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怯薛军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亘古怀念说史


我字多,看我!怯薛军相当于铁木真的禁军,但他们并没有参与西征,更多时间活动在东线战场,也就是维护蒙古帝国的秩序。

虽然战场上士兵都是精英,但是往往军队中还会有精英中的精英,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胜在精英和出其不意,在战国时期就有魏武卒,西汉时期的虎贲营,三国时期的陷阵营,白马义从等等,都是属于这种部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怯薛军。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成吉思汗带领军队征讨了欧洲多地,虽然元朝的政治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元朝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军队中更为精英的怯薛军之强大自然不必详细讲解,今天就来聊聊怯薛军的由来和主要结构吧。

怯薛军的由来

其实怯薛军并不是在元朝时期出现的,它的出现或许比我们想象的都要早一点,是在成吉思汗还没有统一蒙古的时候就出现了,其初始作用也很简单,就是保护成吉思汗的安全,试想也是,成吉思汗的锋芒毕露已经引起了其他部落的注意,自身的安全自然需要得到保障。

怯薛军的发展

在早期的时候因为成吉思汗还没有后来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只招收了100名怯薛军,也是在这个时候,后来的“蒙古四骏”中博尔术加入了怯薛军成为其中不可多得的战力。

随着成吉思汗势力的扩大,早期的一百人自然是不够了,于是成吉思汗开始对自己这只禁军进行扩建,直到统一蒙古之后怯薛军已经陆陆续续增加到了几千人,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战力,最后分别让蒙古四骏各自带领部分兵马代为统领。

怯薛军在职责之外的作用

前面也讲了怯薛军是精英中的精英,这股战力在战场上自然是逢战必胜,但是后期的成吉思汗在扩建怯薛军的时候加了一点自己的心思在里面,就是这些人都是从大户或者贵族中选拔,是不是觉得像质子,其实这样说也没错。

这些人出身贵族所以在战斗经验上自然是优于普通士兵,这是一部分优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这些人的活动范围都是在成吉思汗附近,并且平时都是直接听命于成吉思汗,所以成吉思汗就可以更好的控制这些人,防止贵族或者大户内乱。

但是加入怯薛军的贵族子弟却都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加入怯薛军是无上的荣耀,能够为成吉思汗征战是自己的福分,由此可见蒙军的战力强悍不是没有道理的,并且成吉思汗为了补偿这些人,颁发了如果怯薛军和千户之间发生争斗,千户有罪这样的法律。

怯薛军的主要构成

虽然平时怯薛军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成吉思汗的安全,但是怯薛军的内部结构也是非常的完善,其内部分支包括:弓箭手、带刀者、门卫、守城者、斥候、牧马、羊、骆驼者、文书、厨师、奏乐者等等,所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也不过如此。

其中最高统帅是成吉思汗亲自任命的纳牙阿,喜欢三国的朋友可将纳牙阿当作曹操身边的许褚,平时看见纳牙阿就知道成吉思汗已经在附近了,并且纳牙阿主掌杀伐,如果贵族们被纳牙阿找上门,那么一定是大难临头,因为只有成吉思汗一人可以调动纳牙阿。

关于怯薛军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怯薛军如此强大,自然是作为成吉思汗西征欧洲的主力军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怯薛军只参加过一次西征,并且还是第一次,目的就是保护成吉思汗的安全,平时怯薛军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蒙古帝国,如果哪里出现什么问题就可强行镇压,可见成吉思汗对于后方还是十分看重的。

结语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怯薛军不仅是成吉思汗的私人禁军,更是整个蒙古国的幕后保障,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成吉思汗才可以放心西征,虽然没有参与西征,但是其重要性比参与西征的部队还要重要一些。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文青聊史


蒙元时期的怯薛军通常被认为属于禁卫军,但成吉思汗在建立之初,其本意是希望将其打造成一支常备精锐部队或王牌之师。而这支部队的一切人员调动及升迁、处罚等的决定,必须要由成吉思汗本人才可决定。

怯薛军唯一的权利,就是当值的怯薛军对于未经大汗允许,而擅自闯入大汗帐内之人,可以不经过请示即可自行将闯入者当场处决。若从这方面来看,怯薛军无疑也充当最高等级的近身侍卫角色。

元朝未建立时,怯薛军的选拔条件及日常职责

云都赤、宿卫和弓箭手是怯薛军中作战最为强悍的。据《辍耕录·云都赤》记载,“云都赤,乃侍卫之至亲近者,虽官随朝诸司,亦三日一次,轮流入值,负骨朵于肩,佩环刀于腰,或二人四人,多至八人。”

