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导读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活得真的是一个“憋屈”啊——《清平乐》前几集垂帘听政的太后刘娥始终不放权,作为皇帝的赵祯颇为“憋屈”。用电视剧的话说,也许等到他把太后耗死,自己亲政后,就能“万事皆由我心”了吧。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但是亲政后的赵祯,也没有如他所说的,“万事皆由我心”。他想废掉郭皇后,群臣进谏;他想娶商人陈氏之女,群臣反对;他不想娶曹丹姝为皇后,群臣又力推,他只有无奈听从……《清平乐》中的赵祯似乎总处于“不得已”和“无奈”之中,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自由。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历史剧往往来源于正史,正史的宋仁宗过的日子是不是如同电视剧这般“憋屈”呢。我们不妨一观正史关于宋仁宗的记载。

活在传奇太后刘娥阴影下的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的父亲是宋真宗,他的原配妻子是潘美的女儿,在宋真宗即位前已去世;即位后所立的郭皇后,又病故。其后,中宫多年虚位。在众多的妃嫔中,真宗属意的是刘娥。但因为刘德妃,即刘娥本是改嫁,在理学伦理日益森严的宋代,很容易就遭到了来自大臣们的不满和拒绝。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但真宗仍力排众议,立她为后。因为没有娘家亲族,便以前夫龚美为兄弟,让前夫改姓刘氏。由此也可见刘皇后的霸气和精干。后来因为她的侍女中,有一位怀有身孕。而刘娥一直没有生下皇子。所以等孩子出生后,刘娥就夺为己子,让杨淑妃抚育。仁宗从小叫刘皇后为大娘娘,叫杨淑妃为小娘娘。

而宋仁宗的生母到死都没有参与过宋仁宗的成长——李氏默然杂处宫嫔之中,后为真宗守陵,当然了,刘太后为了安抚住李氏,对她的兄弟李用和也进行了收买和安抚,让这个衣事无靠的小民当上了三班奉职,整体上来看其实也并不十分绝情(据野史所述,后来刘太后逝世之后,宋仁宗派兵围了刘府想要追究,但发现刘太后当年厚葬了李氏,最后作罢)。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宋仁宗继位,随后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二圣人”,即指宋仁宗与刘太后两位圣人。其心迹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对标的正是武则天那个唐朝的女圣人。而从此,她垂帘听政达十一年,成为宋朝第一位临朝的母后。而对于宋仁宗来说,他继位以来的十一年中,刘太后都以太后的身份压着皇帝,通过垂帘听政的手段牢牢将国家大权握在手中,宋仁宗的内心其实无疑就是不安且不快的。那么,刘太后做的政绩怎么样呢:

“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刘太后称制垂帘,拒不还政期间,可是足足的十一年间啊。想想看,在大宋的崇政殿内,帘后身影缥缈无定,总似难以捉摸的身影,足足贯穿着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刘太后的政绩却又是那样的光辉与耀目,这如何不能让宋仁宗感受自己活在这位养母的阴影之下呢?

活在名臣纳谏压力之下的君主:宋仁宗

明道二年刘太后死,宋仁宗亲自执掌朝政,因帝、后间的矛盾,罢免吕夷简、晏殊等太后宠信的大臣。可是,宋仁宗很快发现他没有能力执掌朝政,又把吕夷简等大臣请回来。

也许正是因为养母刘太后的阴影,所以宋仁宗在母后刘太后逝世之后,对于朝政一直是非常用心。对于那些前来规劝自己的谏言基本上都是虚心的接受。到了后来群臣谏言甚至成为了宋仁宗的一道看不见的压力,与其说他是虚心接受,不如说他是做样子来维持“人设”。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宋仁宗想要维系什么样子的人设呢?一个虚怀若谷的君王人设。但实际上,他这种不问政事、大臣奏事,一律点头敷衍的态度人设。对于国家其实不算什么好事。南宋学者吕中评议道:

“台谏之职在国初则轻,在仁宗之时则重;在国初则为具员,在仁宗之时则为振职。”

