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庞统之死是个阴谋,是刘备害死了庞统,为的是一个攻打益州的借口,果真如此吗?

问史君


若要问,谁是三国最厉害的谋士?估计大多数人选择诸葛亮,小部分人选择庞统。

之所以作此选择,是因为三国那句炸天的广告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可笑的是,刘备得了孔明,又得了庞统,可到了最后,庞统被乱箭射死,而刘备并没有一统天下。看来不能光信广告,得看疗效啊!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被乱箭射死的。

庞统带着一队人马,从小路而过,但见两侧山势陡峭,丛林茂密,庞统问了一句:“此地叫什么名字?”

军士答:“落凤坡!”

庞统一听,头皮发麻,两腿发抖,大叫一声:“不好,此地于我不利啊,快撤!”

话音刚落,只听一声炮响,飞箭如蝗虫般飞了过来,庞统被射成了筛子,当场毙命!

按照演义,庞统是可以不死的,他替刘备死了一回,本来他骑着一匹劣马,有一次劣马犯了犟脾气,把庞统生生地掀了下去,吃了个狗啃泥,这一幕恰好被刘备看到了。


刘备疼惜庞统,就把坐骑“的卢”让给了庞统,后来,庞统骑着“的卢”经过了落凤坡,伏兵以为骑白马的是刘备,于是一起朝白马乱箭,庞统被射成了刺猬。

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刘备害死了庞统,倘若他不把“的卢”马让给庞统,说不定庞统就不会死,而刘备事先知道“的卢”是个凶马,还故意把“的卢”马让庞统骑,到底是何居心啊?

PS:的卢马眼有泪槽,额边生白点,是千里马,也是凶马,必妨死一人。

刘备是不是故意让庞统骑“的卢”,替他破了这个诅咒呢?

也许是的!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刘备占了荆州之后,要继续西进占领益州,但益州是刘璋的地盘,而刘璋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皇族的成份比刘备纯度高的多。


刘备虽然内心极为渴望得到益州,而他如今的军事实力也足以攻下益州,但明抢兄弟的地盘似乎不妥,一则担心天下人骂他,二则与平日伪装的仁义爱民形象不符。

刘备急于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一个攻打益州不被人骂的借口,而庞统之死恰恰是最合适不过的借口。

刘璋杀了军师,刘备替军师报仇,一切合情合理!

这么细细思量,居然有点恐极了,庞统之死,真有可能是个阴谋,一个天大的阴谋!

要知道,庞统一开始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丑,长相奇丑,不受待见,到了东吴吧,东吴不待见他,只让他干了个小官。庞统又跳槽到了刘备这,刘备也嫌他丑,仅仅给了他一个县令做做。


然而,突然有一天,刘备找到了庞统,拜他为军师,庞统由七品芝麻官,一跃成了三号人物,仅次于刘备、诸葛亮,这提拔速度堪比坐飞机!

之后,庞统就被带到了战场,然后莫名其妙地死了,这一切是不是太过巧合了呢!

本来,刘备有了军师诸葛亮,为何故意把诸葛亮放在荆州闲置不用,反倒带着初来乍到、能力尚不明确的庞统呢?

这会不会是个阴谋呢?

真有这个可能!千万不要被刘备表面所迷惑,刘备外表仁慈、内里阴险的家伙,他是个枭雄,是搞政治的,搞权谋的,以庞统之死,换来一个益州,太值了!


一半秋色


首先,历史上刘备进攻雒城的时候,督战的庞统被流失射中,伤重不治而死。

也就是说当时已经和刘璋翻脸,已经处在事实交战状态,不需要在找什么借口开战。

既然不需要借口,那就不需要损失一员重要谋士而故意害他。

既然没有必要害他,那就不是阴谋。再说当时正是用人之际,害死自己将领完全是智障行为。刘备还没有蠢到这个地步。

歪史不知道所谓的阴谋论从哪里来的,但是无论三国志中,还是演义中,庞统之死都是一个意外。何来阴谋之说?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9074103171819279"} --}

歪史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诸葛亮,凤雏指庞统,这两个人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荆州,后来庞统来投,再加上之前的诸葛亮,此时的刘备武有关、张、赵,文有伏龙、凤雏,真可谓是志得意满!


正在他们盘算如何三分天下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从天而降。益州之主刘璋,因为益州正逢内忧外患,所以派人来请刘备带兵前去助战。这个千载难逢得益州的好机会,刘备怎么能错过呢?于是他让诸葛亮守荆州,自己带上军师庞统,点齐兵马就出发了!