“云都赤”属于怯薛军中的带刀者,选拔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刀法极好之人,能成为云都赤的,都是万里挑一的好手。但职责也极为单一,只是在大汗接见大臣时,云都赤必须在场。

"云都赤,乃侍卫之至亲近者,然有所奏请, 无云都赤在,不敢进"。

宿卫由千户统领,在大汗晚间作息时,负责安保工作。范围以大汗营帐为中心,以及四周的巡逻任务等,并且在夜间巡逻时,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偏离。

弓箭手必须是骑射均高超之人,武器配备为两张弓,一张用于远距离齐射;一张用作近距离攻击。作战时,箭筒里会增加响箭及引燃箭,怯薛军中的弓箭手一直保持在一千人左右。

怯薛军内除了上述人员外,还有如散班、文书、专职写圣旨、养鹰、牧骆驼和裁缝(即,质子军、必阇赤、札里赤、昔宝赤、帖麦赤、玉烈赤)等,共计约一万人。

怯薛军的将士若在当值时出现差错,先要上奏大汗,由大汗决定如何进行惩罚,轻则鞭笞,重则流放。任何人如果未经上奏私自决定的,与犯错者同等惩罚。


元朝建立后,怯薛军的职责发生转变

怯薛军里,大部分的人员都是万户、千户、百户的子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富二代”。对于这部分人,后世多认为成吉思汗征调他们的作用,只是控制臣下的一个手段。

但是,除了这个目的,最主要的还是出于安保上的考虑。大汗的安全,必然是要交给可以信任之人。大汗对怯薛军的信任到了什么程度?这在史料中也有记载,“与妃嫔杂处,休寝塌下”,这在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元朝建立后,虽仍保留怯薛军,但其职责已开始发生转变,很多的工作,已经慢慢转而由禁军接手。最大的变化,是带刀的云都赤,在怯薛军中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通常陪在大汗身傍的怯薛军,更多的是可以商讨国事的人员,甚至也包括了汉人。如忽必烈最为看重的贺胜,还有张弘范、 史天泽等。特别是贺胜,是唯一担任过枢密院知院的汉人。

元朝以右为尊,贺胜就曾出任中书左丞相,在很多的国家大事上,忽必烈都会与他商讨。因此,这时的怯薛军内部,看重的是能够分担国事的人员,这也使得怯薛军被外界看作是“内廷”。



怯薛军成了蒙元贵族升迁的捷径

怯薛军在建立时,已经享有极高的规格和待遇。元朝建立后,朝廷的决策、监督、六部都掌握在怯薛军人员手中,职能上的蜕变,使得能够进入怯薛军,就等于进入了升迁的捷径。

怯薛军手中握有实权,自然吸引着众多的权贵争相想尽办法要求加入其中。如耶律楚材、镇海等人,都是从怯薛军中走出去,继而进入中书省。

结语:

怯薛军的存在,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立之初的怯薛军,这时更注重于作为一支精锐之师或安保力量;二是在元朝建立后,则更多地体现出“内廷”的职能。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有必要把蒙古人或者说元朝的兵制做一个介绍。

现有的史书对元代军队的兵员体制与编制系统记载得比较简略含混,现存的元代《军制》记载的“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 “新附军”等等,并不是元代军队的编制系统,而是元代军队的兵员征集体制。

(怯薛军)

元代军队中的蒙古军,以蒙古人为主体。蒙古人“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军。有事则空营帐而出,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这些蒙古军人要自备武器、马匹,只要有任务,便征发作战需用的物资,包括旗帜、马钉、绳索等等,并按照出征的规模进行签发。被签发的军人出征时,其手下的“驱口”和“驱丁”,也就是他们的奴隶也要随同出征。这种办法在元代一直沿用,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四年规定: “签蒙古军,每户二丁、三丁者一人;四丁、五丁者二人;六丁、七丁者三人”。

元朝建立后,将哈刺鲁人、钦察人、唐兀人、阿速人等民族称为色目人,这些民族的男丁也隶属蒙古军籍,分编成独立的军队,如唐兀军、哈刺鲁军、儿浑军、畏兀儿军等等,成 为冲锋陷阵的敢死队。

元代也有一支名叫“色目军”的军队,指的是由色目人组成的侍卫亲军。蒙古军中签发出征的士兵,有时需要根据情况,长期镇守在被蒙古人占领的地区,这些军人称为"探马赤军"。蒙古人大多不愿意远离草原,所以在选调探马赤军时,往往以成为蒙古人奴隶的外族人充 任,造成了探马赤军中既有蒙古人、色目人,也有汉人的情况。

元朝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的探 马赤军,由分设在淡州、洛阳、风翔和成都的四个蒙古军都万户府掌管,称作蒙古军户。

