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精准巧发力,产业扶贫走出致富路

今年64岁的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贫困户高德海,老伴和儿子身体都不好,家里靠他一人维持生活,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磐石市通过驻村工作队一对一帮扶,将他安排到村里的鲜榨豆油厂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老高生活有了指望,心里踏实了,他说:“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一定好好干。”

磐石:精准巧发力,产业扶贫走出致富路

近年来,磐石市巧解产业扶贫“方程式”,多点发力,纵深推进,让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核心: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磐石:精准巧发力,产业扶贫走出致富路

磐石市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先后引进培育鑫达农牧、兴泽食品、众合食品等26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制定出台《种植业结构调整补助资金实施方案》,鼓励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实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

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如何让富民产业效益最优化,是磐石市一直在探索的命题。吉昌镇采用临时性就业和稳定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新渠道,吉昌镇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建设1.5公顷苗木花卉种植基地、15栋蔬菜大棚种植园区、推进“扶贫车间”、冰窖村金斯康量子水厂等重点企业项目,可新增就业岗位130余个,将满足22个扶贫临时岗位转岗安置需求,巩固脱贫成果。”

磐石:精准巧发力,产业扶贫走出致富路

近四年来,磐石市共投入资金1.96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567个,实现年收益125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多元,形成了食用菌、中草药、畜牧养殖、光伏发电、桑蚕养殖、果蔬等“六大脱贫产业”,带动就业458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584人。先后成立永丰鲜榨豆油厂、吉昌镇春雨羊毛衫厂和石嘴镇东北袜业永丰服装厂等携手扶贫企业,开发就业岗位600个,安置贫困户就业128人。同时,通过发展壮大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新增就业岗位6600个,间接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次。

关键: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磐石:精准巧发力,产业扶贫走出致富路

2016年-2019年,磐石市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光伏发电、棚膜设施、中草药材、食用菌等扶贫产业项目127个,总投资9144.9万元,2016年-2018年已实现收益1204.9万元。今年,磐石市继续强化产业项目的谋划,特别是可持续项目的管理,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确保项目储备充足并全面实施。

2019年,松山镇利用专项资金53万元建成党群联建扶贫田30公顷,带动全镇所有贫困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通过扶贫资金的注入,实现借力式扶贫开发。扶贫田产出的中药材由公司负责加工销售,贫困户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2019年实现收益分红9.01万元,全部分给域内贫困户,户均增收实现230余元。

为确保让“项目等资金,而不让资金等项目”,磐石市各乡镇积极谋划市场前景好、产业可持续、收益无风险的扶贫项目,提交项目入库申请。2020年,全市16个乡镇街谋划实施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4000多万元。

根本: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磐石:精准巧发力,产业扶贫走出致富路

走进石嘴镇永胜村党群联建扶贫田,大棚里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春耕生产以来,种植户们赶着香瓜栽植的黄金时节,忙着分苗、打眼、载苗……村书记说:“香瓜是我们镇的传统产业,技术、销售渠道都不是问题,但一直没被我们确定为扶贫田的品种,就是因为春天育苗太早,总是错过最佳的育苗期。今年过完年,镇里就督促各村谋划扶贫田,谋划的早干,啥都赶趟!”

磐石市“党群联建扶贫田”项目日趋成熟,仅2019年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参加“党群联建扶贫田”义务劳动1.8万人次,共种植7大类品种,合计种植面积810多公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689户,户均增收2150元。既实现了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贫困户扶贫项目全覆盖,也助推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起多元化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烟筒山“桑蚕种养殖镇”、牛心“辣椒特色镇”、松山“中草药种植镇”、红旗岭“草莓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的形成,成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助推器。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李婷 丁美佳 编辑:赵树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