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空腹吃了两块柿饼,长出8厘米“胃石”

20多天前,68岁李阿姨在餐后胃部隐隐作痛,出现恶心呕吐,吃啥吐啥,并伴有反酸反流不适。到社区医院挂了两天水,但症状并未缓解,反而有加重,每天反复呕吐多次。

疯狂的“石头”:空腹吃了两块柿饼,长出8厘米“胃石”

图源 视觉中国

在家人陪同下,李阿姨来到就近的大医院就诊。经腹部增强CT检查后显示,胃、十二指肠内有异物。进一步行胃镜检查发现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有大块黑色石头样食物残渣滞留,难以推动,结石旁的肠壁有溃疡形成,确诊为十二指肠肠梗阻,转入中大医院消化科病房。

术前,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施瑞华教授详细了解病史,和普外科、麻醉科和泌尿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商讨最佳治疗方案。施瑞华主任携医护团队——徐伟副主任医师、刘洋博士、卜迟斌博士以及胃镜室张有珍、朱丹卉,多人接力作战为患者施行十二指肠巨大结石碎石术。

疯狂的“石头”:空腹吃了两块柿饼,长出8厘米“胃石”

图源 视觉中国

因结石大而硬,所在的位置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恰巧处于狭窄拐角处,这些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结石外周质地硬,在内镜室尝试各种方法,先U-100碎石激光击碎石头,后碎石网篮和取石网篮交替使用,也无济于事。于是转手术室插管麻醉后继续治疗。”施瑞华主任介绍,在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指导以及卢凯医生帮助下,消化科专家用钬激光一边碎石,一边将结石取出。同时,普外科陶庆松副主任医师待命,如果结石再无法取出,就施行腹腔镜手术。

最终经6小时的连续奋战,多科协作、多人接力下,终于将胃结石取出,在场的所有医护这才舒了一口气。据刘洋博士介绍,患者的胃结石约有8公分大小,有一半在术中击碎了,有一半取出来了。

康复后李阿姨回忆,20天前,李阿姨空腹吃了块柿饼,当时觉得挺好吃,又多吃了一块。到晚餐时间,李阿姨又吃了一盘芦蒿。过了两三天,胃开始隐隐疼,然后就是莫名呕吐,连喝水都吐。

为何吃两块柿饼,就长出胃石了呢?该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医内科朱欣佚副主任医师解释,吃新鲜的柿子尤其是还未成熟的柿子,容易导致胃结石,这是因为未成熟的、未脱涩的果实或果皮中鞣酸含量更高。当然柿饼也不例外。让李阿姨患上胃结石的“元凶”除了柿饼外,和过量食用芦蒿也有关系。柿饼里有鞣酸,随着胃的蠕动,并将芦蒿纤维及食物残渣胶着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也就形成了胃石。胃石在胃中越滚越大,最终导致结石压迫胃组织,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据悉,不仅是柿子,进食山楂、黑枣、山楂、石榴、葡萄、香蕉、芹菜、海带等均可形成胃石。其中柿石症较多见。

专家介绍,预防胃石症,要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山楂、黑枣等容易引起胃石的水果。胃石患者可能完全无任何症状,也可能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以免胃石症引发胃穿孔、消化道急性梗阻等严重情况。

通讯员 崔玉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