蒙古的"汉军"并不是南宋的降军,而是金国的降军。汉军来自金朝末年出现在中原各地的 金国投降地方武装、 降蒙的金朝正规军、中原地区签发的士兵,也包括早期降蒙的少数宋军。元朝至元十年之后降蒙的宋军被称作“新附军”,与“汉军”无论是地位还是待遇都有所区别。

(那可儿)

对宋战争中投降的南宋军队,被称作“新附军”或者“南军”,新附军人的数量在二十万人左右,这些人中,“堪以当军者收系充军,依旧例月支钱粮;不堪当军者,官给牛具、粮食,屯田种养”。元朝在征日本、安南、占城的几次战役中,都曾大量使用新附军。所以从兵制上来说,元朝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四个系列 。

“怯薛军”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单独的军种,它只是蒙古大汗的护卫亲兵。“怯薛军”不是成吉思汗创建的,在他之前已有了怯薛军。

蒙古汗国时,贵族领主“那颜”的亲兵称为“那可儿”,主要用来镇压游牧民,参加那颜夺取牧场、牲畜和奴隶的战争。 早在1137年, 金国派使者就“看到合不勒汗(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同几个那可儿疾驰着” 。俺巴孩汗在作战中,也是“率领着他们的二十名那可儿,举起长矛,向敌军奔驰过去”。

在蒙古部落中,较大的部落首领都有自己的那可儿护卫。 部落首领承认那可儿们的私有财产,给其优厚的地位,那可儿对部落首领有服侍、 保卫、 随从 和征战的义务 。 1189年,成吉思汗成为蒙古部首领后,他的那可儿们誓言:“如果不遵从合罕帖木真发布的命令,你可以数弃我们的妻女,没收我们的财物,把我们的头颅抛在荒郊野外”。

(那可儿)

那可儿必须服从部落 首领的一切命令,平时侍卫首领,以生命保卫领主。 首领们对于自己 的那可儿,要给其财产和相应的职务,要保护他们不受侵害。 首领们对于那可儿的信任及那可儿们对首领的忠诚,是首领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成吉思汗的那可儿在其一统蒙古的大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成吉思汗依据那可儿们的才 能来任命他们的职务,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吉思汗的实力得到了大幅发展。在成吉思汗与扎木合的两次战争中, 没有那可儿们的努力,成吉思汗也不能轻易战胜势力强大的扎木合。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随着实力的发展,蒙古首领们的那可儿越来越,那可儿们成为专门护卫部首领的护卫军。"怯薛军"便应运而生。

在1204年成吉思汗攻打乃蛮部的战争前期,成吉思汗战败,沿合勒合河东岸撤退,一直退到人烟荒芜的巴勒诸纳 。这时,乃蛮部派使者与汪古部联系,准备两路夹击,一举歼灭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召集宗亲和那可儿们召开会议 ,成吉思汗的异母弟别勒古台说:“乃蛮有广大的牧地,有众多 的人民,有丰富牲畜。现在我们去征伐,他们来不及收拾马群, 一定会遗弃逃跑。 我们决不可轻易放过,大家前去征伐呀!”

成吉思汗征求了那可儿的们意见后,制定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以六个心腹那可儿六个人为统领军队的“扯儿必”,在剩余的那可儿中挑选并组建怯薛。 当选怯薛的条件是必须是军官或者自由民的子弟、有才干 、身体健壮者。这支成吉思汗组建的怯薛军战斗力极强,帮助成吉思汗战胜了不可一世的乃蛮部。

《蒙古秘史 》记载:“他跃马冲敌,怯薛紧跟左右,拼命向前。怯薛们有铜硬的头,锥利的舌,钢铁的心,钉凿的齿,以露为饮,以涎为食,以风为骑,以剑为友,好象饿鹰翎翔而来,好象怒兽跳扑而来”,一举打垮了装备 精良、人数众多的乃蛮军队 ,乃蛮首领太阳汗也被生擒。

(四大怯薛长)

1206年成吉 汗建立蒙古汗国后,立即着手整顿和扩充“怯薛军”。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成吉思汗深深地认识到怯薛军的重要性。“欲制服强敌,只有用武力;兵力少,只有发展精兵,提高战斗力”。 为此,成吉思汗为“怯薛军”制定了更为严格和系统的规章:规定怯薛的出身必须是军官及自由民的子弟,必须身体健全,弓马技艺出众。千户长的儿子可带 十个同伴和一个兄弟,百户长的儿子可带五个同伴和一个兄弟;十户长的儿子和自由民的儿子可带一个同伴和一个兄弟。怯薛所用的物品由所在千户管辖区内征用。

