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社交距離是疫情防控關鍵 ——張文宏為在歐同胞答“疫”解惑(文字版)

2020年4月15日,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應邀與在歐中資企業、駐歐新聞媒體、華人華僑、留學生進行視頻連線,就當前歐洲疫情形勢、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進行交流,答疑釋惑。

本次活動由駐歐盟使團聯合駐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使館並歐盟中國商會,與上海市外辦、衛健委共同組織,並通過駐歐盟使團抖音賬號網絡同步直播,收看人數超過20萬人。

保證社交距離是疫情防控關鍵 ——張文宏為在歐同胞答“疫”解惑(文字版)

有效隔離是各國抗“疫”的統一“打法”

張文宏指出,按照單位面積和人口的新冠肺炎發病率計算,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都已進入全球排名前列。其中,比利時和荷蘭確診病例均已超過3萬,死亡人數和病死率也都較高。其實,德國、法國等國的疫情高峰已經來了,但沒有出現斷崖式下降。主要原因是確診病例多,而且歐洲的老齡化程度高。從發展趨勢看,包括比、荷、盧在內的歐洲多國整體疫情仍處在上升期。

張文宏表示,抗疫最重要的是有效地把傳染源與其他健康人群分隔開。這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飽和檢測,一是集中隔離。飽和檢測就是對所有疑似病例做到全部檢測。集中隔離就是將所有確診病例集中到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進行隔離。世界各國看似有不同打法,其實都是在答同一張考卷。雖然國情不同,但所採取的策略都是依據同一個科學道理,都是標準動作。抗疫是否有成效,就看這些標準動作能否做好。

張文宏介紹道,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早期診斷、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檢測,有效跟蹤、排查和隔離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建立方艙醫院等,從而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當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措施,但是隻有把有效隔離、延長社交距離這些措施做到位,才能降低傳播指數。

保證社交距離是復工復產的防控關鍵

張文宏說,從目前形勢判斷,全球疫情短時間很難徹底結束,建立科學的防護理念,邊工作邊抗“疫”將會成為一段時間內的“常態”。當歐洲疫情有所趨緩後,復工復產將成為各國的首要任務。

對於中資企業代表提出“如何做好復工復產後的防護”問題,張文宏建議,企業要提供更加寬敞的辦公場所,呼籲員工佩戴口罩,通過玻璃窗隔離等方式減少窗口服務等渠道的直接接觸。此外,張文宏強調,“吃飯是最大的風險,減少人群聚集,尤其是不要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是防範的關鍵。如果家裡有人在外面工作,密切接觸的人比較多,那回家後不要和家人一起吃飯,因為我們發現確診病例中70%來自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傳染”。

戴口罩是社交距離的延伸

張文宏補充道,目前各國都開始重視保持社交距離,這對控制疫情十分重要。而戴口罩是社交距離的延伸,“兩個人都戴口罩可以使得彼此的社交距離從1.5米延長到4米”。在回答“目前歐洲口罩緊缺,很多歐洲民眾自制口罩是否管用”的問題時,張文宏說,普通民眾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佩戴醫用口罩,自制口罩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同時還是要注意保持社交距離。

合租公寓的留學生不必過於擔憂

對於留學生代表提出的“如何在合租學生公寓中做好防護”的問題,張文宏建議,學生只要做好以下措施,就能有效避免感染:和他人錯峰使用公用廚房、衛生間,不扎堆吃飯,不共用碗筷,把食物烹飪熟,將公用洗衣機裡的衣物洗淨後烘乾等。此外,公寓電梯相對封閉,建議進出電梯佩戴口罩,用紙巾、牙籤或鑰匙按電梯按鈕,減少用手觸碰公共設施。接觸後要及時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

保證營養充足可降低成為重症病患的幾率

“保護好自己,儘量不感染。萬一感染了,儘量避免轉為重症。”張文宏在視頻連線中反覆強調。

張文宏介紹道,對於年齡低於50歲的人群,患病的治癒率高於95%。因此,避免恐懼心理,同時注意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營養,尤其是高蛋白的攝入,可以大大降低成為重症患者的幾率。而極度缺乏營養是患者由輕症轉為重症的重要原因。

