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三變”

鞏曉鳴


我的家鄉正寧縣永和鎮安興村地處甘陝交界,塬、嶺、溝、峁齊備,和黃土高原眾多的村子沒有兩樣。因為距離子午嶺較近,氣候溼潤,降雨充分,適宜各類莊稼生長。合作社時安興是全縣有名的糧食高產村,常常是支援臨鄉鎮,年年捧回光榮獎牌,讓安興這個名字常常廣播裡有聲,報紙上有名。分產到戶後,人們幹勁更爭,滿山遍野綠油油的小麥,每畝打過一千斤。每年縣上的夏糧觀摩會都少不了安興這個點,農業局決定將131品種實驗放在安興村。131這個小麥品種個頭低、耐旱,麥穗長,穩產,當年就有80%的試驗田高產700斤,四鄰八鄉的農戶們蜂擁而來參觀,搶買種子。村民糧食年年高產,家家爭相繳納公糧,戶戶炸油餅、宰豬殺雞。老年人說,咱盼望的共產主義社會也就這個樣。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不到三四年,村民總覺得光吃白麵饃好像還缺了的些什麼,娃娃上學、女人趕集上會添置衣裳,口袋裡總緊巴巴的,心裡泛起了愁腸。

小麥變玉米

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春天,村裡來了農業技術員。

大隊院子,車裡搬下一捆捆的白色薄膜,說是實驗推廣地膜玉米。地要起壠成一米寬的地壠,每個壟上栽兩行玉米,每個株距40公分,要用地膜覆壓。這樣栽植的玉米保墒、保肥,產量是原來露天玉米的兩倍。“太麻煩了!”“費錢費工!”村民們一百個不願意。帶隊的幹部說,誰讓你們安興這樣出名的,縣上領導說你們糧食種植有經驗,思想基礎好,這實驗推廣地膜玉米就放在你們先進村。帶隊的還給大夥算了一筆賬,每畝玉米產1200斤左右,每斤縣農副公司收購價8毛,就是800元。聽到每畝可以賣到800元,一些青壯年村民睜大了眼,壯著膽子決定試一番。這年雨水好,化肥使得足,玉米出奇的長得好,個個像荷包實彈的士兵。一個玉米上面竟然兩三個棒子,種了幾輩子莊稼,都是朝天一把籽,哪有這樣繡花式的種玉米。秋天果真張興娃家的3畝玉米超過了1200斤,其他試種的十幾戶也畝均在1000斤左右。“安興村種出了噸糧田”!安興又一次走紅各大報紙。第二年的地膜搶了個光,整個塬面一片白色,銀光閃閃。主宰了幾千年的小麥頓時成了點綴,退到了山邊嶺上。每年秋收後,村裡就要新添十幾輛摩托車,小夥子開始騎著摩托車,戴著流行的墨鏡,新媳婦抱著娃坐在車後,新添置的紅色羽絨衣將臉蛋襯托的粉紅粉白,燙著頭髮隨風起浪。夜晚鎮上的舞廳下面多了一些摩托車,老人們在家看著孩子,不住的抱怨:變天了,誰知道要變成啥樣子哩!

