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億中資美元債“冰與火之歌”:從“一券難賣”到“一券難求”?

從“一券難賣”到“一券難求”,僅僅過了幾日。

“中資美元債之前‘冰凍’,是因為交易流動性的缺失。特別是3月第一週以後,中資美元債市場一直處於這一狀態。”

4月9日,一位香港投行人士表示,“現在走出來試水(美元債)的公司還是很大膽的。”本週以來的“火爆”還沒恢復到2月份的水平,目前投資級的美元債恢復了50%,高收益的美元債還沒有完全恢復。

不過4月以來,中資美元債有所恢復,一方面,發行人債務到期需要再融資,或要在發改委審批的1年之內完成發行。另一原因,則是國內疫情得以控制,企業預期好轉。

“美元荒”下“一券難賣”

新冠肺炎疫情超預期衝擊歐美,3月美股、美債、黃金、石油等價格全面下跌,市場出現“美元荒”,投資人湧入避險資產,從新興市場撤離,中資美元債備受衝擊,出現“一券難賣”。

聯合資信根據Market iBoxx債券指數統計,3月6日-19日,亞洲中資美元投資級別債券到期收益率上漲2.79個百分點,高收益債券到期收益率則上漲7.49個百分點。高收益債券下跌幅度顯著高於投資級債券,短期債券下跌幅度顯著高於期限較長的債券。高收益債券中,2020年3月,亞洲美元BB級債券指數下跌約16%,亞洲美元B級債券指數下跌約24%。

彭博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離岸市場上共有64只中資美元債買價收益率30%以上,規模約193億美元,債券只數和規模均為去年同期的7倍以上。

中資機構在香港等市場發行的美元債規模龐大。據彭博數據,截至3月末,中資美元債存量規模約7663億美元,相當於境內信用債市場的1/4。其中,房地產美元債佔比26%、城投美元債佔比6%、銀行美元債佔比16%。今年一季度,中國內地信用類債券共發行3萬億元,同比增長35%。

隨著美聯儲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美元荒”有所緩解,但仍處高位。

根據招商銀行香港分行統計,利用3個月LIBOR OIS Spread來衡量資金價格,利用EPFR來衡量資金流向,LIBOR和OIS的利差還處於較高水平,同時資金尚未停止流出。截至3月25日,過去一週債券基金流出1090億美元,股票基金流出260億美元。

為何突然火爆

遭遇3月“美元荒”的中資美元債,4月以來迎來一定程度的火爆。

“2-3周前,中資美元債市場的估值接近2008年的水平,國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抄底需求旺盛。”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說,國內疫情控制較好,中資發行人基本面可控,很多公司恢復生產,資質較強的中資發行人流動性較好,資產負債表穩健在境內融資成本較低,因此境內外利差明顯。國內機構和個人投資人對中資美元債的關注度就因此提高。

4月第一週,友邦保險、百度、興證國際投資、內江投資控股集團、貴州雙龍航空港開發投資等發行人發行了10只美元債,總規模超21億元。海隆控股、中南建設、水發集團近期擬新發美元債券。

上述香港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中資美元債“火爆”程度還沒恢復到2月的水平。“現在的情況是,有一些美元債發行人有硬性約束條件,要出來發債。”背後的原因,有可能是債務到期需要再融資,也有可能是要在發改委審批的1年內完成發行。

以地產美元為例,根據聯合資信統計,2020年到期的中資地產美元債涉及46家房企。

其中,到期規模較大的有中國恆大(17.65億美元)、綠地控股(14.3億美元)、佳兆業(11.2億美元)、綠城中國(11億美元)、融創中國(10.71億美元)、中國海外發展(10億美元)、雅居樂(9億美元)、華夏幸福(7.7億美元)、福建陽光集團(6.4億美元)、弘陽集團(6.3億美元)等。一些此前流動性較為緊張的房企也將在2020年面臨美元債到期兌付,包括陽光100(4億美元)、佳源國際控股(2.25億美元)、泰禾集團(2.11億美元)等。

“未來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表現更加劇烈”,招商銀行香港分行在其報告中稱,中資美元債市場過去兩週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暴跌暴漲。下跌主因是流動性危機導致的拋售,上漲則是因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帶來的買盤。

該分行稱,儘管上週快速上漲,但相比2月的水平,估值仍舊具備相當強的吸引力。對相對收益的投資者而言,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的信用利差均已到達過去5年來的最高水平。對絕對收益或以持有到期為主的投資者而言,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也是達到了過去5年的新高水平,投資級債券則因美國國債利率大幅下降而降至歷史較低水平。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