張文宏說,“現在我們醫院輕症患者的飲食是保證一天四個雞蛋。因為讓患者自身產生抗體,要靠蛋白質。經驗判斷,感染後第7-10天是病情最重的時候,如果這個階段能戰勝病毒,基本就能扛下來。哪怕是生病時胃口不好,光靠喝粥吃鹹菜也不行,要多攝入牛奶、雞蛋、肉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

數據顯示,患病人群中約有15%要去醫院就醫,3%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ICU)搶救。而判斷要馬上去醫院的重要標準就是“呼吸困難”。張文宏分享了一個自我檢測的方法,“如果連續走路200米或者上一層樓梯覺得喘不上氣,那就需要馬上去醫院,通過吸氧等方式救治。”

“群體免疫”的提法“不靠譜”

在回答關於西方一些國家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的問題時,張文宏教授明確指出,所謂“群體免疫”在科學上和現實中都已被證實不可行。

張文宏表示,所謂“群體免疫”理論,簡單地說,就是要有足夠多的人通過感染獲得抗體,從而在人群中有效阻擋病毒持續傳播。如果想要達到所謂“群體免疫”效果,至少需要有一半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這樣的代價是巨大的,廣大民眾是不會同意的。“一個國家採取什麼樣的抗疫策略,最終決定權在人民手中。”

張文宏說,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通過放任自流的“群體免疫”策略戰勝疫情的先例。科學證實,接種疫苗是實現“群體免疫”的唯一途徑。近日,中國在抗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方面不斷傳來好消息,希望全球科學家加強合作,儘早研製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從根本上戰勝疫情。

不應孤立看待無症狀感染者問題

在回答關於無症狀者的問題時,張文宏介紹道,無症感染者和有症感染者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有症狀感染者越多,說明無症感染者就越多。無症感染者一般是免疫力強的人,對病毒的抑制力比較強。很多有症狀的感染者治癒後也沒有後遺症,所以基本不用擔心無症狀者會產生後遺症。

可否放心送孩子上學

關於歐洲國家正在醞釀復課的消息,張文宏認為,這個問題與歐洲的國情密不可分,不解決孩子復學的問題,歐洲的家長們就難以復工復產。目前來看兒童的重症患者極少,但學校裡同學之間很難保持社交距離,不能因為兒童的患病風險低,就把他們暴露在風險之中,而且孩子患病也很容易傳染給家裡的大人。

張文宏說,如果有條件,建議等疫情趨穩後再送孩子上學,尤其是年齡偏小的孩子。家長可以觀察學校復課兩週之後是否有病例出現,如果沒有,可以考慮送去上學,但要提醒孩子勤洗手,保護好自己是第一位的。此外還要保證孩子的營養攝入。

處方藥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在回答華僑關於為防止輕症變重症,是否可以自行用藥的問題時,張文宏說,處方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能自己去吃,不然可能發生不可預測的風險。唯一可以自用的是退燒藥,體溫達到38.5℃以上,可以用些退燒藥,並保證營養的攝入。體溫不高時,建議冷水物理降溫,多喝些熱湯讓自己發發汗也有效果。中藥在國外屬於非處方藥,需要諮詢當地的中醫醫生如何使用。

我看過的新冠病毒是黑白的

在回答一位小朋友關於“新冠病毒是什麼顏色”的問題時,張文宏說,病毒沒有色素細胞,病毒外面一層蛋白質,裡面包著基因,非常小,因此沒有染色時在電子顯微鏡下面看到的病毒是黑白的。病毒一定要寄住在哺乳動物細胞裡才能存活,而不和人接觸就是打斷病毒“接力賽”的最好方式。

更多張文宏教授答“疫”短視頻,請關注中國駐歐盟使團抖音號。


保證社交距離是疫情防控關鍵 ——張文宏為在歐同胞答“疫”解惑(文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