玉米變烤煙

上世紀90年代,村裡來了河南人。

還沒等安興人從地膜玉米的黃金夢裡醒來,又一個黃金向安興人迫不及待的撲來。一時間,隊裡的幹部和一幫操著河南口音的人打的火熱,進東家出西家。說是推廣種植烤煙。菸葉,村裡人倒是不陌生,不到10多里路的老縣城羅川就產旱菸,說是唐朝的那個皇帝還吃過,成為朝廷貢品。隊長說,烤煙一畝的收入是玉米的兩三倍,不栽你可不要後悔。打土基蓋烤煙樓,盤火道,賣竹竿,溫度計,買煤,村裡像打仗一樣,家家忙的連飯都顧不上吃。河南人更是吃香,一家一戶的地頭上幫育苗,場院裡幫蓋煙樓、設計煙道、開天窗等等。許多人邊幹邊抱怨,折騰死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掙錢?“錢在黃柏樹上哩,不苦能下來嗎?”年長者不斷的安慰青年人。二三月育苗,四五月移栽,六七月生長,八九月成熟採摘烘烤。不到一年時間,家家都成了內行。烤煙從育苗到烘烤全是技術活,一點也容不得馬虎。栽到地裡要打藥、打岔、掐煙花,烘烤時節,一爐接著一爐,一樓也不能停歇。烘烤時溫度得觀察菸葉的變化掌握火候,要不烤出的菸葉變成黑色,就成了次品。隴東黃土高原的秋季多是連陰雨,一下就是一個月。“龍口奪食”變成了“龍口奪煙”,一家大人小孩全上陣,穿著雨衣,大人摘,孩子們拉運。回家後又得連夜系煙(用線繩將菸葉系在竹竿上),一串一串地搭在烤煙樓裡的木架上,點上煤火,留一兩個人值班燒火,其他人才能休息。一樓煙約莫五六天時間,等到菸葉全部變成金黃色,出樓、潮溼、按菸葉的亮度分揀成不同等級,如此忙碌上一兩個月時間,菸葉全部烤完。最讓菸農們興奮和頭疼的就是交煙(賣煙)。這時候烤煙已經成為全縣的稅收產業,鄉鎮都建起了菸葉收購站,各個鄉鎮的路口都設立檢查站,不讓自己鄉鎮的菸葉外流。為了賣個好等級,菸農天不亮起床拉著架子車趕往煙站,隊伍排到三四里。找關係托熟人,往往等到天黑才將菸葉賣掉。換到手的是一疊一疊的人民幣,三五成群的下館子喝燒酒,雖然身子就像散了架似的,心裡卻充實而快樂著,娃娃上學、過年、春季化肥等等總算有了著落。深秋的夜晚,月亮如白晝,我蜷縮在架子車裡,父親和村裡的人們拉著閒話結伴而行,到家已是深夜。三五年過去了,村裡人大多數搬離了土窯洞,住上了磚木結構的大房子,我家也建起了三間瓦房。與此同時新年的爆竹裡,許多家裡新添了彩色電視機,還沒等拜完年,年輕人都溜去看春節晚會了。長者又在抱怨:咋變成這樣子了,連祖先都不拜了,那東西能吃能喝?

烤煙變蘋果

本世紀初,村裡來了禮泉人。

“禮泉套袋蘋果,出口歐美!” 烤煙賣了錢,村裡的年輕人就不安分了,結婚買個嫁妝、看病動不動就去西安。每天兩趟班車,賣東西是話,大多是去逛。“把現在的年輕人慣的不像啥了,縣城都放不下了!”老年人吧嗒著旱菸,瞅著這幾天村裡來的陝西人,氣不打一出來。“這些賊老陝,咱能弄過嗎?栽蘋果?蘋果能當飯吃?這幾年烤煙賣了幾個錢燒的真是想上天 !”“ 啥時候都不敢忘了咱是農民,沒糧吃蘋果能當飯?”村幹部又是挨家挨戶磨嘴皮:紅富士蘋果一畝頂三畝烤煙。村裡出外打工回來的人 也說,禮泉、乾縣一帶全是蘋果,車在地頭上等著裝箱子,聽說每斤一塊多呢!秋天不等最後一茬烤煙烤完,鎮上就從陝西運來一大車蘋果樹苗,膽大者開始栽植。不影響種煙、可以套種,三年掛果。三年過後,沒等講授蘋果栽培管護技術的禮泉人全部離開,塬面上、坳裡已經是紅灩灩的一片,就像滿地的小火罐燈籠。禮泉人如約而至,拿著印有“禮泉蘋果禮滿天下”的紙箱,一手交錢一手裝箱。村頭落榜的鞏全印5畝果園,足足兩萬。村裡人真真服了!許多下煤礦的、建築工地的青年人再也不出去了。紅蘋果就是金蘋果!菸農變果農,剪枝、追肥、梳花、套袋、去袋、摘果、分揀、裝箱,他們就像當年務弄烤煙一樣,一個程序都精心伺候。偷閒的時候話題全成了如何管護蘋果。春季,蘋果花開,白裡帶綠,成群的蜜蜂飛來飛去,高原山川,春意盎然;秋季,蘋果枝頭,遍野紅透,果農穿梭,笑聲朗朗。村裡百分之九十的農戶依靠蘋果過上了富裕的日子。村裡成立了蘋果專業合作社,建起了氣調果庫,2018年全村整體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了0.03%。60%的人家搬進了整體乾淨的新農村。進村道路全部硬化,自來水戶戶通達。年輕人結婚大多實現了有房有車,“走,咱們雲南麗江旅遊結婚!”“今年蘋果賣了我去上海!”當年反對種玉米、栽烤煙、務蘋果的許多長者都已經安安靜靜地躺在這片土地裡了。剩下為數不多的也逾80多歲,他們感嘆:老夥計,你能想到嗎?如今年輕人拿著錢,開著車南方都去旅遊了,變了變了,世道真的變了,我們閒閒地享清福,看病還報銷,還每月發給100多元,老農民也領上工資了!

從解放前的“難行村”到如今的“安興村”,故鄉在變,黃土塬的上千個村子在變,中國的萬萬個村子在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