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名畫賞析高清圖片!喜歡字畫可以收藏,臨摹研究均可用上。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北宋 李成 晴巒蕭寺圖

《晴巒蕭寺圖》傳為北宋李成所作。其山水畫初師荊浩、關仝,後隱居山林,師法自然,凡煙雲變滅,樹木蕭森,飛流危棧,斷橋絕澗,無不吐自胸臆。其平原寒林,尤得瀟灑清曠之致。筆鋒穎脫,墨法精微,好用淡墨,時稱“惜墨如金”。此畫全景構圖,高山峻嶺,深溝巨壑,山體堅凝,氣勢磅礴。近景以深遠法為之,坡石豐厚,臥於溪水,硬毫濃墨勾輪廓,中、側鋒兼施,以淡墨或重墨短直線順山石結構皴出紋理,復以幹松筆墨擦之,淡墨染陰處,陰陽昭然。枯樹挺拔蕭森,以濃墨雙勾樹幹,行草筆法單勾枝丫,氣勢貫通。木橋橫跨,橋面外實內虛。流泉一波三折,曲回掩映。山腳水榭、茅屋數間,錯落有致。點景人物筆簡神具。中景平遠法為之,三四座小崗穿插交錯。蕭寺樓塔以界畫為之,皆仰畫飛簷,造型嚴謹,線條工緻,隱現於枯木寒林後,藏露結合,令人遐思。遠景以高遠為之,兩峰拔地而起,小山相揖顧盼,賓主分明,龍脈自生。峰巒以濃墨、重墨或淡墨勾輪廓,中側鋒兼用,偶用顫筆;淡短線直皴,上濃下淡,上實下虛,山腳少皴或無皴,因而有云煙升騰之感。流瀑飛泉用不同墨色烘托而出,遠山沒骨為之。此畫兼具李成、范寬、燕文貴山水畫的某些特徵。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北宋 趙佶 風雨牧歸圖

北宋 趙佶 風雨牧歸圖 絹本120X103臺北


此圖描繪風雨將作時,二牧童趕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風俗性質的小景山水畫畫中以極簡潔的場景,卻烘托了一個極充實的情境。


整個牧童、牛、大樹、湖水、葦叢等景物都被置於忽來的風雨主題與氣氛之中因而畫幅雖大,景物雖簡,但仍顯得充實而飽滿畫中用墨、設色均輕淡細膩,除極好地表現兩牛形體、骨肉的細微變化外,對整個畫面氣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年代】北宋

【作者】宋徽宗趙佶

【形制】絹本,設色

【尺寸】縱120cm,橫10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北宋趙佶聽琴圖

幅畫的背景和道具處理得十分簡練,主人公背後,畫松樹一株,女蘿攀附,枝葉扶疏,亭亭如蓋。松下有竹數竿,蒼翠欲滴,折旋向背,搖曳多姿。道具除琴案外,僅一幾,几上置薰爐,香菸嫋嫋。

主人公對面,設小巧玲瓏山石一塊,上有一小古鼎,中插花枝一束,除以上這些外,別無它物。使人感覺到,這是一個高級的園庭,但卻經過了作者精心剪裁。

所有佈景、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演奏而安排的。整個畫面的氣氛,彷彿使人覺得,在這靜謐之中,有一陣陣的琴聲,混合著微風吹動松枝竹葉之聲,從畫中傳出。借用白居易的一句詩來形容,其妙處那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畫面上方,有"六賊"之首蔡京所題的七言絕句一首,“吟徵調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趙佶所書瘦金書字體的"聽琴圖"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畫押,這樣一來,這幅作品就成了他的了。傳聞這一幅作品是他畫院裡的畫家繪畫趙佶本人行樂時的狀況。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明 陳洪綬 人物圖

洪綬(1599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

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死因說法不一。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於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能表現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明文徵明攜琴訪友圖


文徵明(1470-1559),42歲前名壁,一作璧,後以字行,44歲後均署徵明,更字徵仲,號稀奇山、停雲生、衡山、衡山居士,私諡貞獻先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天祥後裔。以歲貢生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人稱“文待詔”。聰穎博學,詩、文、書、畫都名聞一時。文學宗吳寬。書法宗李應禎。少拙於書,刻意臨學,亦規模宋、元,既悟筆意,遂悉棄去,專法晉、唐。其小楷雖自黃庭、樂毅中來,而溫純精絕。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黃庭堅者尤佳。隸書法鍾繇,獨步一世。生平雅慕趙孟頫,每事多師之。其書寬展舒和,溫和雅遒,極是豐富。畫學沈周,兼有李唐、吳仲圭、趙孟頫、黃公望筆法。山水、人物、花卉都極出色,畫風細緻溫雅,筆墨精銳,氣韻神采,獨步一時。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於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構調,又有高雅的風采。長於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間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畫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練,風格秀麗。畫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葉離披,備天然之妙。其畫名滿當世,影響頗大,有“吳門派”之稱。所刻印章,雖不能法秦、漢,然雅而不俗,清而有神,得六朝陳、隋之意,蒼茫古樸,略有不逮。與沈周、唐寅、仇英世稱“明四子”;在文學史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被稱為“吳中四傑”或“吳中四才子”;在書法上,與祝允明、王寵並稱“吳中三子”。有《莆田集》等行世。長子文彭、次子文嘉,均為畫家。

此作經劉恕、陳半丁等人收藏。

題識:嘉靖丙戌三月既望徵明制。

題跋:文太史先生畫法,早歲師宋人筆,中師趙榮祿,最後師梅沙彌,故此圖仿範華源法也。蒼古沉森,足掩千古,其為難得,舊為吾伴竹居中物久已。我之今獲再觀,楚人之兮,任其流轉,何必以得失繫心第。謂此世間奇琛,須令真賞之士,共加愛護可耳。後學陸師道。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郎世寧 乾戎裝閱兵像

乾隆戎裝大閱圖》是郎世寧在宮廷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圖描繪了乾隆皇帝於京郊南苑舉行閱兵式時的情景。乾隆皇帝戎裝駿馬,英姿勃發,體現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


藏在深宮的傳世名畫平時很難見到@名畫

唐伯虎 宮妓圖

王蜀宮妓圖》,明,唐寅,絹本設色,縱124.7釐米,橫63.6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畫鑑賞

明代大畫家唐寅尤長於仕女畫,他的仕女畫都帶有對仕女不幸生活的強烈同情和對民主思想的追求。《王蜀宮妓圖》絹本設色,縱124.7釐米,橫63.6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它不論從形式到內容,都充分地顯示了畫家在藝術上的傑出表現能力,是唐寅仕女畫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畫作之一。

《王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取材於五代後蜀君主的宮廷生活,畫中工筆重彩地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宮妓的神情狀貌,她們頭戴花冠,雲吉高聳,青絲如墨,身穿道袍,亭亭玉立,互相對語,無視景。唐寅著力刻畫了這四名宮女身材修長,面部豐滿和身姿婀娜,人物衣飾線條流暢,設色濃豔明淨而富於節奏,服飾上的花紋都刻劃得十分精細。

唐寅的仕女畫分兩種:一種是線條細勁,設色妍麗;另一種筆墨流動,揮灑自如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 本畫當屬於第一種。此畫線條如春蠶吐絲,精秀細勁,流轉自然,設色妍麗明潔,富於變幻和節奏感。畫面中間有兩正兩背四個宮妓,在近處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黃色的長褂,與其相對者則身穿一件顏色較深的花青大褂,這在顏色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生動醒目的藝術效果。其餘的部分或濃或淡,或冷或暖,或呼應或對稱,變化巧妙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