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复工第一天,我接到了老板的劝退邮件

转自:智联招聘

也是如同我亲身经历。

佳佳从接到在家办公的消息开始,就很是焦虑。如她所料,在家办公的第二周,邮箱里收到了公司第一批裁员的名单,她打开邮件,看了三遍确认没有自己的名字后,才稍稍松了口气。


但有第一批就又第二批,她不知道受疫情的影响,公司在没有进账的情况下还可以撑多久。想到此,她不免又焦虑起来。


在疫情的影响下,举国隔离,人们结结实实在家呆满了一整个正月。企业不开工,员工不复工,没有进账,但是成本却每天都在继续。


随着延长隔离期的消息层层递进,撑不住的企业主们纷纷出招,降薪是多数,遣散员工也屡见不鲜。


根据《智联招聘春季求职竞争周报》可以看出,为了减少劳动力的成本,渡过寒冬,企业可谓想尽了办法。


疫情后,复工第一天,我接到了老板的劝退邮件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优化裁员的情况?


01 ■

疫情加速暴露了企业经营短板,导致运转不灵


新年开工的第一天,新潮传媒宣布裁员500人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疫情对经济对企业的影响不容置喙,但深究新潮传媒此番举动,却发现端倪早已在疫情前便有所体现。


早在之前,新潮传媒就已经开始以优化结构的方式裁员,更有数据显示,新潮传媒2017和2018接连亏损,与其说此番大动干戈是因为疫情,倒不如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每个月不断的现金和流水是让企业维持经营的根本,可是疫情突然来袭,对于没有“家底”或者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来说,自然如同别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应验了那句名言——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企业经营从来都是这样,风险与收益并存,但一味冒险而忽略了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才是疫情中捉襟见肘的根本原因,而经营不善导致亏损或者倒闭的锅,也只能由员工来背。


02 ■

疫情带来的危机挑战

让企业更需要能够并肩作战的员工


“末位淘汰”近些年越来越普遍的被运用在职场中,而遭人诟病的声音也始终不绝于耳。


末位淘汰的概念是由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该法则的初衷便是满足企业竞争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干预,保证员工的活力和优秀,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疫情突然来袭,对于企业来说,“活下去”才是关键。但是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低迷的市场情况,如何转危为安,在一片萧索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仅靠的是管理者的眼光和策略,更需要精英员工的配合。


一场疫情,让企业在求生的过程中不自觉展开了末位淘汰的生存法则,职场便是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弱者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裁员被波及时,那些与企业并肩作战的员工,早早已经站在了守卫的第一线。


03 ■

疫情让业务量骤减

导致现有人力过度饱和


“疫情影响下撑不过三个月”,是此前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公开呼救。作为餐饮界的龙头企业,这位董事长将数据摊开在了大众面前。


2万员工待岗,春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损失营收7-8亿,工资的支出就在1.5亿左右,没有进账,但是成本却一直在线,若是疫情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控制,定是一场致命的打击。


像西贝这般的情况的企业还有很多,尤其是重灾区的餐饮,旅游,电影院线还有线下培训等行业,在几乎没有进账的前提下,成本不变,也就形成了员工没事做或者工作量不饱和。


但是企业依旧要支付其工资的局面,而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也就不得不做出优化裁员的举动以自保,让自己活下去。


面对优化裁员的情况

职场人该如何应对?


01 ■

保持忧患意识,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老范是一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工作七年,他习惯了这个职位给自己带来的稳定和安逸,早早将刚入职时给自己设定的考证计划放在脑后。


友善的老板,和睦的同事,还不错的收入,让他打定主意在这家公司做到退休。可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某天公司空降了一位财务总监,直接接手了老范现在的所有工作,以人才优化的方式直接将老范安排出局,让人措手不及。


对于职场人来说,眼前的稳定和安逸往往都只是一时,世界变化太快,没有人可以料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即便稳定如高速站收费员的职位,当科技发展取缔人工收费时,那些被辞退的员工也只能一脸茫然,不知退路在哪。


疫情只是打破眼下舒适区的一场意外,无论受影响还是暂时不受影响的职场人,都应该打起一万分精力去思考自己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不要停止成长,更不能拒绝改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在危机到来时完美转身,让自己体面又不手忙脚乱。


02 ■

提高就业市场敏锐度

留意机会为跳槽早做打算


受疫情影响,小何已经在家办公两周了,每每周会,从老板的言辞中可以感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带来的压力,优化裁员的第一批名单里虽然没有小何,但是她也并不乐观。


好在她早早就有了准备,虽然在家,她早早下载了智联招聘APP,在上传了自己的简历后,也留意着合适自己的机会,与心仪公司进行线上沟通和视频面试。哪怕公司最终撑不下去要解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早早为自己打算筹谋起来。


疫情确实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在哀叹于那些受影响较大而无法支撑的企业时,也要看到在危机中逆向成长的机会。


因为被隔离在家不出门,宅经济迎来了高峰。在传统行业暂时缩减招聘优化人员的时候,新兴的行业正在对求职者敞开欢迎的大门。


所以转变固有的求职思路,拓展自身技能,与其陷入被裁员或者即将被裁员的恐慌,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去争取适合自己的岗位,灵活面对困境,让自己早早走出危机。


03 ■

维护自身权益,争取赔偿


因为疫情,小马被通知在家办公一周,可没想到突然收到公司解散的微信消息。作为年前入职还没有转正的自己,不仅工作没了,一月的工资还拿不到,眼下又不能外出找工作,让他十分忧虑。


有同样被裁的同事找到小马,希望他可以加入他们维权行为中,一起向公司索赔,不仅要将之前的工资追回,更需要公司给予赔偿。


对于企业裁员,常见的赔偿办法是N+1;对于试用期未转正的员工来说,要么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要么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才能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而这种一声不响原地解散的行为,显然是触犯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若是不幸真的被优化裁员,不论什么原因,一定要记住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2020的开年都将会是一场让人无法忘却的大寒冬,而这场危机,将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暴露无遗。


疫情只是一场意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还有无数个意外等在无法预计的路口,如何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如何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才是这场疫情过后,职场人们最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