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防疫牆”,他們是內江疫情防控“第一守門人”

隨著疫情形勢持續好轉,內江市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所、診室和小規模醫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傳染病防控“第一守門人”,復工復產情況怎麼樣?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現場:“冷清”背後的好消息


“高醫生,今天還有免費發放的中藥液嗎,我來接一點。”4月10日下午,家住東興區星橋街西段西雅圖的李先生,來到吉晟翔診所有限公司大千路診所接中藥湯劑。


“剛熬出一鍋,請到保溫桶取用。”該所負責人高代攀醫生熱情接待了李先生。


從1月28日起,高醫生和妻子潘翠平開始免費給市民熬製併發送中藥湯劑。3月6日,診所接到相關部門通知“復工復產”後,仍然堅持每天給周邊居民免費熬製中藥湯劑。


記者採訪發現,接湯劑的人不少,就診的患者卻不多。高醫生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今年春季的就診量減少幅度較大。


築牢“防疫牆”,他們是內江疫情防控“第一守門人”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控有序

情況相似的還有市中區抱虎山附近某診所。醫生何豔表示,沒有以往春季忙碌。


記者走訪了內江城區多家診所,復工復產超過1個月,就診量比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不少。


原因何在?


“疫情發生後,市民健康意識提升,通過戴口罩,少聚集,增強了防護,減少了春季遊玩引發的交叉感染。”高代攀說,以往春光明媚時,病毒性流感往往高發。


何豔醫生認為,診所“生意不好是好事”,說明內江市民的健康意識極大提升,而且效果顯著。


市民王志弟說,通過佩戴口罩、居家消毒、城鄉環境衛生大清掃、居家健身等,市民健康意識提升了,把“疫情的不利變為長期的有利”。


築牢“防疫牆”,他們是內江疫情防控“第一守門人”

▲診所按規定復工復產


防控:“放開”背後未放鬆


是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冷清”,源於內江市的疫情防控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


記者在資中新區醫院採訪發現,該院復工復產以來,根據上級安排,針對手術病人、老人、治療週期長者,製作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知識健康教育》接診PPT,在門診大廳LED屏循環播放;在出入口或普通門診的顯著位置,設置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哨點診室”及引導標識,指引發熱患者按規定就診。“全面‘放開’背後,我們的疫情防控意識一點未放鬆。” 資中新區醫院院長孫學勤說。


談到復工復產情況,孫學勤表示,醫院醫務人員返崗率在100%;從疫情發生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關服務工作已常態化。


記者在市中區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瞭解到,中心除開展正常的醫療衛生工作外,還開展了慢性病健康管理、預防接種、孕產婦訪視和6歲及以下兒童健康服務等公共衛生工作;在返崗務工方面,積極配合勞保所,為轄區居民提供返崗務工證明共1657人次;解決轄區群眾基本醫療需求,全力恢復診所複診,提供診療和防控培訓219人次,複診前巡查診所22次,為眾多診所安全有序複診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學校復課正常有序,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復課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2次,衛生技術指導防控演練1次,巡查督導共計10餘次,發放宣傳資料共計1700餘份。


4月10日下午,記者在內江市市中區玉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前來就診的人不多,醫護人員全員在崗。在各主要進出口,設置了預檢分診臺、體溫檢查點,指引發熱患者按程序抵達發熱哨點診室就診。


築牢“防疫牆”,他們是內江疫情防控“第一守門人”

▲按規定設立的預檢分診臺

該中心主任熊峰說:“我們當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秩序恢復,疫情防控工作一點未放鬆。”當前的重點是:狠抓發熱哨點診室工作,安排專業醫護人員從事預檢分診;中醫科、康復科恢復了營業,普通診室一直堅守崗位;基本公共衛生工作主要抓艾滋病篩查和高血壓、糖尿病、精神障礙等慢性病防治;就診量保持常態化;承擔“疫情重點地區返內人員的居家醫學觀察”的入戶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等工作,形成了“五對一”(一名鎮街幹部、一名社區幹部、一名網格員、一名片區民警和一名家庭醫生)管控模式。


記者採訪發現,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傳染病防控“第一守門人”,仍然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堅決打好持久戰。


監管:上下齊心助復醫


為了全面推進內江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復工復產,內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疫情防控和監管工作兩手抓,兩手硬,加快實現達產滿產轉變。


內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科科長陳紅介紹,按國家相關規定,我市暫停的65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目前已經恢復了643家,恢復率近99%。


內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婦科科長羅莉告訴記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恢復正常秩序,為方便群眾看病提供了保障。為取得疫情最後勝利,內江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專門發出通知,在尚無條件設置發熱門診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設立發熱哨點診室,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控“第一守門人”作用,為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做好疫情、其他傳染疾病防控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