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发布典型案例震慑酒驾醉驾顶包行为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共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3300多起。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0月底,全国共查处酒驾违法行为170万起,查处醉驾违法犯罪行为30多万起。值得注意的是,违法行为人酒驾醉驾之后找人顶罪现象,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自2014年以来,此类案件数量呈不断攀升趋势。

专家们认为,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我国依法严厉打击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但对于违法行为人找人顶罪现象尚未给予充分关注,建议有关机关适时发布典型案例或指导案例,警示或震慑违法行为人和顶罪者,维护良好交通运输秩序。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赵书鸿

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对醉驾违法行为保持从严查处态势,但查处醉驾行为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导致实践中醉驾行为人找人顶罪现象屡有发生。建议对醉驾的危险驾驶行为冒名顶替,严重侵犯公共安全,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还妨害国家的司法秩序,须依法予以严惩。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

顶包者很清楚自己是作假证,主要目的是证明实际上的醉驾者没有醉驾行为,尽管大多数情况下顶包者是被醉驾者要求去顶包的,但顶包行为整体上符合包庇罪的成立条件,因而从司法实务看,比较常见的做法是认定为包庇罪。

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以醉酒驾驶机动车为典型的危险驾驶罪,最高司法机关发布过典型案例或者指导案例,对司法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醉驾顶包现象,最高司法机关可以适时发布典型案例或者指导案例,指导各地统一尺度办理此类案件,警示或震慑违法行为人和顶包者,消除个别人的侥幸心理,维护良好交通运输秩序。(来源:法制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