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賠40億,亞馬遜這項業務又黃了

2015年,亞馬遜首先在框圖推出Amazon Restaurants服務,並在之後拓展到超過20個美國城市以及英國倫敦。這個外賣服務也與亞馬遜強大的Prime會員體系相連。聽起來非常美好的一項業務,現在卻迎來了關閉的消息,而此前,亞馬遜曾經為Deliveroo 投資了5.75億美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期望藉助Deliveroo抗衡Uber Eats,甚至希望Deliveroo在送人的時候一起送餐。

巨賠40億,亞馬遜這項業務又黃了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外賣市場,亞馬遜完全不敵專業競品,Amazon Restaurants的市場份額甚至未能擠進前五——根據Wedbush的估計,2019年Grubhub仍佔據主要份額30%,Uber Eats為27%,之後便是Postmates、DoorDash和Caviar。

以擴張速度最快的Uber Eats為例,推出三年多以來已覆蓋全球500個城市,去年的收入同比增長149%至14.6億美元,並在一季度產生了5.36億美元的收入。根據優步的CEO的說法,其外賣業務的規模最終有可能超過網約車業務。

巨賠40億,亞馬遜這項業務又黃了

電商鼻祖、市值高峰期破萬億的亞馬遜,不愁錢也不愁人和技術,在許多國家都佔據了行業前三的位置,但是卻擴張發展艱難。

事實上,這也不是亞馬遜第一次作出失敗的探索。在2016年的致股東信中,亞馬遜CEO貝索斯將他的電商帝國稱作是"世界上最適合作失敗嘗試的地方"。貝索斯曾說過,"重要的是,不持續進行試驗、不擁抱失敗的公司,最終會陷入絕望的境地,屆時唯一能做的就只是祈禱公司能夠存活。"

這個情況在中國尤為嚴重,自2004年收購卓越網進入中國,亞馬遜在此已打拼近15年。而且亞馬遜不止一次被傳要賣中國業務。此前樂視、光環新網都分別與其傳出收購緋聞,雖然這些傳聞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誤讀甚至是買方的"炒作"。亞馬遜中國此次給出的回應也仍舊是"謠言",但這並不能掩蓋其如今在中國市場的落寞,海外購賣身只是其中國業務失利的縮影:除了閱讀業務依然堅挺,亞馬遜其他業務都不算成功。

巨賠40億,亞馬遜這項業務又黃了

之前,亞馬遜還曾推出手機、快閃店、實體零售等各項嘗試,但是無一例外都是失敗。比如,今年3月份,亞馬遜向媒體確認,已經關閉了全部87家快閃店,並且終止了該計劃。這些快閃店的初衷是讓客戶試用亞馬遜的產品和服務,比如Fire平板電腦、Kindle電子閱讀器、Echo智能音箱,以及Prime Video、Audible和Kindle UnLimited等。

亞馬遜有很多業務目前都處在"前途未卜"的階段,但是,亞馬遜體量巨大,偶爾出現數十億美元的失敗,似乎也都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