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现实的“忧伤”

实际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22“猛禽”隐身战斗机存在的最大问题,既不是昂贵的维护费用,也不是落后于F-35的航电设备,而是美国空军根本就没有获得足够的装备数量(当然,这不是空军的“锅”)。

1997年5月,美国出台《四年防务评估》(QDR),表示将“猛禽”的采购数量减少到339架(包括8架生产阶段测试飞机);此后,F-22的采购量被进一步压缩到224架;2004年12月,美国国防部(DoD)将采购计划总量削减到180架左右。虽然美国空军据理力争以求获得更多的F-22(其间不乏广泛宣传俄罗斯等国的战机威胁论),但最终(2009年4月6日)强硬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宣布将终结“猛禽”的生产线。根据美国空军的计划和洛·马公司的初期目标,F-22“猛禽”产量应该是在750架左右,而现在只生产了195架,相当于只有187架可供实际作战使用。过小的装备量,让很多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变成了问题,比如改进升级计划、制造成本以及运行维护费用等。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位于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第3联队,为F-22飞行员举行告别仪式

2003年,第43战斗机中队(FS)开始在佛罗里达州廷德尔空军基地进行“猛禽”飞行员的培训。2005年12月15日,部署在兰利-尤斯蒂斯联合基地(弗吉尼亚州)的第27战斗机中队(隶属于第1战斗机联队1st FW)获得F-22初始作战能力(IOC);仅仅两年后,也就是2007年12月12日第1战斗机联队便形成F-22隐身战机的全面作战能力(FOC)。但对于F-22项目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时刻,毫无疑问,它失去了像F-35计划那样的大量资金支持和行业关注,同时它也是负面新闻的牺牲品“花费巨额成本却毫无所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防部耗费了大量资源却只得到一支规模很小的F-22机队,或许这也可以称为“失去对手”式的悲哀。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美国的隐身战机计划,或许原本会给F-22留下更大的空间,但最终注意力都转向了F-35

另一个方面,抛除美国国会和国防部政策方面的考量之外,美国空军却十分欣赏“猛禽”的全部功能。当F-22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始“展露锋芒”时,很明显人们开始发觉停产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以至于此后重启生产线的计划不绝于耳,但是重启项目的高昂成本,令人望而却步。

令人遗憾的是,当F-22交付初期产生的主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开发成本也经被承担之后,美国国防部才考虑重新开始生产,但似乎为时已晚。对于制造商来说,尽管各种工装、夹具和生产设施已经获得良好封存,但重启计划仍然被认为过于昂贵,尤其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将全部注意力转向了规模庞大的F-35生产项目,这种国际化战机数千架的订单前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订单已经超过2000架,远景总销量预期4600架)无疑会让公司赚的“盆满钵满”,所以包括洛·马在内的整个供应链都对重启F-22生产和任何可能干扰其大规模量产F-35项目的事宜没有任何兴趣,甚至有着深深的抵触情绪。毕竟,即使F-22项目重启产线,总量采购量也不过几百架(相较而言,无利可图),这种迄今为止,保密程度远超F-35的空优战机至今仍不允许出口。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玛丽埃塔工厂的F-22生产线,重新启动F-22生产线的成本在当下被认为过于高昂

克里斯·莫托·涅米准将在担任第3联队(3rd Wing,驻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指挥官时曾谈到:“今天,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将F-22战机的产量削减到187架是一个错误。在研发阶段,我们已经花费了计划总资金的一半,而当最初的固定投资开始产生回报且生产成本正在变得合理时,我们却停止生产F-22是滑稽的。但是,F-35已经投入批量生产,F-22停产的决定已经过去很久,重新开始生产可能并不划算。”

初期测试与评估

当然,在投入使用之初,一支精心挑选的飞行员团队被集合起来对F-22进行专门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DIOT&E)。这些飞行员从2003年开始驾驶这种飞机,其中一些人担任操作运行测试任务,而另一些则完成开发背景测试。此外,刚刚从武器学校毕业不久的新飞行员也被列入测试计划,以便让更多代表不同背景的人深入了解这种新型战机。涅米准将是最早的“猛禽”飞行员之一,他说:“参加F-22的DIOT&E计划可能是我整个职业生涯的亮点,班格·牛顿和我是早期八名飞行员中年龄最小的两名,且都是武器学校的毕业生。我们在指导下进行了大约五年的飞行测试, 我记得参与计划的每个人都在加倍努力,生怕被别人甩在身后。”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F-22隐身战斗机LO CC(低可探测性材料腐蚀控制)机库外观

