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肉雞養殖注意以下幾點

冬季的溫度非常低,並且肉雞對於低溫的抵抗能力較弱,所以我們要加強雞舍的牢固程度。及時維修雞舍可能會透冷風的地方,防止肉雞受寒感冒。做好防寒保溫措施,合理控制雞舍在冬季時的通風。

一、加強通風

  冬季氣候寒冷,不能為了給雞舍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換氣,致使雞舍內氨氣蓄積,濃度增大,導致肉雞氨氣中毒或引發其他疾病。氨氣能強烈地刺激雞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會對肉雞造成下述危害:雞群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口腔液體黏稠,喝欲增加,重症雞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流眼淚、角膜發紅,直到死亡。因舍內氨氣蓄積,氧氣相對缺乏,加上天氣寒冷,雞的代謝率增高,對於生長快速的肉雞,容易引發腹水綜合徵。在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不要造成舍內溫度忽高忽低,嚴防溫差過大造成應激反應引起疾病,通風口以高於雞背上方1.5米以上為宜。當氣溫急驟下降,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時,往往易使肉雞外感風寒,發生以咳嗽、噴嚏、氣管羅音、呼吸困難等症狀為特徵的呼吸道疾病。因此雞舍要維修好,防止賊風、穿堂風侵襲雞群。平地飼養的肉雞群要加厚墊料,利用墊料來提高室內溫度。要勤換墊料。一般情況,4日齡既可以開始微量通風,並隨日齡增加,加大通風量,使雞群有足夠的氧氣。


冬季肉雞養殖注意以下幾點

二、降低飼養密度

在密閉的雞舍內,由於雞群的呼吸致使舍內O2含量下降,CO2增高。在採取取暖措施的雞舍內,溼度大,溫度高,雞體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增加。由於飼養密集,病原通過空氣傳染的機會增大,雞患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禽霍亂等病的機會就會增加。若降低飼養密度,雞隻減少,需氧量減少,呼出的CO2減少,使空氣的汙染指數降低,從而減少發病率。

控制雞舍溼度

肉雞舍最適宜的溼度為55%-60%,舍內溼度太低,肉雞表現呆滯、羽毛凌亂、皮膚乾燥、喙和爪色澤暗淡,且易造成雞體脫水,引起雞群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內溼度過高,會使雞體散發的熱量增加,使雞更加寒冷,生產中可採取在熱源上坐水盆,增加溼度,也可用加溼器加溼;降低溼度,採取加強通風和在室內放生石灰塊等辦法降低舍內溼度。在32度幹表溫度下,溼表溫度應為28-29度,即乾溼表溫度差4度左右,這樣可保證雞舍55%-60%的相對溼度。

光照

一般雛雞入舍後0—5日齡實施全天24h光照,以後逐漸縮短到20h直至出欄。在光照強度上,從第5天開端採用弱光照,讓雞能正常吃料、飲水就行,以防驚群。在生長期適當限光有利於雞群在黑暗中發育內臟器官,避免後期死淘(猝死)過高。假如飼養42天左右或35—36天的肉雞宜採用間歇式光照或23小時間照、1小時黑暗方法。 說明:20lux相當於每平方米3。3瓦、10lux相當於每平方米1。7瓦。

更多養殖技術交流微信搜索:好獸醫禽病在線李顏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