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免死?免死两次的铁券也救不了他,还搞得得夷灭三族

看星爷电影长大的我们,怕是对尚方宝剑、丹书铁券这两样东西不陌生,在历史剧中堪称为神物的存在的。

尚方宝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丹书铁券则关键时刻救人于危难。那么丹书铁券真的可以任何条件下免于一死?

丹书铁券,并不能救命。因为皇帝能给你,也就能收回去。今天我们讲的故事主角明朝开国元勋----李善长,虽手持丹书铁券可免二死,子一死,却还是躲不过三族被抄斩首示众。

李善长(1314年—1390年),明朝开国功臣,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朱元璋曾评价他:“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在朱元璋东征西伐时,李善长作为后勤部长,治理后方可以说很有一套。不仅在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上,从来没发生过断兵断粮之事。且在他治理下军民和睦,一片祥和。攘外必先安内,有这个后勤部长在后方,朱元璋只用指挥打仗拓疆扩土。

可见李善长也算一代贤臣。可以说朱元璋能取得最后胜利,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李善长这个后勤部长。所以明朝初建时,李善长位列“开国六公”之首,获颁丹书铁券,朱元璋还将长女临安公主下嫁李善长子李祺。作为皇亲国戚,一时风光无两,人人羡慕。

那不禁发问,堪比萧何的李善长为何落得如此凄惨结局?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再大的功臣也是“轻如鸿毛”。何况李善长这种建功之后有点飘的,可谓越老越糊涂。

月盈则亏,居安思危,达到的顶峰的那一刻,李善长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平稳的走下来,但他却不懂避其锋芒,审时度势。最后因落得如此局面,也不足为奇了!下面让我分析下他的作死之路。

丹书铁券=免死?免死两次的铁券也救不了他,还搞得得夷灭三族

拉帮结派,排挤老臣

俗话有宰相肚里能撑船,李善长却是一个表面宽厚温和,内心爱嫉妒,待人苛刻。像他这样的走不久那就是必然的。

也许是春风得意忘了形,李善长变得越发骄横专擅、颐指气使起来,做出了一些凭借自己的权势身份凌驾于众臣百官之上的事来。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长马上将其罪上奏皇上,黜免了他们两人。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论法令,以至于辱骂刘基,刘基内心不安,便请求告老还乡。惹得满朝不少文武官员对其敢怒不敢言,连皇帝亲家朱元璋也对他有些反感,为之后墙倒众人推埋下了伏笔。

丹书铁券=免死?免死两次的铁券也救不了他,还搞得得夷灭三族

自持功高,有违礼法

洪武九年,太祖以临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作为儿女亲家,李家受宠显赫,时人极为羡慕。李祺与公主结婚一个月后,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说:“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几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来问候。驸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来朝见,召他至殿前,又不认罪,这是对陛下极大的不敬。李善长因此获罪,被削年禄一千八百石。亲家生病,竟然不去看望,走过场也要表示下啊,李善长怕是觉得礼部是摆设。

再有洪武十八年“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被诛杀九族,受牵连者不计其数。当时也有人检举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党羽,朱元璋没有杀掉李存义父子,将他们安置在崇明。这可是天大的恩情啊,李善长却不知感恩,不向朱元璋表示感谢,让朱元璋含恨在心,又记上了一笔账。

也不知道学学同是发小的徐达,看看人家,持重有礼。与朱老头下个棋都要输的不显山不露水,让皇帝觉得自己棋艺高超,

偶尔赢一局还要把棋局摆成“万岁”,让朱老头一开心直接连湖带楼的都赏了。所以说你不被斩没道理啊。

丹书铁券=免死?免死两次的铁券也救不了他,还搞得得夷灭三族

知情不报,放任谋反

虽然常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谋反这种大事,虽然你不参与,但是你知情不报,那可有嘴说不清啊!当年,胡惟庸策划谋反时,曾经拉拢过李善长,虽然李善长一开始严词拒绝了。但在胡惟庸许以厚重的报答后,李善长没有将这件事及时汇报给朱元璋,而是表态说: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揣摩李善长的本意,是两不相帮,保持骑墙。哪有这么好的事,除非天下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哪天东窗事发?被朱元璋知道了,那老头能放过你。好比现在部分党员,就是党的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够,坚定不移的干革命理念动摇,面临双开的局面。再退一步说,胡惟庸胜了,他不记恨你你不帮他?做人啊,不能净想好事。

丹书铁券=免死?免死两次的铁券也救不了他,还搞得得夷灭三族

私自借兵,扩建府第

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高寿的李善长打算扩建府第,人手不够。人手不够对于李善长来说,花点钱找点帮工就能解决的的事,可李善长偏偏想找免费劳动力,向老乡信国公汤和借300营卒来帮忙,可能是想省点钱。

但这是和平年代,你借兵干什么?老乡汤和是个谨小慎微的人,肯定没有答应,还觉得李善长是不是在搞事情,立马向朱元璋奏报了。在朱元璋在小本本上,李善长就这样又又被记下一笔账。

滥用职权,徇私枉情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也就是借兵事件没过多久。李善长可能觉得房子修好了?太舒适了开始没事找事。恰逢京城有百姓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开荒,这里面包括他的同乡亲戚丁斌,胡惟庸案的幸存者,李善长屡次请求赦免其亲戚丁斌等。很反感拉帮结派、徇私枉情的朱元璋怒了,一怒之下将丁斌严刑拷打,从重处理。

丁斌这个人也是不厚道的,李善长好心为你求情,你还挖坑给他,拖他下水。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义等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于是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他们的供词牵连到李善长,也就是之前讲的知情不报,说自己老了,不管事。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李善长这尊“菩萨”摇摇欲坠。御史们也不能闲着了,看别人倒台多过瘾啊,纷纷上奏弹劾李善长,各方检举信也雪片似的飞来

不过朱元璋年龄大了,恻隐之心比较重,想着李善长也一大把年龄了,要不还是饶了他?毕竟当年的革命老友死的差不多了,要不留他一条命?这老头陷入了纠结。

丹书铁券=免死?免死两次的铁券也救不了他,还搞得得夷灭三族

天降流星,其占当移大臣

屋漏偏逢连夜雨,人要是倒霉起来,真的是老天也来帮忙。前面说朱元璋可纠结着对于李善长杀活不杀?天降一场流星雨,这老头立马降旨株连三族。流星雨和李善长有什么关系了?

古人对星宿说法可谓推崇有加,恰逢星相学家“言星变”,卜了一卦,说上天示意要“移大臣”。言外之意是遇到这种星象,应当惩罚大臣。,如果不惩罚大臣,上天的报应将会落到天子身上。朱元璋这一听,肯定要保全自己了,还是死大臣吧!这个倒霉的大臣会是谁呢?李善长最适合不过了。就这样,可免死两次的丹书铁券也没用了,70多岁的李善长却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冤斩。

李善长的死可谓是自己一步一步作的,当然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的性格,他的原则是宁可错杀千人也不放过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