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珙县扶贫“老将军”奔康“好书记”

四川新闻网宜宾4月25日讯(单毅夫 曹艺琳)4月24日,家住宜宾市珙县洛亥镇火石村的杨文敏起了个大早,到村上忙着清扫垃圾。“村里帮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清扫村道每个月收入增加500元,也不影响我搞其他生产。”说到这儿,杨文敏兴高采烈,“日子越过越好,少不了咱老尹书记出力!”

杨文敏口中的尹书记,是省级贫困村火石村的第一书记尹力争。58岁的尹力争是珙县在职的第一书记中年纪最大的,可在尹力争的不懈努力下,火石村早已实现整村脱贫退出,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

宜宾市珙县扶贫“老将军”奔康“好书记”

修路、安灯 群众的日子越发宽敞明亮

“到火石村任职的前一天,我特地做了件事。”尹力争回忆,2018年5月,被县供销联社安排到火石村任职第一书记时,尹力争已经56岁,出发前他特地到理发店染了头发,“染了头发会显得年轻一些,万一村民们看我是老头子担心不会干事,怎么行,第一印象很重要的。”

染了黑发的尹力争,果然看上去确实年轻了不少,但在第一次村社干部会上,他主动坦白了年龄并深情告白。“我56岁了,是快退休的人,来火石村不是镀金,也不是等退休,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老,老姜虽老但很辣哟。针对火石村2018年脱贫我有一整套方案,还请大家一起努力。”尹力争幽默十足。要得到村民的信任,光有乌黑的头发和幽默的自白是不够的,还要能为群众解决困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尹力争很快明确了自己的首要任务——路灯亮化工程。“村民们都反映没路灯的情况,晚上出门非常不便,还容易出安全事故,每晚看着仅一河之隔的俄塘村的路灯通明,火石村零星的几盏房檐灯显得格外暗淡。”说干就干,尹力争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简单分了工,经过层层上报争取到省财新村建设项目,完成了从火石村1组到3组的路灯亮化工程,新安装了路灯60盏,村上的夜晚渐渐热闹了起来。不仅如此,村两委还利用金土地工程新挖硬化产业路3.5公里,彻底解决了火石村二环山上山生产无硬化路的局面。

2018年以来,尹力争与村干部一起,为村上修建饮水水窖2口,完成火石大堰清淤盖板1500米,新建了村卫生室和办公阵地,办理集体周转金借款20.9万元。

发展产业 让群众腰包渐渐鼓起来

路灯有了,随之而来的是电费问题;村上道路水管建了,看管维护也需要钱……可除了上级划拨的办公经费,集体经济收入是0元,这让尹力争抓耳挠腮。

村集体没有收入,村里的必要开支就得压缩。于是,消灭集体经济空白又成为他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在尹力争的组织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商议,考虑到火石村人多地少的先天条件,决定“借鸡生蛋”在政府办公楼顶建设光伏发电场,尹力争说服了油岭村和群益村另外两个贫困村决定“抱团发展”建设40.32K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之初,为了打消另外两个贫困村的疑虑,火石村走在前列当起“大股东”,从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16.5万元占股40%,建设起40.32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3万元的发电收益。

尹力争对电带来的收益并不满足,火石村比邻洛亥河,水量大,水质好,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经过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尹力争“打”起了贫困户的主意,他打算联合贫困户建设集体生态鱼塘。但鱼塘建设条件较“苛刻”,既要挨着水源取水方便,又要交通便利的地方。尹力争没事就在村里转,终于在火石村与俄塘村的边界处,找到了好地方。位置确定后,流转土地问题接踵而至,多数群众表示支持,针对极少数不理解的群众,尹力争多次上门与之沟通交流,还动员同社的村民一同去说服,没几天土地流转问题也就解决了。于是,在尹力争的努力下,村两委利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投资15万元,建设了生态鱼塘11亩,2019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2万元。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火石村在2019年还发展了鹅苗脱温室、特色水产等集体经济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万元。

“比起别的贫困村,火石村这两年的变化算不上翻天覆地,但百姓们实实在在都受了益。脱贫攻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我希望继续和大家一起,向着脱贫奔康的目标大步前进!”尹力争对火石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