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婚禮業會有什麼變化?

疫情後,兩個變化已經來臨:迎接提質升級和“馬太效應”旋風颳起。

一、迎接提質升級

消費者其實一直都在變化,不過,疫情對消費者的消費變化的速度加劇並明顯了。

不管是權威機構的趨勢調查報告還是大家自身都能夠直觀感受到:消費者更理性、更謹慎。

經歷了這次疫情,公眾更加註重公共和食品衛生安全,這對服務業來說更是重中之重的被關注點。

對於婚禮業中宴席、租賃、彩妝……等服務板塊和產品來說,做好人員、環境的衛生安全工作,也將成為消費者選擇其服務/產品的重要參考指標。

多方市調顯示,注重儀式感、關注品質的服務體驗和婚禮風格簡潔大方化已成為婚禮消費者主要的消費理念和選擇。

疫情後,婚禮業會有什麼變化?

網絡圖片

雖然已經開始復工復產,但是消費者收入減少了,口袋裡錢不多了。

經此一“疫”,消費會更加謹慎、更加理性、更加註重體驗

雖然,自3月19日開始,有多地陸續開始有限度地開放婚宴消費,並引起了婚禮業者一陣歡呼。

但是,近日由於輸入性確診病例增長和無症狀確診病例的發現,專家發出呼籲:

“現在還沒有到讓所有人放鬆警惕的時刻!”

所以,婚禮業的恢復還不能太樂觀!

3月26日,“暫時禁止群體性聚餐”被終止後舉辦的首場婚禮,只邀請了約60人出席;

3月29日成都的一場婚宴,由原訂40桌的改為20桌,而10人桌只入座8位;

3月30日濟南18人桌只入座10位……

而恢復也會從小規模、精緻型婚禮/宴開始,並且會相對快一些。

大規模婚禮/宴的消費恐怕要做好中長期準備。

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小規模、精緻型婚禮/宴會成為主流,這裡有很大的品牌升級機會。

疫情後,婚禮業會有什麼變化?

網絡圖片

其實,國家早就已經為消費提質升級繪製了“藍圖”:

加快建立健全高層次、廣覆蓋、強約束的質量標準和消費後評價體系,強化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提高消費者主體意識和維權能力,創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2018年9月20日)。

二、馬太效應旋風颳起

頭部品牌和投資機構虎視眈眈,併購和重組等“大魚吃小魚”動作已經展開。

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馬太效應”吧?

對!疫情後的婚禮業,“馬太效應”旋風已經形成!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婚禮業本來就是個門檻很低、抗打擊能力弱的行業,在疫情中已經凸顯出來了。

將會有很多中小婚禮服務機構(包含:策劃、攝影、攝像、彩妝等)會被出清,這相當於會多出不少優質的點位和空缺市場。

其實,大家一直都在說婚禮行業不被資本所關注,或者資本不可能在婚禮業佈局成功。

但是,情人節當天,資本向婚禮行業送出了數千萬美元情人節禮物——在嘉御基金領投下,完成對婚禮堂品牌格樂利雅A輪融資。(報道:《情人節你在買禮物,而他卻豪擲數千萬美金……》)

同時設立“婚禮堂品牌發展專項基金”,以“分享經驗和資源,共渡難關”之名,開始併購重組行動;

無獨有偶,同為婚禮堂品牌的“格萊美”,也已經通過自有渠道開始尋找對象,以期能夠獲得高性價比的資源,擴張市場;

2月16日,遵理資本宣佈完成對婚禮策劃品牌婚禮主義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投資;

(報道:《知名婚禮品牌“婚禮主義Weddingism”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遵理資本獨投》)

疫情後,婚禮業會有什麼變化?

婚禮主義的開拓華南市場、重組併購優質行業品牌產業的行動也正式啟動。

如果年內完成華南市場的進駐,據信,來年婚禮主義進軍北京將是其戰略佈局的第二步;

疫情後,婚禮業會有什麼變化?

同時,已獲得數千萬風投以“打造數據智能驅動婚禮服務的商業模式” 的“找我婚禮”加緊了募集城市合夥人的計劃……

所以你看,殘酷的環境下,資本和頭部的“大魚吃小魚”動作已經開始了。

資源和機會正加速向頭部集中,一場馬太效應的風暴已經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