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2019年是“中部崛起”規劃的第十年,中部有六個省會城市,包括鄭州、合肥、武漢、太原、南昌和長沙,那麼誰才是中部的“龍頭”?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鄭州的麻煩

鄭州的麻煩是太依賴於富士康,2018年,鄭州市進出口總額615億美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四,其中富士康旗下的企業出口達318.3億美元,佔鄭州市出口總額82.5%。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2010年富士康落地鄭州後,帶來了一大批相關的配套企業入駐,使得今天的鄭州聚集了華為、中興、OPPO、魅族等上百家終端智能製造企業,電子信息產業就此成為鄭州最大的經濟支柱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7部手機中就有1部來自鄭州。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富士康是鄭州電子信息產業的龍頭,也是這一條生產鏈上最重要的一環,但富士康之於鄭州,與阿里巴巴之於杭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阿里巴巴不會離開杭州,富士康卻可以隨時搬離鄭州。

這幾年鄭州發展迅猛,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它搞起了房地產生意。2016年至2018年,按照房地產開發投資/GDP去計算房地產依賴度,鄭州每年都名列前茅,排在全國第3至5名,比杭州、成都、合肥、武漢都要高。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目前,鄭州的城中村改造接近終章。由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模式,沒辦法繼續高歌猛進了,接下來鄭州的房地產文章,只能靠自然湧入的城鎮化人口來譜寫,這座魔幻現實主義城市的經濟軸心,勢必會逐漸迴歸到由原有的產業結構來支撐。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誰的產業更新,誰就佔領未來

在產業方面,鄭州極難超越武漢。兩個城市的前兩大支柱產業,都是汽車裝備製造業和電子信息製造業,但不管是量還是質,鄭州都比不上武漢。

武漢汽車裝備製造業的龍頭是東風汽車集團,該公司位列世界500強第82名,鄭州本土培育的汽車龍頭是宇通集團,專業生產客車,其耕耘垂直的、非大眾的領域,必然比不過東風。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鄭州的電子信息龍頭是富士康,關鍵詞為手機制造,“代工”色彩濃,武漢的電子信息產業,關鍵詞為半導體,擁有長飛光纖、長江存儲、華星光電等新興高科技公司,且鄭州的民營經濟太偏向傳統行業。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而武漢,除了建築業之外,還有醫藥業,武漢民營經濟最強的板塊,是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生物醫藥業,比起鄭州,武漢的頭部民營企業更具有現代化科技,鄭州在民營經濟上的差距並不僅僅體現在“規模”上。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武漢走“東亞模式”

武漢這座城市很有特色,它可以說是中國逐步走向後工業化時代的今天,最具有“東亞模式”氣質的城市。

作為九省通衢,武漢遏住千里黃金水道長江的咽喉,運輸網絡發達,但是鄭州的出口依存度可以達到25%,排名全國第16位,而武漢的出口依存度卻只有8.5%,遠遠落後於其他特大城市,所以武漢是一座非常內向型的城市。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不管是20世紀的“中國鋼城”,還是21世紀的“中國車都”,武漢在中國工業版圖上的重鎮地位,背後都有行政力量的重要作用,權力深刻塑造了武漢的城市性格,也定調了武漢的發展軌跡。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在中部六大省會中,唯有武漢被賦予副省級城市地位,行政級別高,虹吸效應、黑洞效應也更強,它造就了武漢“國強民弱”的經濟結構,武漢前15強企業當中,國有企業佔了80%。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東亞模式”托起了武漢,其實有好有壞。壞的地方是,經濟活力有些僵化,比不上深圳、杭州,好的地方在於,追趕速度很快,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長沙不是國家中心城市,只是一個普通省會地級市,得到的政策不如武漢,合肥的體量只有武漢一半,要填上這個溝壑還需要很長時間,太原、南昌就更不用說了。

中部城市崛起誰是“龍頭”,6大省會城市中,鄭州落敗,合肥出局

​至少未來十年內,武漢作為中部“龍頭”的地位不可動搖,只有佈局好下一代產業,城市才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