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導讀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活得真的是一個“憋屈”啊——《清平樂》前幾集垂簾聽政的太后劉娥始終不放權,作為皇帝的趙禎頗為“憋屈”。用電視劇的話說,也許等到他把太后耗死,自己親政後,就能“萬事皆由我心”了吧。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但是親政後的趙禎,也沒有如他所說的,“萬事皆由我心”。他想廢掉郭皇后,群臣進諫;他想娶商人陳氏之女,群臣反對;他不想娶曹丹姝為皇后,群臣又力推,他只有無奈聽從……《清平樂》中的趙禎似乎總處於“不得已”和“無奈”之中,他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自由。

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歷史劇往往來源於正史,正史的宋仁宗過的日子是不是如同電視劇這般“憋屈”呢。我們不妨一觀正史關於宋仁宗的記載。

活在傳奇太后劉娥陰影下的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的父親是宋真宗,他的原配妻子是潘美的女兒,在宋真宗即位前已去世;即位後所立的郭皇后,又病故。其後,中宮多年虛位。在眾多的妃嬪中,真宗屬意的是劉娥。但因為劉德妃,即劉娥本是改嫁,在理學倫理日益森嚴的宋代,很容易就遭到了來自大臣們的不滿和拒絕。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但真宗仍力排眾議,立她為後。因為沒有孃家親族,便以前夫龔美為兄弟,讓前夫改姓劉氏。由此也可見劉皇后的霸氣和精幹。後來因為她的侍女中,有一位懷有身孕。而劉娥一直沒有生下皇子。所以等孩子出生後,劉娥就奪為己子,讓楊淑妃撫育。仁宗從小叫劉皇后為大娘娘,叫楊淑妃為小娘娘。

而宋仁宗的生母到死都沒有參與過宋仁宗的成長——李氏默然雜處宮嬪之中,後為真宗守陵,當然了,劉太后為了安撫住李氏,對她的兄弟李用和也進行了收買和安撫,讓這個衣事無靠的小民當上了三班奉職,整體上來看其實也並不十分絕情(據野史所述,後來劉太后逝世之後,宋仁宗派兵圍了劉府想要追究,但發現劉太后當年厚葬了李氏,最後作罷)。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宋仁宗繼位,隨後改元天聖,“天聖”拆字即“二聖人”,即指宋仁宗與劉太后兩位聖人。其心跡可以說是昭然若揭,對標的正是武則天那個唐朝的女聖人。而從此,她垂簾聽政達十一年,成為宋朝第一位臨朝的母后。而對於宋仁宗來說,他繼位以來的十一年中,劉太后都以太后的身份壓著皇帝,通過垂簾聽政的手段牢牢將國家大權握在手中,宋仁宗的內心其實無疑就是不安且不快的。那麼,劉太后做的政績怎麼樣呢:

“當天聖、明道間,天子富於春秋,母后稱制,而內外肅然,紀綱具舉,朝政無大闕失。”

劉太后稱制垂簾,拒不還政期間,可是足足的十一年間啊。想想看,在大宋的崇政殿內,簾後身影縹緲無定,總似難以捉摸的身影,足足貫穿著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的四分之一的時間,劉太后的政績卻又是那樣的光輝與耀目,這如何不能讓宋仁宗感受自己活在這位養母的陰影之下呢?

活在名臣納諫壓力之下的君主:宋仁宗

明道二年劉太后死,宋仁宗親自執掌朝政,因帝、後間的矛盾,罷免呂夷簡、晏殊等太后寵信的大臣。可是,宋仁宗很快發現他沒有能力執掌朝政,又把呂夷簡等大臣請回來。

也許正是因為養母劉太后的陰影,所以宋仁宗在母后劉太后逝世之後,對於朝政一直是非常用心。對於那些前來規勸自己的諫言基本上都是虛心的接受。到了後來群臣諫言甚至成為了宋仁宗的一道看不見的壓力,與其說他是虛心接受,不如說他是做樣子來維持“人設”。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宋仁宗想要維繫什麼樣子的人設呢?一個虛懷若谷的君王人設。但實際上,他這種不問政事、大臣奏事,一律點頭敷衍的態度人設。對於國家其實不算什麼好事。南宋學者呂中評議道:

“臺諫之職在國初則輕,在仁宗之時則重;在國初則為具員,在仁宗之時則為振職。”