成吉思汗精心挑选的一万名怯薛组建成一支中军,将其编为宿卫、箭筒士、散班。任命最 信任的斡儿出、木合黎、罗忽勒、赤老温为怯薛军的四位指挥官。一万名怯薛分为一千名箭简士、一千名宿卫、七千名散班、一千名勇士军。散班、 箭筒士是白班守卫,宿卫是夜班守卫。 箭筒士手拿弓箭,守卫在 大汗的左右,形影不离。恸薛的散班、宿卫、 箭筒士分为四个班,每班三日一换。同时,成吉思汗明令:“太阳落了之后,有在我的宫 帐前后行走的人,宿卫就逮捕他审问 。夜里宿卫在宫帐附近的人,如遇有闯门的人,砍断他的肩,切掉他的头。夜间要报告紧急事项的人,应先告知宿卫,未得宿卫的允许,谁也不准进来。”


(成吉思汗)

忽必烈即位初年,其弟阿里不哥也在漠北称汗,原来的蒙古怯薛军也一分为二:一部分 护送蒙哥汗的灵枢返回漠北,归属于阿里不哥;一部分在怯薛长不花等人的率领下,东投忽必烈。中统二年五月,忽必烈任命不花为中书省右垂相,并将木华黎的后人安童、 博尔术的后人玉昔帖木儿、博尔忽的后人月赤察儿召到身边,充任怯薛长的职务 。归属忽必烈的蒙古千户,亦应按旧有的制度 ,以子弟入充怯薛。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后,于中统四年二月,“诏统军司及管军万户、 千户等,遵太祖之 制,令各官以子弟入朝充秃鲁花” 。怯薛的定额,仍然是一万人。按规定汉人和南人无权充任怯薛,但这时实际上"多有投充怯薛歹、鹰房子等名色",怯薛军只过是以蒙古人为主而已。随着时间的发展,怯薛军一万人的定额也经常被突破,元朝政府不得不多次进行"沙汰"。 到元文宗至顺元年八月核定怯薛人数 ,“定大内四宿卫之士,每宿卫不过四百人;累朝宿卫之士,各不过二百人。 鹰坊万四千二十四人,当减者四千人 。其汰去者 ,斥归本部著籍应役” 。至顺三年 四月,中书省官员又上奏 :"去岁宿卫士给钞者万五千人,今减去千四百人 , 徐当给者万三千六百人",怯薛的数量仍然未能削减至万人。

怯薛和侍卫亲军虽然同属于中央宿卫组织系统,但在职能、隶属关系和兵员征集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职能上讲,怯薛负责皇帝的安全,掌管宫城和大帐的防卫,一般不外出作战 ;侍卫亲军则既要负责大都、上都的安全和"腹里" 地区的镇戍,又是朝廷用以"居重驭轻"的常备精锐部队 ,随时可以派出去镇压地方的起义和外来的侵扰。

从隶属关系上说,怯薛由怯薛长掌管,直接与皇帝发生关系;侍卫亲军由各卫都指挥使司掌管, 除东宫侍卫归隶东宫太子外 ,均隶属于专掌军政的枢密院。在兵员征集上,怯薛成员主要来自蒙古草原各部 ,侍卫亲军则不仅来自中原的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 , 原来附籍在蒙古军中的色目人和流亡的蒙古子女也是侍卫亲军的重要来源。也就是 说 , 侍卫亲军与当时存在的几个兵员征集系列都发生关系 , 而怯薛只是和蒙古军兵员征集系列发生关系。

至于说怯薛军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可以参考成吉思汗组建了万名怯薛军后,满怀雄心说过的一句话 :“一万名护卫军团结起来,作为我的大中军 ,我们可以战无不胜。”事实上成吉思汗依靠这支“怯薛军”,“灭国四十,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


笑语千年


怯薛,又叫做护卫军,是蒙古大汗的亲兵。相当于汉人王朝皇帝的御林军。怯薛是蒙古大汗们用封建特权和赏赐办法培植起来的汗国中坚力量,也是蒙古汗国早期的最高政权机构。又是蒙古汗国特殊的高级军官和干部学校,许多蒙古的著名高级军事指挥官和朝臣都出身于怯薛。

一、怯薛的产生

怯薛军并不是成吉思汗创建的,早在他之前就已经诞生了怯薛军。大约公元1137年,合不勒汗从金国回来,金国派使者追赶合不勒汗,“他们路上看到合不勒汗同几个那可儿疾驰着。”这大概就是“怯薛”出现的最早记载。