据悉,参加“猛禽”初步评估测试的8名飞行员名单,由美国空中作战司令部(ACC)司令主持的空军官方委员会提出。所有飞行员都毕业于空军武器学校(位于内达华州内利斯空军基地)。其中6人都是F-15C战斗机飞行员,还有一名F-16飞行员和一名F-15E“攻击鹰”飞行员,而涅米准将就是当时的那名F-15E飞行员。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F-22 LO CC机库的正面和内静,注意大门的厚度,这样的机库造价不菲

涅米准将解释说,“由于我们当时是第一批驾驶F-22的“非试飞”飞行员,因此没有正式的训练计划大纲供我们使用以获得F-22的飞行资格。对于飞机系统方面的理论培训,我们对波音公司在西雅图开发的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审查。在模拟器培训方面(总共有几个小时),我们使用了“铁鸟”模拟器,该模拟器是为测试液压执行器和发电机等硬件设备在德克萨斯沃斯堡开发的。最初的飞行测试是由试飞员和我们通过互相监督的方式进行的,比如说,上午我坐在一架F-15D的后座上观察,在BFM(基本战斗机动)飞行中给驾驶F-22的试飞员查尔斯·科基·柯克兰打分;下午调换飞机,轮到我驾驶F-22,柯克兰坐到F-15D的后座上跟踪我的飞行状态并打分。当然这些打分是非正式的,但是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我们是第一批在动态战术环境中驾驶F-22的飞行员,此前没有人驾驶这种飞机在超出可控发展测试任务剖面的条件下飞行。”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F-22战机正在测试飞行,一架双座F-15尾随观测,注意F-22机尾上部

涅米和其他七名飞行员在美国空军飞行测试中心第6分队隶下进行相关的飞行测试,但他们不需要制定相关的测试策略,因为这是属于部署在内利斯的第422测试与评估中队(TES)的任务。第6分队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相关的飞行试验,同时承担工程和制造开发(EMD)阶段飞行以及初期生产阶段代表性测试飞行(PRTV)工作,这样可以尽早了解“猛禽”在具体作战环境中的表现,以便做出F-22项目开始高速率生产的决定。

克里斯·莫托·涅米准将继续介绍到:“他们给我们准备了一份初始战术手册,但实际上并没什么用处,这是那些从未驾驶过F-22的参谋人员编写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在内华达州测试和训练靶场(NTTR)上通过实践和反复试验来开发战术,我们会在周五晚上聚集在爱德华兹基地(加利福尼亚)的军官俱乐部酒吧里,讨论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可能有效的,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于露天环境中尝试新的想法。我们有相当大的试验自由,我认为美国空军当时的高级领导人明白,在战斗场景中优化F-22是最有效的。当然,在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想法被证明是荒谬的,但另一些则形成了我们今天整个F-22项目机队使用的战术基础,看到这些努力经受住了时间考验,我感到十分自豪。”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F-22战机的SO AMU机库,中队一级的作战操作机库,所以该机并非所有维护保障都需要在LO CC中进行

投入部署

虽然专门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DIOT&E)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并对“猛禽”后来的作战使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领域,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运行测试。2005年后半段,这些

后续测试和评估(FOT&E)在内利斯空军基地展开,这是在宣布F-22“猛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之前的一项强制性要求,以解决项目存在的长期问题。此时,“猛禽”还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验,第422评估中队在内利斯空军基地继续测试F-22,另有一个完整的“猛禽”中队在廷德尔空军基地进行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训练。第1战斗机联队在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驻扎,其下属的第27战斗机中队在2005年9月28日收到第50架“猛禽”战机(编号03-4051),后续测试与接装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F-22的座舱易于使用,并能使飞行员直观地融合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当然这种座舱在今天看来算不得惊艳

后续测试和评估(FOT&E)于2005年8月29日开始实施,包括许多涉及全部“猛禽”配套武器的多用途任务场景,显然测试计划是成功的,第27战斗机中队于当年12月15日宣布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此后,美国空军开始迅速将F-22推向实战部署,第27战斗机中队于2006年5月向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派出12架F-22参加“北方边缘”演习,其姊妹部队第94战斗机中队(同属于第1战斗机联队)提供了全套飞机于2006年3月开始接收F-22,整个第1战斗机联队在2007年12月12日全部具备全部作战能力(FOC)。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F-22在2007年11月22日首次执行北美防空司令部拦截任务,拦截对象为靠近阿拉斯加的图- 95MS“熊”轰炸机