比如當時的諫官王素上疏說: 現在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中書、樞密決定,陛下一無可否,豈是為人主之道? 宮中美女數千人,先後有張美人、尚美人、楊美人、曹氏、陳氏受帝寵幸。賞賜宮妃,動以萬計...於是宋仁宗直接將自己所寵愛的美人們連夜遣送出宮,挑選良人出嫁,並且馬上將外朝進獻的美女每人打發三百貫錢遣散出宮。而實際上,這個叫做王素的諫官所規諫皇帝的內容,其實不過是道聽途說的謠言。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宋仁宗努力的維持自己的“好人”人設,客觀上也使得他的時代成為了古代文人最稱道的時代。因為文人遇到這種愛惜羽毛且喜歡做好人的君主,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也正是因此,《清平樂》中宋仁宗時代出現的名臣如過江之卿不計其數——比如說呂夷簡、王曾、韓琦、富弼、文彥博、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

因此,《清平樂》刻畫了文官集團對宋仁宗的處處掣肘,讓趙禎無法隨心所欲的這種“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情況確實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的。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糾察官邪,肅正紀綱”的文官士大夫意志與一心想要維繫好人人設的宋仁宗一拍即合。因此從劉太后專權到宋仁宗親政的幾十年裡,整個朝政務求苟且,遵守先朝舊規,不可輕議改革 ,不允許任何改善朝政的言論和措施。宋朝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風氣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掙扎家事,最終絕嗣

宋仁宗在正史上的前朝活得那是相當的憋屈,總是要有各種愛惜羽毛和人設的顧忌。那麼,有沒有哪次他“重整雄風”,不管不顧的發脾氣鬧矛盾呢?其實也是有的。

人設是好人好皇帝的宋仁宗,在自己的家事上卻得不到好報。早期劉太后垂簾聽政時,他想娶喜歡的人不能娶,在劉太后的干預下,給他安排了個出自名門但非常兇悍的皇后(郭皇后)。這個郭皇后做了皇后按理來說就應該認清事實,知道自己的丈夫是皇帝,皇帝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早點培育太子。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然而郭皇后妒忌成性,特別討厭皇帝去寵幸其他妃子,於是經常親自對皇帝寵愛的妃子伸出毒手,後來甚至在毆打寵妃的過程中,一把就抓傷了宋仁宗本人的臉面。搞得宋仁宗這個千年好脾氣的皇帝當場暴怒——就算是今天的農村,婦女抓傷了丈夫的臉,那也是很丟丈夫面子的事情。

宋仁宗說什麼也都要廢了這個皇后,但是文武百官又來了,說陛下別這樣,皇后又沒有犯錯,直接廢皇后很不上路子。搞得宋仁宗不管不顧的把自己臉上的傷口給大臣們看,這才有一些大臣不說話了。但是依舊還是有大臣跳出來指責皇帝宋仁宗過於小心眼了。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這次宋仁宗直接把說這話的這些人全給貶官了,難得的硬了一次。

但是宋仁宗的問題很嚴重,他一直沒有活著的兒子,所以26歲就把堂兄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接進宮來交給曹皇后撫養。後來到了宋仁宗49歲的時候,還是沒有兒子,此時趙允讓剛剛過世,當時宰相的韓琦和包拯、歐陽修等人便又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仁宗以後宮有人懷孕為由,又推了出去,結果沒多久生出來了又是個女兒。

又過了三年,仁宗身體實在有些不大好了,韓琦再次力勸仁宗立太子,不得已他只得再次把趙宗實接回了宮中,封太子賜名趙曙。又過了一年,仁宗駕崩享年54歲,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甚至偏遠的山區也有百姓自發的為仁宗披麻戴孝。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總結

中國四大發明中“活字印刷術”是在仁宗年間出現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往往都是在盛世,至少是和平時期才會有比較大的突破,特別是這種有益於文化流傳的技術,必然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這種需求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吧,仁宗時期就是這樣一個文化盛世時期。

宋仁宗就是位寬厚仁慈,廣納諫言,勤儉律己的人,活得確實很憋屈——小時候被劉太后壓制;後來被前朝制約;後宮家事又一塌糊塗;以及一些其他故事,比如吃飯吃到沙子叫侍女不要聲張,怕廚子因此遭罪,晚上餓了想喝羊湯,想想怕麻煩別人,也怕宮裡以後每晚都準備夜宵鋪張浪費,於是忍忍就過去了,如此事件有很多。

《清平樂》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有人總結了北宋初期的幾個皇帝:宋太祖知道自己行,所以他黃袍加身。宋太宗不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他落得個驢車跑路。宋真宗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他籤澶淵之盟。而宋仁宗,是知道自己不行,卻想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是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