之后合不勒汗的继承者俺巴孩汗、俺巴孩汗的继承者忽图刺、合丹太师他们在作战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怯薛”护卫,护卫们一般被称之为“那可儿”。

那么,部落首领和那可儿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部落首领们承认那可儿们的私有财产,给其优厚的分偿和地位;那可儿对部落首领有服侍、保卫、随从围猎和征战的义务。并且各分土地,共享富贵。

1189年,成吉思汗成为蒙古首领后。他的那可儿们宣誓:
“请你做合罕(大汗),铁木真,你当了合罕,则我们,在每次战争中,走在前头......如果不遵从合罕铁木真你发布的命令,你可以撤弃我们的妻女,没收我们的财物,把我们的头颅抛在荒郊野外。”

作战时,那可儿必须跟随首领作战,服从部落首领的一切命令;在平时要侍卫首领,参加围猎,并且把猎物部分奉献给首领。首领要保卫那可儿们的利益,给其相应的职务,使其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二、成吉思汗最初的怯薛

成吉思汗初次组织怯薛是在1204年攻打乃蛮部前夕。他于1203年刚刚征服过实力强大的客烈部王罕。这次战争,成吉思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他的兵力和财力小号极大。此次双方会战一开始,成吉思汗战败,不得不“从答兰捏木儿格思顺合勒合河移动,途中点视军马,共计有2600人。这样成吉思汗自带领军队1300人沿合勒合西岸而行。另外有1300沿东岸而行,这样走着,一路上打猎为粮”。

可见这次战争成吉思汗打得十分艰苦,需要一路上准备粮食,后来是用分化、瓦解、诈降、突袭等办法,才算是征服了克烈部。

战后,成吉思汗不得不修整部众,收集人马,与此同时,强大的乃蛮部要来攻打他。乃蛮部还派遣使者与汪古部联系,两路夹击,企图一举歼灭成吉思汗,当时形势逼人,战争迫在眉睫。

面对强大的敌人,当时成吉思汗部的军马过瘦弱,也不多,于敌人相比实力差距悬殊过大,部分那可儿提出等到秋后马肥了再战,唯有他的异母弟别勒古台提出了异议,认为,乃蛮部拥有广大牧场,众多的人民,丰富的牲畜,如果我们先发制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那么,敌人是来不及收拾马群,一定会遗弃逃跑,众多的属民,也会在混乱中逃入树林,从而产生混乱。

别勒古台的提议,正合成吉思汗的心意,于是他制定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但也没有盲目出军,而是在战备、军需、战术等方面做了准备,尤其是组建了怯薛。

首先,成吉思汗把军队进行整顿,以十、百、千数加以整编,任命十人长。百人长、千人长。又以其心腹那可儿六人为扯儿必,统领军队。(扯儿必是统领军队的长官。)

其次,成吉思汗挑选并组建怯薛。当选怯薛者是有条件的:第一,他们必须是各级军官和自由民的子弟;第二,他们必须有才干,身体健壮;“护卫由千户,百户的子弟中河平民的子弟中有才干的,身体健壮的挑选出来。”把选出的怯薛,又分为八十宿卫、七十散班和护卫。

再次,成吉思汗对怯薛规定了职位,即分为白天警卫和夜晚守卫大汗和大斡耳朵:

“箭筒士、散班、护卫、司厨、司阍、司牧马等,每天值班守卫,其职务于日落之前,交给宿卫人员,各自骑马出去住宿!宿卫人员站在门前值夜,围绕宫帐巡察!箭筒士,散班等候我们吃早饭的时候就来,向宿卫人员交接任务,照旧值班守护!三天三夜值班完了,可以休息三夜!箭筒士接换宿卫的任务也是如此。”

此外,成吉思汗还挑选了一千名精壮的勇士作为亲卫,任命其心腹那可儿阿尔孩合撒儿为长官。他们平时做大汗的亲护卫,在战时他们做前锋,冲锋陷阵。这种勇士军,就是敢死队。

成吉思组建怯薛军后,其战斗力大大提高,这使他最后战胜不可一世的强大的乃蛮部。

在双方激战中,怯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蒙古秘史》曾这样记载:

“成吉思汗命令合撒儿统率主力军,命令斡赤斤那颜统带后备战马。”自己跃马冲敌,其怯薛紧跟其后,拼命向前。那可儿们所带的怯薛们,个个如“铜硬的头,锥利的舌,钢铁的心,钉凿的齿,......以露为饮,以涎为食,以风为骑,以剑为友,”“如入羊群,驱逐群羊。”一举打垮了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乃蛮部军队,其首领太阳汗也被生擒。

