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山西大同,內跨中原,外聯朔漠,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公元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治大同府,從此確立西京大同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金襲遼制,大同仍為西京。公元1288年,元世祖改西京為大同路;大同稱西京凡244年。在此期間,漢民族的婉約細膩與少數民族的豪放灑脫,形成了西京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到元代,西京成為一個開放性的國際城市。從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到漢族,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同的特色和烙印。

為了讓人們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瞭解到遼金元時期大同輝煌的歷史文化,大同市博物館耗時兩年精心打造了第五座分館: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該館於2019年5月18日正式開館,與此同時,主題展“西京風華——遼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也正式向觀眾開放。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展廳內部

遼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館以大同古城內復建的開化寺為場館,選取大同市博物館館藏240餘件(套)遼金元時期文物精品,涵蓋了石刻、陶瓷器、鐵器、漆木器、絲織品、銅器等各類器物,展示了多民族的交匯共融及由此演化的地域文化及人文特色。展覽以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為主題,以遼金元三朝為時間線,分別從宗教、藝術、生活和喪葬等不同角度,讓人們對遼金元時期的大同有更清晰的認識。

展覽共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京華·鎖鑰”。突出少數民族人學習漢族,修司衙,建宮殿,立學宮,逐步轉向城市定居生活。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通過巨幅古畫大同城和三維動畫多媒體,宏觀概況西京在遼金時期的地位及其影響。

第二單元為“法相·莊嚴”。主要反映西京地區的宗教狀況。遼金少數民族最初是信奉萬物有神的“薩滿教”,為了加強統治,在向漢民族學習過程中,逐漸開始尊儒崇佛,佛教逐漸成為其民族精神信仰。遼金元時期的佛教建築遺存在大同地區保存豐富,如華嚴寺、善化寺、靈丘覺山寺等,因而展覽通過塑像、壁畫、經幢及一些佛教器具,來展示遼金元時期的佛教及其文化內涵。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展廳內部


第三單元“茗酌·商貿”。通過遼金時期的茶酒文化、大同地區三大瓷窯的發展及對外貿易來反映當時的物質生活。北方不產茶,但是茶作為一種文化內容傳播融入到少數民族中,奠定了此後千年間北方民族飲茶的習俗,使茶成為連接南北的紐帶。酒是少數民族生活的必需品,茶酒在西京地區的風行,擴大了對飲用器具的需求,各種茶盞、盛酒器頗受時人青睞,瓷器貿易空前繁榮,多元文化在此碰撞。

第四單元“溢彩·生活”。分別從衣、食、住(傢俱)、用(日用器具)、行來表現物質文明發展的“生活篇”,進一步表現“融合”之態。展出配飾、傢俱、日用器具、駝車模型之外,輔陳內容採用表現服飾、日用陳設、備茶備酒、出行的壁畫,來增加觀眾的認知度。

第五單元“魂歸·彼岸”。以人逝後的喪葬習俗為切入點,來展現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喪葬文化”。從墓葬中反映的客觀信息和隨葬藝術兩個方面來展示“融合”之態,展品涉及文字石刻、魂器和葬具等。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展廳內部


展覽中,還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如通過裸眼3D和AR互動設備等多媒體手段,再現當時的繪畫藝術、生活習俗等內容,重現遼金元時期的絢麗多姿。此外,參觀者還可以用觸摸屏和LED屏進行互動參與,調動了觀眾的參與熱情。

該展覽一經推出,便引起熱烈反響。開幕式當天,山西晚報全媒體平臺對此進行了全程直播,112分鐘的直播結束後,觀看人次達到177萬,精彩的內容被不斷回放。目前,這場直播的點擊量已經達到227萬餘,網友互動留言超過250條,是山西晚報直播中觀看人數最多、互動最熱烈的一次。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展廳平面佈局圖


西京風華:

