部分配好了各团的突围方向,烧毁了机密文件,砸毁电台(这是最要命的),开始分散突围。

一念之差,他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职务最高的志愿军军官

(180师师长郑其贵)

吴承德本来是和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一起突围的,但是他在检查各团突围准备工作时遇到了30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由于无法跟部队突围,被遗留在山沟里,让其自谋出路。伤员们遇到吴政委,哭成一团,说死都不愿意当俘虏,让吴政委带上他们一起走。吴承德明知道不可以带这么多的伤员突围,但是又不忍心让他们自生自灭,遂做了一个让其后悔一生的决定:带上这300伤员一起突围!他用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和伤员们留在了原地。结果180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经过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回到了军部,算是给人民志愿军留了一块遮羞布。而吴承德同180师其他5名团级干部和7000余名士兵却成为美国人副俘虏。

吴承德被俘虏的时间比较晚,是作出突围决定14个月以后的事情了。1951年5月26日晚,他率领着300伤兵朝志愿军的阵地方向缓缓突围,沿途战斗不断,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三十多人。他们没有向导,不知道志愿军已经退到三八线以北,方圆数百公里都是敌人。他们已经三天没有进食,连握枪的力气都没有了,还要照顾伤兵,只能避开大路,躲进山里打游击。吴承德带领这只小部队,在三八线附近的大山里转悠了一年多,期间不断战斗,在只剩三人的情况下,被美国搜山队俘获。

美国人一开始不知道吴承德的身份,把他关在了普通俘虏房。后来180师的士兵在不小心的情况下,透露了吴承德的身份,这下美国人可高兴坏了,把他关进了特殊牢房,进行无休止的威逼利诱。吴承德以坚强的意志顶住了美国人的监狱攻势,没有出卖任何军事情报,也没有前往台湾。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后,吴承德作为美军俘虏的最高职务的志愿军军官,享受了最后一个遣返回国的待遇。

吴承德回到志愿军驻扎地后,公安部副部长李克农和中方首席政治谈判代表黄华接见了他,给他带来了一丝温暖。但是随着而来的政治审查,也让他险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军队的高级干部是不允许被俘虏的,他们身份不同,掌握是数万人或数十万人的生死,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败,万一战败的情况下,能跑就跑,不能跑就以身殉国,吴承德作为一个师级政工干部,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出于个人情感,不跟随师部突围,而是留在了伤兵当中,已经是极大的错误了(事实上他可以和伤兵们说明道理,甚至有权利命令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向敌军投降),最后不能以身殉国,被美军俘虏。丢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脸,还有180师的脸,60军的脸,3兵团的脸,甚至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脸。看看那些因为他被俘而受到牵连的人:60军军长韦杰临死前都还在写那些永远写不完的检讨与总结;3兵团代理司令员王近山始终没有转正,1955年只评了个中将;60军前任军长张祖凉不得不从成都赶往朝鲜接任,否则这支由他从战火中锤炼出来的钢铁部队将会被撤编……毛主席亲自指示:180师那个师长不能再带兵了。

一念之差,他成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职务最高的志愿军军官

(3兵团代理司令员王近山将军)

1954年6月,上级下达了对这批遣返人员的具体处理结果,被遣返的6400多人中,绝大部分离开了军队。像吴成德这样的人,自然也是不可能继续留在部队的。他被开除党籍和军职,安排去了有"南大荒"之称的辽宁的农场。

好在吴成德并没有就此趴下,他凭着自己的诚实和苦干,在农场获得了广泛的信任。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主张对他进行批斗,但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好人,没有几个人去参加他的批斗会。

多少年来,德与其他散落在各地的志愿军战俘们一样,从没停止为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奔走呼号,仅吴成德一人就向上级有关部门写了数十封上访信。他们只求组织上给他们一个公正的结论。这一天终于盼到了。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的第74号文件,全面地、正确地规定了对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重新审查、正确处理办法。1982年3月吴承德恢复党籍,恢复老红军待遇,这是国家对他军人生涯的尊重和肯定。经过组织部门的重新鉴定与处理,吴成德享受部队军级干部待遇,具体事项由地方负责。数十年前遗留的政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吴成德终于可以拜见家乡父老了,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到了老家落了户,在运城军干所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1996年3月,德去世,享年84岁,薄一波、柴泽民等老首长向他献了花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