三、怯薛的整顿和扩充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汗国后,他立即整顿和扩充了怯薛军。

成吉思汗非常重视怯薛军,这是他在统一蒙古尤其是征服强大的乃蛮部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怯薛军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十分明新生的蒙古汗国的处境:四邻皆有劲敌,原蒙古各部参与势力时刻想着卷土重来,尤其是世仇之国金国,与他不共戴天。

蒙古汗国与金国相比,人力、物力、兵力都远远不如,但双方矛盾激化,又不能和平相处。想要保护蒙古汗国的安全,唯有打败强大的金国,也就是诉诸武力,但蒙古兵力少,是以只能用精兵,提高战斗力,为此,整顿和扩充怯薛军,成为了当时成吉思汗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整顿和扩充怯薛的目的

“以前我封的八十宿卫,七十散班,护卫等,现在以长生天的仁爱,天地的护佑,增加气力,建立统一大国。为了便于调度,现在挑选一千名护卫、宿卫、箭筒士,散班合成一万名!”

成吉思汗提出整顿和扩充怯薛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调度”,使之成为国家柱石。成吉思汗以怯薛军战胜了强敌,统一了蒙古各部;他还以怯薛军巩固刚刚建立的国家,使之发展壮大。同时,他要依靠怯薛军,向外扩张,实现其大业。

2、当选怯薛的条件

成吉思汗制定了比初创怯薛时更为严格和系统的规定。首先,挑选怯薛,要看出身:他们必须是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及自由民的子弟。同时,他们必须具备身体健全,弓马技艺出众。其次,千户长的儿子可带十个个同伴,一个兄弟;百户长的儿子可带5个同伴,一个兄弟;十户长的儿子和自由民的而融资带三个同伴一个兄弟。

3、当选为怯薛者的费用

千户长的儿子和十个同伴,所用的物品,由所在千户管内征用。即由千户长所管辖的牧民们负担。如果当选怯薛者,其父的遗产或自己有马匹、财产等,除去私产外,大汗仍制定范围给他们准备用品。百户长的儿子和五个同伴,十户长及自由民的儿子和三个同伴,除其私产外,大汗还给他们制定一定地方牧民为他们备马匹物品。

4、全国遵行、不得违令

在挑选怯薛中,各级那颜及国内一切人,必须遵从大汗所发定的命令;如有违背者,严办;当选怯薛的人,如有逃避,不愿在大汗跟前服务,或者以他人代替者,严惩,流放到没有人烟的远方。同时,有自愿为大汗当怯薛并合格者,任何人不许阻挡;违背者,严办!

5、怯薛的权力

怯薛是大汗的护卫军,又是汗国的柱石。所以成吉思汗给予怯薛特殊的权力和地位。成吉思汗旨令:“我的护卫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那颜之上,在外千户那颜和我的护卫同等斗殴,罪罚千户那颜。”


总结

成吉思汗组织万名怯薛军后,满怀雄心地说:“一万名护卫军团结起来,作为我的大中军!”而成吉思汗也是凭借着这只在蒙古汗国诸军队中地位卓然的精锐,“故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


青年折缘


在古代,御林军是保卫最高统治者的核心力量,是确保帝王们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此,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草原民族,都把这样一支军事力量的建设,作为巩固自身统治的重中之重。

在中原,不同的朝代对御林军军们的称呼多有不同,比如“禁卫”、“禁军”、“虎贲”、“神策军”等等;而在游牧民族政权中,他们的称呼也大相径庭,如辽朝叫“皮室军”,而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亲军则叫“怯薛军”。

强悍的蒙古铁骑,曾经是13世纪地球上战斗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那么作为蒙军精锐之精锐的“怯薛军”,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一、“怯薛军”是如何产生的?

不少人对“怯薛军”有这样一个误会:它是有成吉思汗创立的。

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蒙古部落中,其实早已存在“怯薛军”的前身,他们就是由“那可儿”组成的大汗护卫亲兵。

“那可儿”是什么呢?他们除了是侍卫亲军以外,在蒙语里还有“朋友”、“伙伴”的意思。

“那可儿”战时要追随蒙古各部落首领作战,非战时还要追随首领左右,负责保卫其人身安全。作为亲兵,他们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成为老大们的挡箭牌。

而作为回报,部落首领既要承认“那可儿”拥有私人财产,又要给予他们优厚的经济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要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部众的侵害。

从表面上看,“那可儿”与首领的关系,有点类似于西方中世纪领主与骑士的主仆关系。不过,别忘了“那可儿”可还有“朋友”、“同伴”之意。

与一般的部族首领相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更加善于笼络人心,善于利用这种“同伴”关系。

