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聲明處理“原油爆倉”!背後又有哪些令人沉思的問題?

過去四天來,原油庫存的巨大損失。面對巨大的疑問,4月24日晚,中國銀行最終發佈公告,稱其對客戶流失“深感不安”,並表示在法律框架下,他們應負有工作的責任。與客戶共同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從字面上看,該銀行似乎有誠意處理此事,緩解了市場情緒。但是,仔細看實際情況,本公告並未討論具體解決方案。法律框架下的責任是什麼?重要的是要知道面對銀行的無縫合同,法律絕對是銀行的主導地位。除此之外,我個人還討論了有關中銀的一些問題:


問題1.為什麼未在4天內宣佈交易的損失和金額?這是一個無法形容的秘密嗎?還是銀行的服務效率太低,仍然需要計算系統數據?在市場出現之前,中國銀行的客戶這次損失高達300億,對普通百姓來說是一筆鉅款!及時發佈真相要比故意掩蓋真相要好得多,否則,您失去的就是公眾對您的信任,就像更早宣佈新的冠狀病毒數據一樣,它對國家抗流行病。


問題二。中國銀行在此聲明中表示,自4月6日起,中國銀行已通過短信,電話,公共賬戶,官方微博等渠道向“原油寶”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風險警告。特別是在4月15日之後,每天都會向客戶發出風險警告。我特意閱讀了中國銀行微博和公眾賬戶上的信息,但沒有看到有關原油寶藏的風險警告。甚至美國WTI交易所也於4月15日修訂了價格規則,因此我沒有閱讀過如此重要的新聞。提醒您,這些新聞僅對投資原油的客戶可見嗎?每天是否有特定的及時通知,或者我不夠聰明,您可以留言討論。

中國銀行聲明處理“原油爆倉”!背後又有哪些令人沉思的問題?


問題三。懂金融的朋友應該知道,期貨是保證金交易,具有高槓杆和高風險。因此,監管機構設定了更高的門檻要求,以保護非專業的中小型投資者免受過度波動的風險。但是,銀行改變了期貨的遊戲規則,降低了門檻,並向普通民眾暴露了風險。每個人都認為銀行是低風險的投資渠道。儘管投資存在風險,但這次造成的風險比以前的P2P更嚴重。我不知道管理層以前如何審查過此類產品?


問題4:這也是我最不瞭解的問題,因為原油客戶沒有交易期貨的權限,這意味著這些投資者的資金首先要移交給銀行,然後銀行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交易:海外期貨公司和期貨公司的交易根據規則,如果您的保證金低於某個百分比,則未清償的保證金將被清算(這是期貨公司的最基本的風險控制)。


現在的問題來了,如果此時,中銀客戶通過銀行系統購買了100億原油,對應於用這筆錢購買了期貨市場中100億的期貨市場價值,當油價暴跌時,期貨市場100億元的市值已迅速降至20億元。根據期貨公司的規定,如果中國銀行不補足保證金,它將被強制退出,最終將剩下20億本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原油的客戶和銀行交易商沒有平倉,國際期貨公司也有最後一道防線。清算後,它將留下20億美元的存款。結果並沒有給客戶造成100億美元的損失,而給銀行造成了200億美元的損失,結果卻大不相同!難道銀行要從300億美元的虧損中提取220億美元?


當然,如果銀行彌補了足夠的保證金,則期貨公司將讓銀行持有該頭寸並最終關閉結算。最後,實際損失為300億。但是我想說的是,為了在高槓杆率下降下維持頭寸,當油價跌至0時客戶的100億資金已經消失了,那麼額外的200億美元的虧損又從何而來呢?動作銀行使用自有資金來彌補客戶,還是有什麼神秘的預付款?挪用資金合法嗎?公司內部挪用資金是嚴重違反法律的行為,更不用說銀行等機構了。


從表面上看,原油滲透率巨大損失的問題是客戶的風險意識不足,這導致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實際上,中國銀行也有很大的問題。並非交貨時間已經結束,並且不需要管理價格波動。在鉅額虧損下,無論期貨公司如何,您都將對其進行管理。儘管其他銀行逃過了這次搶劫案,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問題。我希望這些問題能為投資者提供一些權益保護方面的幫助,並希望通過這一問題和市場建議,監管層可以加強金融體系的內部整頓,增強其武裝自身以應對未來更多國際資本挑戰的綜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