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車行軍中患病,問到了哪裡,聽士兵報地名後說道“吾命休矣”

徵文

【說在前面的話】閱讀故事用時三分,以史為鑑影響一生。敬請審閱本文最後【簫吹明月觀點】

西漢開國將軍李左車究竟怎麼死的?又葬在何處?至今是謎。李左車死於疾病的說法比較統一,但是,李左車墓葬何處,目前已經有5處說法,河北、河南、山東都有,其病死於當地的故事也都比較可信。我是山東濱州市博興縣人,早就聽說過李左車的故事,為了創作本篇文章,今天(2020年4月25日)上午,專門去博興伏李村拍攝了有關照片,下面就說一下李左車如何病死博興。

李左車行軍中患病,問到了哪裡,聽士兵報地名後說道“吾命休矣”

▍輔佐韓信

李左車(生卒年不詳),西漢柏人(今河北邢臺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

公元前204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國被滅,李左車歸順韓信,韓信向他請教攻滅齊、燕方略。李左車認為,漢軍士卒疲憊,戰鬥力大減,如果和齊、燕軍隊硬拼,勝負很難預料。不如按甲休兵,鎮趙安民,派人以兵威說降,齊燕可定。韓信採用李左車計謀,燕果然不伐而降。

從此李左車成了韓信的左膀右臂、攻城略地,成為西漢開國將軍。

李左車行軍中患病,問到了哪裡,聽士兵報地名後說道“吾命休矣”

▍病死博興

李左車為政清廉,治軍嚴明。明令官兵,行軍要繞府走縣,行軍途中宿營要村外駐紮,不能擾民。

公元前203年,李左車同韓信伐齊。一日,部隊正行間,李左車忽患重病,便令部隊停止前進,安營紮寨休整。

李左車問:“來至什麼所在?”士兵報道:“博昌縣(今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伏李(村)”。聽說“伏李”二字,李左車大驚:“大將犯地名,吾命休矣!”

李左車雖身染重病,但為避免侵擾百姓,下令:所有將土一律不準進村,不準動百姓一草一木,夜間巡邏不準高聲。

屯兵三日,秩序井然,不幸病故伏李。

為作紀念,眾將兵在此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之後,每人一兜土築起了李左車墓。

李左車行軍中患病,問到了哪裡,聽士兵報地名後說道“吾命休矣”

▍今日伏李

今天的博興縣伏李村東2公里,205國道西側,仍然有座佔地約600平方米,高4米,底半徑15米的墓冢。據舊《博興縣誌》記載和民間傳說,這就是漢代著名軍事家李左車墓。

李左車用智慧、廉政、嚴明軍紀維護老百姓的利益,贏得了一方軍民的尊崇。後來附近群眾感其恩德,每逢清明佳節都絡繹不絕地到墓地祭奠、培土。因此,該墓雖歷經兩千餘年,但至今仍保存完好,高大壯觀,並吸引了不少遊人到此瞻仰。

李左車行軍中患病,問到了哪裡,聽士兵報地名後說道“吾命休矣”

【簫吹明月觀點】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李左車“大將犯地名,吾命休矣”的說法以及“雹神”故事應該理解為民間傳說附會。但是,李左車有句名言,可以牢記:“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李左車行軍中患病,問到了哪裡,聽士兵報地名後說道“吾命休矣”

備註:本文圖片均是作者本人於2020年4月25日拍攝,作者擁有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