他用自己的知人善任、宽仁义气,打造了一只完全忠诚于自己的亲兵队伍。成吉思汗日在后东征西讨所倚重的悍将们,也多从这些亲兵中间产生,其中就包括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等蒙古名将,而成吉思汗也曾这样自己形容身边的“那可儿”:

“他们是我能干的、尽心竭力的奴仆,是我的神箭手,是我的快马,是我手上伶俐的鸟儿,是我拴到马鞍上的猎狗。”

有了这样一支亲军,日后“怯薛军”的组建便水到渠成。

而在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成吉思汗也往往能利用敌方“那可儿”的叛变,最终获得成功。

比如,成吉思汗最强劲对手之一的扎木合,正是被自己手下的几个“那可儿”抓了起来,送给成吉思汗的。

二、组建“怯薛军”

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在攻打乃蛮部时,开始对自己手下的军队进行整顿,从中挑选精锐组成了最早的一支“怯薛军”。

最初,成吉思汗定下了这样的入选标准:

1、必须是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和自由民的子弟,也就是说,不能是奴隶。

2、必须身材矫健,弓马娴熟,能征善战。

最终,成吉思汗首先从蒙古贵族、平民子弟中挑选出150亲兵,把他们分为两班,白天70人,晚上80人,主要负责保卫大汉和大翰耳朵(成吉思汗的汗廷和后宫)的安全。

此外,成吉思汗又挑选了一千名护卫,他们平时担任大汗的保卫任务,战时则作为急先锋,充当冲锋在最强面的敢死队。

在完成了军队重组,特别是组建了精锐之精锐“怯薛军”以后,成吉思汗才发动了对乃蛮部的决战。

在激战中,“怯薛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吉思汗先让士兵们每个人燃起五处火光,以此来虚张声势,再让“怯薛军”作为箭头直接冲击敌人中军,在凿穿了敌人阵型以后,成吉思汗乘敌阵脚大乱,一举打垮了在人数上占优势的乃蛮部,生擒其首领太阳罕。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正式建立了蒙古汗国。此前的征战,让他深知“怯薛军”的重要性。而面对下一个强大的敌人,也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远远胜于自己的金国,成吉思汗更觉有必要扩充和壮大“怯薛军”。

于是,这时的“怯薛军”,由最初的150名亲兵、一千名护卫,扩充到了1万人,组成了日后蒙古铁骑的“大中军”。

三、“怯薛军”的正式配置

成吉思汗将1万名“怯薛军”分为了宿卫、箭筒士、散班等,由被称为“蒙古四杰”的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分别担任“怯薛军”的四大长官,而他的其他心腹“那可儿”,则又担任“怯薛军”的各级军事长官。

在非战时,“怯薛军”的分工是这样的:宿卫负责夜间保卫成吉思汗的安全,箭筒士和散班则是白天的大汗卫士。

对于入选要求,除了出身和武艺的要求之外,成吉思汗还规定,千户长的儿子可带10名同伴、1个兄弟,百户长的儿子可带5名同伴、1个兄弟,十户长的儿子可带3名同伴、1个兄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样,“怯薛军”的凝聚力无疑更加提升。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还对“怯薛军”的军规军纪以及后勤保障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如此一来,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和纪律性的精锐之师正式出炉。

有了这样1万名蒙古勇士,成吉思汗才能够把他的蒙古铁骑,打造成为一支“灭国四十”、无坚不摧的不败之师。


深夜聊斋


小明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怯薛军是成吉思汗的亲军禁卫,只是因为成吉思汗的赫赫武功实在太震古烁今了,所以显得这支怯薛军并不是非常耀眼,但其战斗力确是超强。《元史·兵志二》:“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蒙古帝国在组织上,吸取了匈奴、突厥、女真的成功经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吉思汗用95个千户打破旧部落,增强了蒙古人的组织度,提高了动员效率和凝聚力。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利用通天巫将孛儿只斤家族神圣化,建立黄金家族的神圣性之后,又将通天巫处死,使得再无人可以与黄金家族争夺神圣性。另外,在组建核心力量时,成吉思汗更重视忠诚而非战斗力。著名的怯薛军并不以战斗力著称,作用更类似一个人质机构。

怯薛军的成员原先大多是蒙古贵族中的二代,成吉思汗规定蒙古贵族必须让自己的子弟到怯薛军中服役,谁不交谁就是潜在的叛徒。在战争中,怯薛保护大汗安全的职能,大于作战。而怯薛军的成员在职位晋升上,也有极大的利好,使得黄金家族与众多蒙古贵族形成利益共同体。

希望你喜欢这个答案,祝你愉快!





