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街道:垃圾“清”出去,民心“暖”起来

“原来每当气温回升的时候,村垃圾房周边蚊蝇乱舞、气味难闻,村民们都绕着走。现在,垃圾房再也没有垃圾溢出的情况,每家每户都放置了垃圾收集桶,村里的卫生环境跟城里没什么两样,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青龙村村民李丽芹说。

垃圾清运不及时、卫生死角难整治等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青龙百姓。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青龙街道直面突出问题、回应百姓诉求,以垃圾清运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不断提升街道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青龙街道:垃圾“清”出去,民心“暖”起来

强化责任,解决“庸懒散拖”杂症

针对少数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存在的“庸懒散拖”问题和第三方服务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青龙街道提升对企业服务过程的监督考核,研究制定包含垃圾清运在内的第三方服务单位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条款,实行考核扣分制,将考核分数与季度服务费用挂钩,鞭策第三方服务公司强化责任落实。在此基础上,实行严格的日常监督,按照考核细则将监督范围集中到具体区域、细化到具体时段,以此推动垃圾清运做到定期、限时、常态化集中清理。

全民参与,确保“干净整洁”成为常态

群众既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受益人,也要成为环境整治的实践者。街道党员干部率先带头行动,广大群众应声积极参与,青龙村委会清扫路面20000余平方米,清理绿化带杂草1000余平方米,对各村小组公共路面进行消杀26000平方米;白塔村委会应“七改三清”工作要求,投入人力、物力清理沟渠及沟道两旁的杂草800余米;赵家庄村委会出动人数184人次,清除垃圾36.6吨,清理“五堆”7立方米,清除杂草5260平方米;双湄村党员志愿者重点解决房前屋后脏,村道河道两侧脏,河塘沟渠水面脏和乱搭建、乱堆放、乱披挂、乱停放、乱倒排、乱涂画“三脏六乱”问题。

注重长效,坚持“群众需求”导向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工作成效的评判需要以群众的口碑作为标尺。为此,街道在各村组垃圾房显著位置张贴垃圾清运规章制度,并设置监督电话、服务公司联系电话、清运车辆电话。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向村民发放印有上述3类电话号码的垃圾清运联系卡,动员村民监督并及时反映垃圾清运需求。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定期对辖区垃圾房、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清运进行巡查,定期走访入户听取群众的评价和建议,坚持为民服务理念打好环境整治的持久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