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的小心思,你一定要知道


腸子的小心思,你一定要知道


(羊紫上稿剽悍晨讀第 009 篇)

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腸子的小心思》。

本書作者朱莉婭·恩德斯是德國法蘭克福微生物研究院醫學博士,一直致力於研究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她通過幽默有趣的語言,描述了與我們健康息息相關的腸道知識,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趟神奇的消化道之旅。

今天我們重點分享的三方面內容,分別是影響大腦、 能幹的“管家”和守護利器。

影響大腦

很多人以為腸道只是負責運運食物、打打嗝或者放放屁,其實,腸道里有數不勝數的神經,各式各樣的化學信息素、神經絕緣物質和不同的神經傳導方式等。所以,龐大複雜的腸道神經網絡系統也被稱為“腸腦”

“第二腦”。

腸道發出的信號會抵達大腦很多不同的區域。比如負責自我感知、感情處理、恐懼感、記憶和積極性的區域,但不會抵達視覺區域,要不然我們就能看到腸道里發生的各種事了。

迷走神經是連接腸道和大腦的高速直達通道,它穿過橫膈膜、從肺和心臟間穿過、緊貼著食管向上穿過喉嚨直抵大腦。如果把大腦比做是中央指揮部,腸道就是外派專員,迷走神經則是連接它們的專用電話線。

活躍在基層一線的腸道,能認得每頓飯裡的每一個小分子,會攔截漂盪在血液裡的激素,和免疫細胞聊聊天,偷聽腸道細菌的竊竊私語......然後把蒐集來的信息上報給大腦。

可以說,我們的腸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腦,比如我們害怕時會嚇得“屁滾尿流”,傷心了會“肝腸寸斷”,擔心誰就會“牽腸掛肚”,懷疑誰就會“滿腹委屈”……英文裡的“直覺”一詞,直譯就是“腸子的感覺”。

能幹的“管家”

“你正在伏案工作,肚子卻咕嚕咕嚕地響......”

很多人都以為是肚子餓得咕嚕叫,其實是腸道正在做清理工作。專業書把這個清理過程稱為“移行性複合運動”,科學家們則戲稱為能幹的“管家”:先是幽門大開,把胃裡剩餘消化不掉的食物全部掃地出門,然後小腸接過接力棒,發出強勁的波群把垃圾迅速向前推進......

這位“管家”每次幹活的時候動靜都很大。但只有攝入的空氣比較多時,我們才會聽到咕嚕的聲音,這個聲音不僅來自胃,更主要的是來自小腸。

清理活動在小腸消化結束1小時後就開始了,正好趁不消化的空當打掃衛生。因為只有當胃和小腸都差不多清空了,大部隊轉移後,管家才能捲起袖子幹活。比如,如果上頓吃了牛排,在胃裡消化要5個小時,到了小腸又要4個小時,管家也只能在旁邊等9個小時,直到清場後才能開始打掃。

如果清掃過程中又進食了,清掃任務就會立即中斷,畢竟消化工作比打掃衛生更重要,你要是忍不住吃零食的話,“管家”就沒機會打掃衛生了。

所以,營養學家推薦,在兩次進食間最好留出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儘量少吃零食,但如果你認真地咀嚼,做好消化前準備工作,剩餘的大型垃圾就會相對變少,也算減輕了清理工作的負擔。

守護利器

守護我們健康的三個利器是:抗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

001 儘量少吃“抗生素”

抗生素能殺死幾乎所有的細菌,但總有一些越戰越勇的“漏網之魚”,一旦細菌對某種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就很難對付它們了。

我們平時儘量少吃抗生素,比如感冒初期,可用濃縮的植物抗菌類藥物,像芥末籽油、蘿蔔籽油、洋甘菊等,它們不僅可以抗菌,有時也可以抵抗病毒。除非是得了肺炎或者高燒不退,就必須使用抗生素。

002 吃吃更健康的“益生菌”

我們吞下大量的細菌裡,有一小部分可以挺過胃裡的強酸和劇烈的消化活動,最終活著抵達大腸,這些活下來的細菌裡,對我們身體有益的就叫“益生菌”。

許多益生菌自帶的基因能製造小分子的脂肪酸,可以給我們的腸道做個保養,比如丁酸鹽,對於腸道絨毛來說簡直就像是做精油護理一樣。

在乳酸製品和發酵食品裡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平時多喝酸奶,好處多多。

003 儘量多吃“益生元”

益生元,“益”就“益”在它可以促進好細菌的生長。多補充益生元,壞細菌即使吃了它也造不出有害物質來,而好的細菌吃了它則能夠不斷壯大,在和壞細菌的鬥爭中搶下更多地盤。

含有益生元的食物有很多種,比如常見的土豆沙拉、萵苣、蘆筍、洋蔥、大蒜等;抗性澱粉(難消化澱粉)也很受它們的青睞,像土豆、香蕉、大米里面都含有抗性澱粉。

總結一下,身體的健康離不開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而腸子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瞭解腸子的小心思,真正地重視腸道、保護腸道,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給你帶去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鼓勵喲。

參考書目:《腸子的小心思》[德]朱莉婭·恩德斯

腸子的小心思,你一定要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