憨猫说历史


所谓怯薛军就是选取各贵族和功勋子弟的后代,俗称“官二代”组成成吉思汗的护卫军。说白了,怯薛军就是一支人质部队,只要有这支部队在,就代表各方势力都承认黄金家族的合法性。 除了负责大汗的安全工作,还是个保姆负责大汗的日常起居。到了最后吃喝拉撒拉撒都要管,反而把安全保卫工作荒废了。

如果有一个家族部落不去参加怯薛军,成吉思汗就会认为那个家族有异心,就要干掉。这就是怯薛军的另一个作用,成吉思汗强行把其他势力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汗每次打仗都是把怯薛军放在中间负责保卫工作。因为都是贵族子弟所以政治待遇特别高。只要有他们在,就代表着黄金家族的神圣地位,部队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所以说,没有怯薛军,成吉思汗就不可能让蒙古部落转变为高效的战争机器,也不可能维持自己的权威。

至于后来为什么怯薛军沦为摆设,那也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推行汉化忽必烈来说,他在汉地的统治基础相当稳固,不必再靠怯薛军维持自己的地位。忽必烈的怯薛军也就被供了起来,成了样子货。


lyg视频君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小的吟儿,我来说说成吉思汗和他的怯薛军。

公元十三世纪,在亚洲北部的蒙古草原之上,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以长生天之子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族,他手拿着苏鲁定长枪,带领着蒙古人,用蒙古铁骑踏遍了几乎整个亚洲大陆。

在十世纪的蒙古高原之上,出蒙古部落之外还有许多强大的部落,如塔塔尔部,弘吉剌部、汪古部、蔑儿乞部,克烈部、乃蛮部等部落。铁木真出身于蒙古乞颜部落的贵族家庭,自父亲被塔塔尔部毒死之后,开始了流浪生活。最后在克烈部王罕的支持下打败了塔塔尔部和蔑儿乞部后。后来铁木真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克烈部很乃蛮部等部落。在1206年,铁木真一统了蒙古大草原,尊称为成吉思汗。

伴随着成吉思汗征战一生的军队,便是被称为蒙古军中坚力量的怯薛军。这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一支军队,怯薛军的前身可以看作是蒙古部落早期的“那可儿”,即“亲兵”之意。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他们的统帅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这支怯薛军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

怯薛军最初是由成吉思汗的的护卫军转化而来的,成吉思汗为了巩固大汗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下令把自己的护卫军由500人扩充到10000人,从各级户长和平民子弟中选拔勇猛健壮有技艺的人充当,称为“怯薛”。主要的职责是平时轮班护卫大汗金帐,承担各种杂役事务,大汗亲征时则冲锋陷阵,是汗国的中坚军队。“怯薛”的地位在千夫长之上,享有许多特权,他们经常奉大汗钦差出使,授命之军政大事。怯薛军的建立,对于蒙古国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元朝凡万户、千户、百户贵族领主(那颜)和无功名人(白身人)之子,有特殊技能、相貌端正、忠诚可靠者,皆可入选怯薛军,为特种兵役。是元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战略机动军队,亦即护卫亲军。怯薛军建立在严格的贵族制基础之上,成吉思汗创建怯薛军时,由号称“摄里班曲律”(四杰之意)的四大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担任世领怯薛长。平时驻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帐殿)周围,分四班,每三日轮流更直宿卫;战时则随成吉思汗出征。

成吉思汗晚年,发展到十二万余人,有很大的权力。元朝后期的怯薛军就如清朝末期的八旗军队一样逐步的走向腐化,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小小滴吟儿


怯薛军,是成吉思汗的皇家卫队,由其亲自组建的一支禁卫军。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称汗后,从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中挑选一万精壮组成怯薛军,由成吉思汗亲自指挥。怯薛军驻扎在成吉思汗的殿帐周围,共分为四班,由四个亲信的那可儿任怯薛长。

怯薛军的统帅是被誉为元初“四杰”的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和博尔术,他们四人又被封为“四怯薛”。

怯薛军的待遇及军衔都要高于普通的士兵。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的薪俸和军衔都相当于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

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每个成员必须由成吉思汗亲自挑选,他们必须对成吉思汗百分之百的忠诚。

怯薛军作为蒙古军的精锐,是成吉思汗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维护了成吉思汗的统治,说其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也不为过。


孤庸书生


通俗的说是首领禁卫军。人员组成分三部分构成:一是大汉从平民里亲自选拔的青年才俊,能力超群单缺乏带兵打仗经验。二是各千户长以上达官显贵的子弟,有政治镀金和做人质两重意味。三是被征服者、投降和奴隶里留下来的人才。

这支军队的绝对战斗力中流,但是政治号召力绝对是一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