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通报不是猜谜,别用“某”字让大家“脑补”

疫情通报不是猜谜,别用“某”字让大家“脑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政府新闻办公室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牡丹江市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是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关联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二人为夫妻关系,妻子因肝病曾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其丈夫陪护。发布人员说:“4月5日,因定点医院收治境外人员确诊病例,夫妻二人乘坐私家车转至某二级医院住院治疗”,并回避记者提出的“二人是否为院内感染”等问题。

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不少网民质疑:“某二级医院”到底是哪所医院?疫情通报非小事,为何要用“某”字让大家猜猜猜?

疫情通报越精准就越安心,这是此前各地抗疫的重要经验。与病毒作战就是与时间赛跑,任何信息延迟都会对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一个“某”字,可能让很多密切接触者错过筛查,埋下疫情扩散隐患,与中央强调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背道而驰。

疫情信息发布,关键是要公开、准确、全面, 尤其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行动轨迹等关键信息,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应该让公众去猜测、“脑补”。

疫情信息越公开,病毒传播路径就越容易追溯,就越能实现有效防控疫情的目标。

疫情信息发布遮遮掩掩、模棱两可,可能为谣言传播留下空间、增加疫情扩散风险。教训就在眼前——近日,哈尔滨一名入境人员的性别被误传,导致网上出现各种版本的“谜之剧情”,引发猜疑和担忧。

一个“某”字,遭到诸多质疑,为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哈尔滨出现聚集性疫情、牡丹江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教训已经很深刻。当前,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积累了很多有效、科学应对疫情的知识和做法,其中,第一时间精准发布权威信息是一条基本经验和普遍做法。为帮助市民及时了解病例线索,减少居民猜疑、焦虑,便于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遏制疫情扩散,对确诊病例,不少地方详细地公布其活动轨迹,具体到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疫情通报越及时精准,百姓和各有关部门越心中有数,既能消除社会疑虑,也能压缩谣言空间,还利于查清传染链条,控制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