起初刘备在益州,得到了刘璋的热情接待,刘备也帮助刘璋对抗外敌。但是不久后,两人因为手下挑拨翻了脸,于是双方人马打了起来,在庞统带兵攻打雒县时,当军队途经落凤坡时遭遇埋伏,庞统被乱箭穿心而死!



到这里有人就要说了,庞统之死其实是刘备的一个阴谋,刘备把自己防主的“的卢”马给庞统骑,其实就是想要害死庞统,为自己攻打益州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免落人口舌!

其实这都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并不靠谱。历史上庞统虽然是被乱箭射死的,但并不是在落凤坡,是在庞统带兵包围雒县攻城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大意而被乱箭射死的,也跟是否骑“的卢”马无关。

《三国志·蜀书》中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而刘备当时身陷益州,正需要军师庞统来为他出谋划策,他怎么会故意借敌人之手害死庞统呢?再说了刘备跟刘璋的冲突本来就已经有了,不需再牺牲庞统来挑起战争了!


对于庞统之死,刘备应该是非常痛心的,因为庞统一死等于自己少了个左膀右臂,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得不让镇守荆州的诸葛亮来帮自己夺取益州,而他的这一举动,也为后来关羽失荆埋下了伏笔!


唐古看今


这就太扯淡了!

庞统阵亡的时候,刘备早就和刘璋撕破脸皮,双方大打出手都一年多了!早就是你死我活的仇敌,还要什么借口!

刘备为了跟刘璋翻脸,绞尽脑汁,才想出了一个连环计,找到了借口。

刘备告诉刘璋,说曹操要攻打孙权,关羽在青泥地区与乐进对峙,情势吃紧。他要回去增援。但是人马和钱粮都不够。请求刘璋送给他一万人马,和很多钱粮。

刘璋早就对刘备心存疑虑,当然不愿意白白送给他这么多人马。于是统统减半,只给了刘备五千人马。

刘备勃然大怒,趁机撕破脸皮。用计擒杀了阳平关的守将,吞并了三万军队。然后大军南下,攻打刘璋。

刘璋肠子都悔青了!只好硬着头皮跟刘备干。双方大打出手。战况惨烈。

眼看着刘备占领了大半个益州,胜利在望。结果庞统意外阵亡。一下子打乱了刘备的计划。

因为庞统对他太重要了。

由于诸葛亮在镇守荆州,刘备此时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就是庞统。庞统一死,刘备的智囊没有了。不得不把诸葛亮从荆州紧急调到益州自己身边,同时抽调张飞赵云和数万大军紧急增援。如此一来,本来就两面受敌的荆州更加空虚!只有关羽一个大将镇守。也给后来荆州失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我们不妨假设,倘若庞统没有意外阵亡。诸葛亮就不需要着急忙慌去益州。就可以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那荆州必然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啊。


上将嗳福斯


大家好,我是夜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在评论区指正。


我认为庞统之死,并不是刘备的错,更不能说是刘备的阴谋,理由如下:

庞统的死有几种说法,一为庞统的急功近利造成的,庞统被刘备启用之后,受的是和诸葛亮一样的待遇。而此时的诸葛亮已经为刘备立下了好几桩大功,庞统士为知己者死,无功不受禄,也想立下大功以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急功近利下放下错误以致生死。二为的卢马妨主,襄阳时,蔡冒想杀死刘备,当时刘备说过,的卢马妨主,结果的卢马救了刘备。庞统出征时,刘备将的卢马赐给庞统使用,所以传言庞统是被的卢马妨死的!三为落凤坡的地名,庞统号凤雏,传言也说此地落凤,落得就是庞统这个凤雏了。

至于刘备的阴谋一说,第一,刘备此人性情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而且深知一个好谋士对他的大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三顾茅庐就可以说明了,所以用庞统去换一个攻打益州的借口是很不明智的!第二,刘备没有那份心机,即使有,也不可能去用,一个走这种心机路线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的,这一点有很多例子,比如陈友谅!第三,假设这是刘备的阴谋,聪明如诸葛亮能看不出来?他还能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备?他就不怕有一天刘备也将他这么处理了?

所以,综上所有的原因,我认为庞统的死不可能是刘备为攻打益州找借口而用的阴谋!