第90战斗机中队(隶属第3联队)于2007年8月开始接装“猛禽”战斗机,同属第3联队的第525战斗机中队,在2007年10月29日开始接收“猛禽”,当时F-22战机的部署范围已经开始向驻扎在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的第3联队扩展。同年11月,第90战斗机中队的F-22隐身战斗机首次执行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任务,对两架靠近的俄罗斯Tu-95MS“熊”式战略轰炸机进行了拦截作业。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一名F-22飞行员,在佛罗里达州廷德尔进行最后的滑行前检查

2007年初,F-117A“夜鹰”隐身战机出人意料的迅速退役计划,对驻扎新墨西哥州霍洛曼空军基地的第49联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夜鹰”退役的理由之一,就是F-22即将抵达新墨西哥基地。2008年6月,首批两架带有“HO”尾码的F-22战斗机抵达这里,加入了第7战斗机中队,成为在霍洛曼基地第一个启用F-22战机的中队,该中队后来一共装备18架从埃尔门多夫借调的F-22战机。第8战斗机中队很快成为霍洛曼基地的第二个“猛禽”单位,获得了18架永久分配资产(PAA)F-22战机。然而仅仅两年后,伴随着美国空军“猛禽”机队整合计划,他们将失去到手的飞机。2011年7月15日,霍洛曼基地的“猛禽”开始被重新分配,第8中队被“夺走”了最后一架飞机而被撤编。经过一段时间争论后,第7中队也迎来了同样的命运,2014年4月其最后一架飞机被重新分配给驻廷德尔基地的第95战斗机中队。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F-22战机突破音障飞行

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ANG)和空军后备司令部(AFRC)的F-22战斗机联队受空中作战司令部(ACC)指挥,其中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是唯一由空军国民警卫队领导的F-22部队驻地。他们总计20架“猛禽”中的第一架于2010年7月抵达夏威夷,目前由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54联队下属第199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和第15联队第19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使用。

最后一架量产的F-22A战机(序列号10-4195)于2011年12月13日在佐治亚州的玛丽埃塔工厂下线,2012年3月14日完成了首飞测试。2012年5月5日,涂装后的这架飞机与10-4193号机一起交付给了驻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阿拉斯加)的第3联队,至此“猛禽”的生产计划宣告完毕。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最后一架F-22A(10-4195)于2011年12月13日在玛丽埃塔亮相,随后将被交付给埃尔门多夫联合基地的第3联队

利用“猛禽”

对于美国空军来说,F-22”猛禽”已成为一种高需求、低密度的资产,数量上无法满足需求。涅米准将说:“在专门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DIOT&E)期间,美国空军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内完全过渡到五代机机队,当初没有考虑过将F-22与F-15、F-16等四代战斗机整合。因此,与四代机的集成也没有在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IOT&E)中予以考虑。但是,在IOT&E完成之后,由于装备数量的大幅削减以及其他原因,F-22战机将无限期地与第四代战斗机一起飞行,由此我们又不得不开始制定整合策略(其中大部分工作是在F-22作战部队中完成的:首先是在兰利空军基地,然后是埃尔门多夫基地,接着是霍洛曼基地)。与这些四代机融合,虽然在大规模作战使用场景中能带来巨大的收益,第四代战斗机提供了额外的能力和较低的使用成本,但它们也使得机队更容易被敌人发现。”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这样的多代同堂固然能发挥规模效应和降低运营成本,但有些时候隐身机的特性将大打折扣,本图仅为示意

涅米准将对于美国的四代机和五代机有着深刻认识,他曾作为F-15E的飞行员接受训练,也是最早的F-22飞行员之一,当然后来也驾驶了F-35战机。他说:“与F-22不同,F-35战机在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之前就已经与F-22和四代机进行了整合。F-35和F-22比现存的任何其他两款战机都要相似,因此F-35可以利用十多年来F-22的许多飞行的经验,这有助于F-35项目比F-22当年的早期发展测试进行的更快。”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F-35项目,主要在于其通用性和能挣钱,也许会再创一个F-16销量神话

尽管F-22“猛禽”在空对空作战方面的能力备受赞誉,但它仍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尤其是航程有限和维护要求颇高。关于后者,美国空军已经完善了维护实践并修改了部署概念。但是,基于维持作战行动所需的维护人力、设备和物资的增加,部署一个F-22A中队需要8架C-17战略运输机保障,目前美军正通过“猛禽快速部署概念”改善这一状态。人员配备是保持“猛禽”机队强大优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美国空军公认的“飞行员危机”因现役部队和空军国民警卫队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有所缓解。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第90战斗机中队的F-22在令人眩晕的午后阳光中滑行

