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 + 厚道 + 感恩= 做人


歌德說:

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那麼,何為“做人之道”? “人”字,一撇一捺,寫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並非易事。

可無論怎樣,如何“做人”,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堂課,一個人要努力做到這三點,才不枉為人。

01

第一,真誠。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坦率真誠,唯有真誠,才能獲得好人緣,唯有真誠,才能擁有真摯長久的情義。

在一期《奇葩大會》裡,高曉松談起自己昔日借錢的事,早年間,由於國內唱片行業不景氣,他發展的並不好,甚至有過一段特別窘迫,只能靠借錢度日的時期。

在最慘的時候,他找到了朴樹,朴樹二話不說就把錢打給他。

過了一段時間,朴樹事業下滑,急需資金的時候,他找到了高曉松,高曉松立馬又把錢打給對方。

雖說這只是一段平常的經歷,但兩人相互的真誠顯而易見,他們之間沒有虛假的推脫,也沒有虛偽的奉承,有的只是在你需要幫助時,我盡心盡力拉你一把,在我有需要時,你義無反顧的伸以援手。

在這個社會上,許多人都習慣帶著面具去相處,同身邊人相互欺騙,相互傷害。

殊不知,這樣只會讓自己失去信任,且把路越走越窄。 一個人,不管多麼優秀聰明,沒有真誠,依然難以有立足之地。

所以,丟什麼都不能丟了真誠,當別人拿真心對你,你也要回以誠意。

02

第二,厚道。

都說,為人處世,厚道就容易吃虧。

的確,一個厚道的人,也許當下會吃虧,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切只是相對而言。

《了凡四訓》中有一則故事:

福建公卿楊榮,祖上世代以擺渡為生。

每當遇到暴雨,河流決堤,許多民居被毀,錢財貨物都漂在水中。

這時,許多擺渡人都相爭撈取財物,只有楊榮的曾祖父和祖父一心救人,貨物一概不拿,許多人都取笑他們傻。

結果,鄉里反而是楊家最先興旺起來,楊家三代都非常有才能,位列三公,並得到皇上加封曾祖父,祖父官位。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無論何時,厚道處事,講道德,守本分,寧可吃虧,也不做違心事,可能會失去一時利益,但卻得到了問心無愧與無盡福澤。

一個厚道之人,能夠輕利益,重感情,少計較,多寬容。生活中,誰都更願意與這樣的人共事。

為人厚道,必定左右逢源。

03

第三,感恩。

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人,要修德,更要修心,修一顆感恩的心,永遠不忘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

一位女孩,和媽媽吵了一架,氣得奪門而出,一整天沒有回家。

晚上,她來到一家麵攤旁,隨後想起自己身上沒帶錢,麵攤老闆好心的請她吃了一碗麵。

女孩一邊對老闆表示感謝,一邊數落自己媽媽的不好。

老闆聽完後,笑著回了她一句:“你感激我給了你一碗麵,那麼你媽媽幫你煮了二十幾年的飯,你為什麼不感激她呢?”

很多時候,人總是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將身邊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轉而心生怨懟。

卻不知願意為你撐傘的人,都是在乎你的人,不要用冷漠來傷害他們的真心。

不管是家人,朋友或者陌生人,只要是給過你幫助和溫暖的,哪怕只是舉手之勞,都應該去感恩。

04

人生在世,真誠,是不可或缺的品質;厚道,是世上最好的風水;知恩圖報,是最可貴的資本。

做人,一輩子,要做到真誠不欺詐,厚道不缺德,守本不忘恩。

只有這樣,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自己的生活也會多一些福報與陽光,多一些坦蕩與美好。

真誠 + 厚道 + 感恩= 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