比如当时的谏官王素上疏说: 现在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中书、枢密决定,陛下一无可否,岂是为人主之道? 宫中美女数千人,先后有张美人、尚美人、杨美人、曹氏、陈氏受帝宠幸。赏赐宫妃,动以万计...于是宋仁宗直接将自己所宠爱的美人们连夜遣送出宫,挑选良人出嫁,并且马上将外朝进献的美女每人打发三百贯钱遣散出宫。而实际上,这个叫做王素的谏官所规谏皇帝的内容,其实不过是道听途说的谣言。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宋仁宗努力的维持自己的“好人”人设,客观上也使得他的时代成为了古代文人最称道的时代。因为文人遇到这种爱惜羽毛且喜欢做好人的君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也正是因此,《清平乐》中宋仁宗时代出现的名臣如过江之卿不计其数——比如说吕夷简、王曾、韩琦、富弼、文彦博、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

因此,《清平乐》刻画了文官集团对宋仁宗的处处掣肘,让赵祯无法随心所欲的这种“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情况确实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纠察官邪,肃正纪纲”的文官士大夫意志与一心想要维系好人人设的宋仁宗一拍即合。因此从刘太后专权到宋仁宗亲政的几十年里,整个朝政务求苟且,遵守先朝旧规,不可轻议改革 ,不允许任何改善朝政的言论和措施。宋朝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风气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挣扎家事,最终绝嗣

宋仁宗在正史上的前朝活得那是相当的憋屈,总是要有各种爱惜羽毛和人设的顾忌。那么,有没有哪次他“重整雄风”,不管不顾的发脾气闹矛盾呢?其实也是有的。

人设是好人好皇帝的宋仁宗,在自己的家事上却得不到好报。早期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他想娶喜欢的人不能娶,在刘太后的干预下,给他安排了个出自名门但非常凶悍的皇后(郭皇后)。这个郭皇后做了皇后按理来说就应该认清事实,知道自己的丈夫是皇帝,皇帝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早点培育太子。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然而郭皇后妒忌成性,特别讨厌皇帝去宠幸其他妃子,于是经常亲自对皇帝宠爱的妃子伸出毒手,后来甚至在殴打宠妃的过程中,一把就抓伤了宋仁宗本人的脸面。搞得宋仁宗这个千年好脾气的皇帝当场暴怒——就算是今天的农村,妇女抓伤了丈夫的脸,那也是很丢丈夫面子的事情。

宋仁宗说什么也都要废了这个皇后,但是文武百官又来了,说陛下别这样,皇后又没有犯错,直接废皇后很不上路子。搞得宋仁宗不管不顾的把自己脸上的伤口给大臣们看,这才有一些大臣不说话了。但是依旧还是有大臣跳出来指责皇帝宋仁宗过于小心眼了。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这次宋仁宗直接把说这话的这些人全给贬官了,难得的硬了一次。

但是宋仁宗的问题很严重,他一直没有活着的儿子,所以26岁就把堂兄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接进宫来交给曹皇后抚养。后来到了宋仁宗49岁的时候,还是没有儿子,此时赵允让刚刚过世,当时宰相的韩琦和包拯、欧阳修等人便又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仁宗以后宫有人怀孕为由,又推了出去,结果没多久生出来了又是个女儿。

又过了三年,仁宗身体实在有些不大好了,韩琦再次力劝仁宗立太子,不得已他只得再次把赵宗实接回了宫中,封太子赐名赵曙。又过了一年,仁宗驾崩享年54岁,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甚至偏远的山区也有百姓自发的为仁宗披麻戴孝。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总结

中国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是在仁宗年间出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往往都是在盛世,至少是和平时期才会有比较大的突破,特别是这种有益于文化流传的技术,必然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这种需求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吧,仁宗时期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盛世时期。

宋仁宗就是位宽厚仁慈,广纳谏言,勤俭律己的人,活得确实很憋屈——小时候被刘太后压制;后来被前朝制约;后宫家事又一塌糊涂;以及一些其他故事,比如吃饭吃到沙子叫侍女不要声张,怕厨子因此遭罪,晚上饿了想喝羊汤,想想怕麻烦别人,也怕宫里以后每晚都准备夜宵铺张浪费,于是忍忍就过去了,如此事件有很多。

《清平乐》宋仁宗活得“憋屈”,正史的宋仁宗活得如何?

有人总结了北宋初期的几个皇帝:宋太祖知道自己行,所以他黄袍加身。宋太宗不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他落得个驴车跑路。宋真宗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他签澶渊之盟。而宋仁宗,是知道自己不行,却想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