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五穷”是否重演?如何应对?

投资要点:

1、整个一季度,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疫情是主要的变量之一。

2、除了疫情外,另一大对市场形成制约的因素,则是原油价格的异常波动。

3、4月份,之所以全球股市没有出现大跌,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4、A股短期不涨的核心问题是水没放够,自然还是洼地。而中长期,还是要看政策刺激生效,经济数据回升。

5、一季度GDP-6.8%了,怎么办?政策面给出指引:六稳、六保。

6、我们的策略:5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7、风险因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各种风险交织叠加。

一个月前,我们在二季度的投资策略《以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亦步亦趋,优中选优》中,充分考虑了疫情期间停工停产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以及海外疫情扩散,可能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负面影响。

从审慎的角度,我们认为:中国将继续深拉内需,注重内生增长和外延增长并行作为绝对战略重心方向,全力推进核心科技自主控制和数字新基建的发展将带来中国全新的经济格局和崭新未来。低估值,纯内需,高价值,高股息的标的作为把握机遇对抗风险的最佳选择。

一个月过去了,我们所跟踪的新基建、纯内需、高股息、低估值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具体来看:新基建中,4月份特高压、充电桩、高铁、数据中心、卫星通信、5G等细分领域,轮番上涨。

纯内需所涉及的粮食、食品加工、调味品等均有非常靓丽的表现。高股息中,我们所关注的长春高新、贵州茅台,也重新定义了蓝筹股的内涵。


今年A股“五穷”是否重演?如何应对?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都带来了不小冲击。虽说我国疫情已经逐渐平稳,基本以传入型病例为主,但一季度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旧不小。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最惨,投资其次,出口比预期中略好。


今年A股“五穷”是否重演?如何应对?

具体来看:进出口下降,Q1服装、家具等产品冲击明显。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57万亿元,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从主要产品看,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出口增速分别高于整体23.3、10.2个百分点。服装、鞋靴、家具等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深于整体3.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受到冲击最小

分行业来看,第一产业下降3.2%,第二产业下降9.6%,第三产业下降5.2%。这说明第一产业受冲击最小,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第二产业受冲击最大,制造业大部分需要现场作业,复工复产进度影响一季度数据,二季度存在海外疫情影响而导致出口继续下滑的风险。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比预期中要小,餐饮、旅游、培训等服务业大幅下滑,但金融等服务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一季度GDP-6.8%了,怎么办?一言以蔽之: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争取最好结果。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除了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还增加了“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可谓切中要害。

由此,我们5月策略也将围绕六稳六保来展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目前市场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长期看估值;中长期都是向好,而短期仍是未知数。

当前,内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从公共卫生层面,我国打赢了“抗疫”战争;从经济发展层面,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各种风险交织叠加。

对此,领导人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由此,我们得知,中期的政策层面,要坚定“底线思维”,而长期的估值,A股仍处于价值洼地。

所以,5月份的策略就比较有意思了,如何取得短期、中期的平衡呢?我们先从一季度行情的影响因素分析,看看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市场有什么新的刺激。

整个一季度,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疫情是主要的变量之一。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之际,海外却出现了大规模爆发。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消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26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886408例,累计死亡202270例。不过疫情最为严重的欧洲,已经开始出现拐点。美国也计划重启经济。从最近一段时间欧美股市表现看,疫情导致的情绪恐慌期已基本结束。


今年A股“五穷”是否重演?如何应对?

除了疫情外,另一大对市场形成制约的因素,则是原油价格的异常波动。原本因为新冠疫情而导致的需求不足,原油价格已经承压下跌;在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后,石油价格迅速崩塌。此后虽然美国、俄罗斯、欧佩克均表示减产,但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价格一路走低。以至于4月21日,发生了WTI2005原油结算价格-37.63美元/桶的奇观。原油价格是大宗商品定价的锚,对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而能刺激油价的,短期因素是减产,中期因素则是经济刺激计划下的需求回升。


今年A股“五穷”是否重演?如何应对?

4月份,之所以全球股市没有出现大跌,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三月已经重挫30%以上,存在短线修复预期;二是美联储启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开闸放水,市场自然是水涨船高。而中国之所以不涨,也是同样的原因:一来3月总体表现强于外围,二来放水针对于实体经济而非股市,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较大。所以,A股短期不涨的核心问题是水没放够,自然还是洼地。而中长期,还是要看政策刺激生效,经济数据回升。

兼听则明,上面是我们对于A股市场的看法,下面看看主流券商的观点,然后再来作进一步的剖析。

中信证券认为:A股的底部拐点已经确认,上涨的共识将逐步凝聚:欧美疫情“二阶拐点”基本明确,国内基本面底部也已明确,国内政策力度不断强化。大部分场外资金入场的顾虑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入场共振将驱动A股强势上行。《中信证券:A股底部拐点已确认,二季度上涨已经开启,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中信建投则认为:今年GDP目标对投资者已经不太重要,能预见二、三季度政策力度较强,属于股票投资的黄金时期,把握节奏非常重要;美股近期持续反弹,但当前估值与基本面并不相符,后续或有较大调整空间,不建议在当前位置继续博取美股上行收益。《中信建投:二三季度将是A股投资黄金时期 莫对美股“火中取栗”》

可以看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对国内均是看好。分歧点在于中信证券认为欧美疫情“二阶拐点”明确,但中信建投则认为美股近期反弹,估值与基本面并不相符,存在较大调整空间。如果如中信建投所言,美股牛市已然终结,甚至将进入熊市。而美股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这就使得A股上行存在一个“天花板”。

所以,尽管中国经济从三月份开始拐头向上,仍不能过于乐观。我们要继续保持对海外市场的警惕,注意风险的传递。4月21日,-37.63美元/桶的WTI2005原油结算价,不就让中国银行原油宝客户买单了么?

上述分析,坚定了我们对5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策略的信心。

A股有五穷、六绝、七翻身,一说,其实最开始针对的是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慢慢借鉴到股市上,成为“魔咒”,今年经过连续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已经不是问题。对于股市而言,这个“借口”也就不存在了。而今年因疫情影响而推迟的全国两会,极有可能在5月中下旬召开,这将进一步提升A股市场维稳的预期。

从配置的角度看,低估值,纯内需,高价值,高股息;这四大主线大体上仍然适用,但需要作一些微调。

A股的低估值,主要体现在银行和保险的低估值上,但在央行不断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道路上,银行股的毛利率(息差)仍有被压缩的空间,而市场资金成本的下降,最终会推动非银金融板块的估值提升。所以,5月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保险板块(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机会;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可以逐步增加对头部券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的关注度。

纯内需,这条线继续坚持。尤其是新基建和科技股方向,甚至可以增加配置。

高价值与高股息,在4月份已经充分体现出防御性依旧具备持有价值,可以适当降低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