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腰间有傲骨”的李白最终折服于谁?

季冉·读诗说古·7

-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著名七绝,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时间约在749年春末。上年秋,王昌龄在江宁丞任上被贬龙标尉,远放贵州龙标荒僻不毛之地,李白心中一直牵挂于他。“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因“晚途不拘小节,谤议沸腾” (《唐才子传》),屡遭贬谪,让李白心中不平且又同情无奈。

王昌龄生年一直有争议,史家多考证为698年,以此算来,他比李白大三岁,是哥。两人交谊很深(引诗中足见感情分量),骨子、诗风也相近得令人难辨彼此。举个例子——

“骝马新跨紫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这首有名的边塞诗,在《全唐诗》(第143卷)中,为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与“秦时明月汉时关”共在;而在《李太白全集》(第25卷)中,名叫《军行》,题目不同,诗文一字不差。南宋著名诗评家严羽考证著作权乃王昌龄的,被误植入李白名下(《沧浪诗话·考证》)。此案至今没有定论(所以在语文考试中绝不会拿此诗来出题目,参加中高考的同学们大可放心)。

总之,李白与王昌龄称得上是铁哥们。


独家揭秘:“腰间有傲骨”的李白最终折服于谁?

李白画像

我一上来说了这么多,您可别以为李白所折服之人为王昌龄,尽管王昌龄有着“诗家夫子”、“七绝圣手”高誉,与李白皆“七绝当家,足称联璧”(明·焦竑《诗评》)。那为什么还拿王昌龄说事呢?因为李白终其一生最佩服的那人,与王昌龄大有关系。这,还得从王昌龄之死说起。

-2-

王昌龄在边地龙标一待就是五六年。到755年十月,安禄山起兵范阳,天下大乱,王昌龄回到江宁县(即今南京江宁区)。未几,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闾为何杀王?史书不见详细记载,只说是因忌恨所致。

闾丘晓杀死王昌龄是在756年。次年,闾丘晓因刚愎自用、不服从指挥调度,致使宋州(即睢阳)沦陷,被河南节度使张镐治罪,乱杖打死。动刑前,闾丘晓哀求张镐:“有亲,乞贷余命。”意思说家中还有上老下小靠我养活,饶了我这条狗命吧。张镐当即厉声回了一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王昌龄的亲人谁来养活哪?闾丘晓不说话了,乖乖受死。

张镐以耽误军机怒杀闾丘晓,这在战争年代常有之事,不足为奇。闾丘晓乞求饶命时,他说出“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一话,就了不得了。王昌龄因小节遭贬,本就引起当时文坛众人忿忿不平,他的死更是出乎意料,张镐一句话,让大家大为振奋(当然也包括李白),叫好声不绝。以致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都时,杜甫在《洗兵马》长诗中专门大赞张镐:“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独家揭秘:“腰间有傲骨”的李白最终折服于谁?

王昌龄画像

张镐杀闾丘晓时,李白又在哪里呢?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安禄山起兵时,李白在宣城、溧阳一带流浪。及至唐军被叛军打得节节败退之时,被玄宗委以重任的十六子永王李璘募兵数万,不顾三哥肃宗李亨阻挠(尽管李璘由李亨养大成人,他还是怕弟弟坐大对己不利),毅然率大军沿江东下迎敌保卫东南。这时正在庐山的李白,闻知消息顿时热血沸腾——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的永王,尚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堂堂剑侠岂能袖手旁观!

于是,在永王军队经过浔阳江头时,李白加入其中。这正是:“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

未成想,这回又是命运弄人。永王不仅没有挡住异族侵略,反在宫廷内争牵连下丧了性命。投错主的李白成为“附逆”,逃到彭泽时被捕获,下入浔阳大狱中。

接下来,就是戏剧性的一幕了。

-3-

危难时刻,因郭子仪等人出手相救,李白才由死刑改流放,幸免一死。李白流放哪里?夜郎!

天哪!十来年前,老李想念王昌龄写下“随风(风一作君)直到夜郎西”;未料十年后一语成谶,他真的也要去遥远的夜郎了,还是流放!

也就在李白出狱后,暂住淮南宿松县等待流放时,听到了张镐杖杀闾丘晓、好哥们昌龄之仇终于得报的消息。这让经过李璘事件的李白对张镐大为激赏之余,再次热血沸腾。他马上写了两首五言长诗给张镐,诗中说: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苹。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赠张相镐二首》)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当年曾被老前辈贺知章惊呼乃天上贬下来的“谪仙人”的李白,称颂令他目张气振的张镐为“自天来”,并甘愿投靠于他,接着去平叛。至此,头发梢里都透着狂气、一生狂放不羁的李白,除了他声言的愿死后与之做邻居的先人谢眺之外,总算是在当朝有了一位让他最佩服的人。

独家揭秘:“腰间有傲骨”的李白最终折服于谁?

张镐画像

李白为张镐所折服,首先是被张镐那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的厉声问喝镇住。想想自有唐以来,文豪诗星的命运被当权者玩弄掌股中,惨惨戚戚,仅当朝的李林甫就不知坑害了多少人;有张镐这样同情诗人的丞相(张入仕三年即成为丞相)现世是文人的福气,且他张镐又在平叛中叱咤风云力挽狂澜,怎不令人敬仰!“腰有傲骨,以致不能屈身”的李白,也不由得弯下了腰身,在向张镐致敬的同时,恳求他收下自己——你要是不要我,那我只有“归老汉江滨”了。

而这一年,诗人已58岁,雄心虽犹在,夕阳已下山,加上身体有病,张镐又怎能满足他的愿望呢?张镐只能通过自己在肃宗面前的威信,促成令流放的李白得以放归。三年后,宝应元年(762)十一月,贫病交加的一代诗仙,在乱离和忧愤中死去,享年62岁。

李白敬重张镐,除王昌龄的因素外,还有一事不得不提。肃宗即位后,杜甫曾投靠“布衣之交”丞相房琯,被破格提拔任命为左拾遗。当房琯因指挥不力平叛兵败时,被罢职追责。身为谏官,杜甫自然为其开脱,却令肃宗大怒,下令严办杜甫。关键时刻,正是张镐进言肃宗:老杜老实巴交的人,如果办了他,以后还有谁敢在您面前说话啊!杜甫这才躲过一劫。这事,李白自然是知道的。

-4-

就在李白仙逝两年后,广德二年(764),张镐病逝。

张镐生年不详,应该和李白上下差不了多少。他不仅仗打得好,儒学、文采也不凡,且非常爱喝酒,琴也鼓得很棒。张镐是山东聊城人,祖籍地离笔者老家德州不远,入仕前他曾在当时的平原郡安陵(属德州)董子读书台隐居,被时任平原太守颜真卿相中。待当朝宰相杨国忠为树立威信在全国搜罗人才时,颜真卿将他举荐给杨,得以走上仕途。

说到安陵,在744年秋,李白与杜甫东鲁兖州分手后,为圆多年的仙道梦,北上来到安陵,请当时著名的高道盖寰为他造真箓(道家密文),有长诗《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为证。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安陵的张镐被颜真卿推荐入朝。如此推测,这两个都爱喝酒的人也许会有一面,毕竟,安陵在当时也就镇子般大小。

2020.4.22


独家揭秘:“腰间有傲骨”的李白最终折服于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敬请关注季冉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