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第一單元

京華•鎖鑰

西京大同,處於古絲綢之路,不僅是當時北方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契丹王朝將西京視為重地,“非親王不得主之”;金代統治者以西京來控御金朝西部國土。遼金統治者先後在西京大同“修司衙,建宮殿,立學宮”,逐步推進城市建設。元代,西方各國使節、商旅等通過商貿之路接踵而至,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第一單元展廳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興雲橋石欄板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興雲橋石欄板


第二單元

法相•莊嚴

遼代佛教興盛,聖宗降旨全國尊崇佛法,建造佛寺,抄刻經藏;道宗清寧八年(1062),建華嚴寺設祖廟供奉歷代諸帝石、銅像。金自開國之初就信奉佛教,太宗完顏晟將佛教引進王室後,在內廷供奉佛像,寺院塔幢大量興建。巍峨雄偉的華嚴寺、莊嚴古樸的善化寺、精巧玲瓏的觀音堂等寺院建築,為西京大同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元代,西京五教俱興,大普恩寺(今善化寺)曾集4萬僧眾作資戒會七晝夜,規模空前,蔚為壯觀。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第二單元展廳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佛牙舍利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石雕殘菩薩坐像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遼代釋迦大佛


第三單元

茗酌•商貿

隨著南北方商貿和文化的頻繁交往,飲茶和飲酒成為西京地區的社會風尚,無論是重大典禮儀式,還是日常生活都與之息息相關,“行茶”、“行餅茶”等儀式成為時尚。茶酒在西京地區的風行,擴大了對飲用器具的需求,瓷器貿易空前繁榮,地方瓷窯發展迅猛。近年在西京大同出土的大量陶瓷器中既能見到以雞腿瓶為特色的契丹式瓷器,又能看到定窯、磁州窯系的中原式瓷器,還有來自南方的湖田瓷和景德鎮的青花瓷。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第三單元展廳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白釉釉下褐彩草葉紋雙耳罐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白釉帶蓋瓷碗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黑釉執壺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白釉瓜稜獅鈕壺 遼代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玻璃器


第四單元

溢彩•生活

遼金元時期,社會生活異彩紛呈、絢麗多姿。在物質生活方面呈現出少數民族與漢民族融合的態勢。服飾方面多體現出契丹、女真及蒙古特質,同時又夾雜漢人習韻。家居陳設方面,凸顯低矮型傢俱向高型傢俱的轉變。日用器具的豐富,反映出遷居西京大同的少數民族,飲食習俗與漢族差異漸小。這些變化體現了民族間的相互接受和共同發展,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第四單元展廳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黑釉瓷枕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遼三彩瓷枕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閻德源墓木盆座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花卉紋金頭飾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魚形象牙雕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羅地絲繡雲鶴紋氅衣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羅地絲繡雲鶴紋氅衣(局部)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羅地絲繡雲鶴紋氅衣(局部)


第五單元

魂歸•彼岸

古人事死如生,對葬具及隨葬品的選擇都較為考究。遼金元三代作為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喪葬文化既有本民族特點,又與漢族傳統有所融合。遼早期,沿襲五代之風,以土葬為主,多隨葬大型魂器,中晚期流行火葬,以陶、石棺為主要葬具。金代盛行火葬。西京大同地區墓葬形制以磚室墓為主,其次為土洞墓,墓室內通常繪有壁畫,內容生動再現了墓主生前的世俗生活和時代特徵。造型獨特的大型魂器、技藝精湛的陶棺瓷罐和極富特色的神秘覆面,精心裝點了墓主的魂歸世界。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第五單元展廳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彩繪陶魂塔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灰陶魂瓶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彩繪魂罐


西京風華:遼金元時期絢麗多姿的民族交融

▲遼代銀面具


整個展線從藝術到生活,從生到死,展現出更多層次,將物質、精神和文化融為一體,從不同方面來詮釋遼金元時期大同的歷史地位、經濟和文化成就,向觀眾打開全面瞭解大同歷史,感知大同厚重民族融合文化的一扇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