驻廷德尔空军基地的第43战斗机中队基础训练课程,支撑着为F-22“猛禽”机队提供新鲜血液的任务,该中队是“猛禽”的正式训练单位(FTU),隶属于空中教育训练司令部(AETC)。2018年10月,“迈克尔”飓风对廷德尔空军基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美国空军临时将第43中队操作的31架F-22运抵同样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第95战斗机中队的24架“猛禽”也被重新分配,其中10架被转移给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尤斯蒂斯联合基地的第1战斗机联队,7架被转移到位于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的第3联队,另外7架被移交给位于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的夏威夷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54架联队。有关F-22“猛禽”的训练教育任务,现在看来将被永久性地分配到第1战斗机联队。FTU每年开设两组课程,每组课程通常包括14名基础训练飞行员。该单位还负责交叉训练来自其他任务设计系列(MDS)的4到8名飞行员,以及领导层飞行能力认证再培训,比如新的联队指挥官进行“猛禽”飞行资格再认证培训。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2008年7月11日,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F-22进行GBU-39小直径炸弹集成测试,当天F-22首次实现超音速状态下投弹

第一滴血

2009年以来,F-22“猛禽”战斗机开始配属第380空军远征联队,前往中东地区部署。为了在中东特别是与伊朗有关的地区彰显实力,F-22机队在阿联酋Al Dhafra空军基地进行轮调。2013年3月12日,在“猛禽”第三次部署到该地区时,两架F-22战机在波斯湾国际水域上空拦截了两架伊朗F-4“鬼怪”。据报道,伊朗F-4战机当时被地面控制拦截系统(GCI)引导去对付美国空军MQ-1B“捕食者”。时任空军参谋长的马克•威尔士将军在今年晚些时候透露了整个拦截过程:“F-22飞到他们的飞机下面,在伊朗人完全没有发现的情况下检查了他们的武器挂载情况,然后飞到他们的左翼,呼叫伊朗飞行员‘你们真的应该回家了’,这几乎是一种戏耍。”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F-22飞行员在飞行前检查主武器舱,里面挂载了GBU-32联合直接打击弹药 JDAM

2014年8月8日,美军发起“内在决心”行动打击伊拉克境内的ISIS目标,美国空军对最初的行动保持了相当程度的低调。9月22日晚,美国和其阿拉伯国家盟友袭击了ISIS武装的心脏地带,对其在叙利亚拉卡省的据点进行了清除,这次行动改变了之前的低调作风。行动第二天,五角大楼新闻秘书拉迪姆·约翰·柯比就宣布:“我可以确认,美国军队和伙伴们正在对叙利亚境内的ISIS恐怖分子采取军事行动,使用了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等武器。”还有消息称,9月23日凌晨,F-22“猛禽”战机参与了对叙利亚境内目标的第二轮空袭。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2014年9月23日在叙利亚的一次打击行动中,F-22对目标打击前后的图像照片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标志着美国空军的新型“超级”战斗机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武器。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我们发现“从美国兰利-尤斯蒂斯联合基地第1战斗机联队调配到海湾地区的的“猛禽”战机,被用于打击叙利亚拉卡省的ISIS武装的指挥控制中心。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言人爱德华·索尔提斯中校声称“美国和盟友的三波攻击打击了大约22个目标,使用了约200枚各种弹药”,但索尔蒂斯中校拒绝评论F-22具体使用的武器,但我们知道在这种行动中F-22能够使用1000磅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或250磅GBU-39小直径炸弹(SDB)。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一架F-22猛禽在2014年9月26日执行任务时,与KC-10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然后前往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最激烈空中竞赛开发的“猛禽”,却似乎是在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完成了实战首秀。既不需要利用隐身能力(低可探测性)在高度危险的环境中完成“踢门”动作,也不需要和当初预期中的苏联“超级侧卫”打招呼,更没有能探测、锁定它的地空导弹。就这样,一款具备超级能力的空优战机居然被迫使用精确制导炸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诚如上文所述,这就是没有对手的悲哀。在公开报道F-22的时候,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人们永远无法完全看到它的全部能力—因为那是高度保密的,这与F-35不同,也充分证明了F-22的地位。至于未来,美国如何继续保持“猛禽”继续锋利,以及相关的升级计划,我们下次再讲。

五代机先驱,揭秘F-22“猛禽”战机的十五年部署生涯

2017年6月,一架F-22隐身战机在叙利亚高空执行巡逻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