夜雨满秋池


历史上对于庞统之死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庞统这个人过分自大、太想要出风头、想要增加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度、想要和诸葛亮争抢头功,所以才不听从诸葛亮的劝说选择了亲自带兵上阵,再加上刘备对庞统这个军师疼爱有加,在临行前将庞统的杂种马换成了自己心爱的白马,随后庞统带兵进入落凤坡,中了张任的提前设好的埋伏,让张任误以为他就是刘备,最终被乱箭射死。

庞统曾经想要劝说刘备攻打并且占领西川,可是却被刘备拒绝了,他说:“如果没有任何缘故就攻打西川的话,这就和我的信仰仁义背道而驰了呀,所以我不能去攻打西川”。话虽如此,但是刘备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只是怕在事成之后,失去民心,所以他不肯这么做。庞统理解刘备,于是就自下决策,说刘备即将从落凤坡经过,并且命令手下故意将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刘璋知道,刘璋自以为掌握了确切消息,便立刻命令让张任蹲在落凤坡守候,之后,庞统身骑白马走向落凤坡,张任也不知道来者是何人,于是看到白马便下令放箭,就这样,庞统最终被乱箭射死于落风坡。但是庞统也不是白白的前去送死,早在他行动前,他就将这一切写了下来,让将士在他走后交给刘备,还让将士们到处宣扬刘璋无缘无故射杀刘备军师,这样刘备便可以正大光明的攻取西川,不用再担心任何事情了。庞统真是个英雄。

所以我认为庞统的死主要是由于自己心急、想争头功,还有刘备的仁义导致的


玉润万古


以下观点仅代表本人。

我认为庞统之死,完全只是意外。

一,按陈寿所写《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 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身中飞箭而死。

二,刘备当时已经撕破脸皮攻打雒城,雒城是成都的门户,攻破雒城的话,基本可以说,成都已经被拿下,所以,刘备完全没有必要用庞统的死,来找理由攻打益州。

三,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做为最早跟随刘备的关张二人来说。刘备肯定深知他们两性格的确定。故不到万不得已,荆州还是需要诸葛坐镇。其次做为君主来说,最重要的是,手下不能一家独大,如果诸葛在荆州,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稳定荆州局势,其次,可以有效的和关羽等将领形成有效的制约。

四,如果庞统不死,而刘备全取益州的话,那么庞统做为荆州派,在将来的朝堂之上,也可与法正为代表的益州派形成有效的制约。甚至于,可以与诸葛形成有效的平衡。

庞统之死,对于刘备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庞统绝不是刘备刻意害死的。


Liquid227


我是历史从哪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想要搞清楚这是不是真的,我们需分析一下刘备和庞统都是怎样的人,及刘备当时的处境。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颍川司马徽称之为南州士之冠冕,襄阳庞德公称之为“凤雏”,可见庞统之才。庞统的仕途生涯是作为周瑜的功曹开始的,由于其外貌不佳及恃才自傲,在周瑜死后并未得到孙权的重用。在鲁肃及诸葛亮的推荐下被刘备赏识,与诸葛亮同拜为军事中郎将,足见刘备对庞统的器重与喜爱。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之后。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经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二袁孙曹等群雄并起,东汉王朝已岌岌可危,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于许都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作为汉朝皇室后裔,刘备以“恢复汉室”作为自己毕生之志,破黄巾、讨董卓、拒曹操,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处境,有领地的事那就更不敢想了。直到遇到徐庶,这种的处境才稍有改善,可是好景不长,当曹操软禁其母亲的时候,徐庶不得不离他而去,此时,刘备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幸好徐庶临走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才彻底改变了刘备的处境。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了一个“恢复汉室”的计划,此计划让刘备对”兴复汉室“有了信心。先取荆州,以荆州为根据地,再夺益州,依仗益州的天险,安抚周边的各个民族,向外与孙权结好,对内革新政治。刘备占领荆州后,准备夺取益州,荆州刚刚入手,根基还未稳,需有人镇守,攻取益州也需有人出谋划策,而刘备的身边除了诸葛亮再无第二个人能担此重任。此时,庞统的到来,解决了刘备的难题。庞统给刘备的建议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且其才不在诸葛亮之下,由于诸葛亮出谋占领荆州,自然是其镇守,所以,庞统是攻取益州的不二人选。

依”隆中对“的计划,将来需从荆州、益州两处起兵。刘备凭借早年的经验判断,此两处均需有能人镇守,诸葛亮和庞统正是合适人选,可见,庞统是帮其实现”兴复汉室“不可缺少的人才,所以,刘备不可能为夺取益州而害死庞统。只可惜,庞统在率众进攻雒县时,不幸被流矢所击中,卒年三十六岁。


刘备直接攻打益州的借口是张松败露被杀。于是与刘璋反目,攻打益州。

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於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三国志·先主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