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爆社会流行潮?只需三个条件

世界看起来雷打不动,但只要你找对了一个点,它就可能引爆。

------------------------------《引爆点》

世界上每一天都会流行很多东西:观念、思想、商品、文化。每个人都参与流行,有想法的人更愿意制造流行。有一句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以为好东西必将流行。但细心的人就会察觉那深巷子里的“酒”,它们必定是制造了流行,否则,绝无可能流行。

所有的流行都有一个引爆点。无论是家喻户晓的商业品牌,还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无论是火爆了整个中国的“超级女声”,还是吸睛的“凤姐”。所有的观念、行为和产品的流行,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传染性;第二,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第三,变化是突发而非渐进,即流行是突然全面爆发的。流行突然全面爆发并让一切产生巨变的这一极具戏剧性的时刻,《引爆点》作者格拉德威尔把它命名为引爆点。

作者认为,“流行病爆发需要三个条件,人们传播传染物的行为、传染物本身和传染物发挥作用所需的环境。当一种流行病爆发时,三个条件就失去了平衡。它被引爆,是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让其中一个两个甚至三个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三个变化条件称之为: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如何引爆社会流行潮?只需三个条件

1、个别人物法则

“在很大程度上,发起任何一种社会流行的成功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所特有的社交天赋。传播相同的信息,里维尔(美国独立战争‘骑马夜行’)能引爆流行而戴维斯没有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两个人不是同类人。”

作者以美国独立战争的引爆为例,详解两位“通报员”沃伦和里维尔传话效果的巨大差异,反映出具备“联系员”社交天赋的里维尔的特点。在社会流行潮中,人们并不总是确信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想要引发流行潮,需要居间人。而把人们联系起来的人际疏通专家、信息传播专家就是社会黏合剂,他们善于社交,语言往往具有说服力,人们依靠他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引爆社会流行潮。

如何引爆社会流行潮?只需三个条件

2、附着力法则

在流行潮中,仅靠信息传播者传播消息还不能达到流行效果,传播的信息内容还要有“附着性”,也就是信息内容要使人过目不忘。

“个别人物法则认为,社会中存在个别能发起流行潮的特殊人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特殊人物。附着力给我们的教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霍华德·莱文塞为吓唬耶鲁大学高年级学生去接受疫苗注射而做了一个实验。他设计了附有极其夸张的破伤风症状描述的“高恐惧”册子和没有冲击力内容的“低恐惧”册子,莱文塞在分组的学生分别阅读了小册子后,发了一张问卷,发现拿到“高恐惧”版本的学生更加坚信注射疫苗的重要性。但却仅有3%的人到医院去接受疫苗注射。后来莱文塞对这一实验做了改动,他在给学生的小册子中附了一张校园地图,在在校医院大楼处画了一个圈,并列出了接种的具体时间安排。这一改动使得接种率提高到了28%。实验结果证明设法吓唬学生们去接受疫苗注射并不奏效,真正起作用的是校园地图。实际上学生都知道校医院的位置,并不需要这张地图,但增加这张地图和注射时间安排之后,小册子所传递的信息就从一个抽象的健康知识科普变成了一个针对个人健康的实际建议。一旦建议变得实际而且符合个人需要,它就会令人难忘。

如何引爆社会流行潮?只需三个条件

3、环境威力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的实质是,对于有些环境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尽管我们对此并不完全了解。然而,一旦你理解了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了环境中那些具体、相对细小的因素可能成为人们的行为引爆点,原来的失败情绪就不复存在了。环境里的引爆点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毕竟,我们可以修好破碎的玻璃窗,可以洗净墙壁上的脏东西,可以改变所有可能诱发犯罪的导因。”

著名的戈茨案、破窗理论、地铁涂鸦案证明环境对用户会有微暗示的作用,这种心理作用会影响用户的选择及判断。一个微小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流行或者不流行。比如,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会影响着子女的未来,但调查发现,很多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健康成长,有一番成就。为什么会这样呢?朱迪·哈里斯通过颇具说服力的论证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同龄人的影响和社区中人们的影响胜过了家庭的影响。我们所生活的街道,我们接触交往的人,我们接受教育的学校,都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引爆社会流行潮?只需三个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