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从家庭关系角度分析穆莲生“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

《不完美的她》从家庭关系角度分析穆莲生“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

由周迅、黄觉、赵雅芝、惠英红等主演的家庭剧《不完美的她》正在网上热播。

近两年,虽然关于原生家庭的电视剧有不少,但涉及弃童虐童的题材却不多见。超强的演绎阵容,饱满的故事情节,紧凑不拖沓的节奏都为本剧增分不少。

本剧主要从女性成长的视角,讲述了从小被母亲抛弃的女孩林绪之,在寻找自己亲生母亲的过程中,偶然认识了被继父虐待浑身是伤的小女孩穆莲生,在穆莲生继父伪造意外爆炸欲将小女孩炸死的时候,林绪之将小女孩解救走。两个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从此开始的彼此的救赎。

在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中,林绪之发现,这个小孩特别懂事也特别敏感, 懂得察言观色,总是迎合讨好别人:饭明明很难吃的饭,她却笑着夸赞非常好吃;明明来到这个陌生的家庭不久,却说自己非常喜欢每一个家庭成员......

探究一下莲生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不难发现,她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明显的“讨好型人格”。

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符的成熟懂事,这与非正常的家庭关系是分不开的。这在《不完美的她》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接下里我们分析一下,造成穆莲生“讨好型人格”的三个主要原因。

1. 生父去世,残缺的家庭造成穆莲生早期的心理问题

莲生的爸爸急性白血病去世,她和妈妈穆静相依为命,最开始的时候,穆静非常爱莲生,莲生的状态也比较健康,活泼开朗。

为了给孩子所谓的“双份的爱”,穆静一个人打两份工,有时候孩子的物质需求没办法满足,她就用别人不耻的方式去获得。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慢慢地,面对生活的压力无人分担,贫穷和孤独让穆静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参加同学聚会,大家都穿的光鲜亮丽,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变得自卑,她谨慎地观察每一个人的脸色,连说话都变得怯懦。

孩子在童年时期,不仅需要来自母亲温柔的呵护,也需要来自父亲的稳重保护。在单亲家庭,家庭成员的残缺就意味着原生的爱的残缺。失去了一方亲人的爱,孩子唯一能够依赖的那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她们很容易性格敏感、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感、容易自卑、有的甚至会萌生过分的家庭责任感。

莲生在失去父爱之后,母亲穆静的心理状况也变得不健康,怯懦与自卑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孩子。而过分的责任感让莲生时刻提醒自己要让妈妈快乐,不知不觉中会做出一些故意讨好妈妈的动作,像个小大人一样保护妈妈。

但是,这类小孩真的懂事得让人心疼。他们在最需要宠爱的年纪,却不得不逼迫自己成长,担当大人的角色去爱自己的亲人。

据初步统计,在我国目前单亲族约8000万人,庞大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已经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不完美的她》从家庭关系角度分析穆莲生“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


2. 被继父虐待,顺从就是自我保护

疲惫不堪的穆静带着孩子,急需一个依靠,在遇上开酒吧的尚武之后,两人就迅速在一起了。

可是,尚武不喜欢小孩,长期对莲生进行身体上的虐待。而穆静在经济和情感上都依赖尚武,不放弃现在的这个男人,也就意味着没办法保护好孩子,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自己变得麻木。

被伤害的次数多了,连唯一可以依靠的妈妈都不能保护自己,莲生就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无论尚武要求什么,莲生都无条件配合。

尚武将她当做游戏靶子,她配合地一“枪”倒地,再疼也忍着不出声。尚武将她装在箱子里当游戏道具,被妈妈找到后,她说:真好玩。因为她知道,一旦她表现出一点点的不乐意,等待她的可能又是皮肉之苦。

每个人生来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它就跟一个人的皮肤一样,具有抵抗外界入侵,隔绝一些不好伤害的功能。

但凡年龄大一些,稍微独立一些的孩子,在遭受家庭虐待的时候会选择离家或者反抗。但是像莲生这样,在个体尚未独立的时候情感却被孤立,没有强大的能力去反抗的时候,面对家庭暴力和亲人虐待,求助无门,只能选择妥协和讨好,让自己表现乖巧,习惯道歉,从不拒绝,以此保护自己暂时不受伤害。

2018年12月,网上就爆出一段虐童视频,视频中8岁的小女孩多次被父母扇耳光、摔打、脚踹,而女孩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不哭不躲让人心疼。

或可猜想,在最早期被父母虐待的时候,她也曾和莲生一样反抗过,不过换来的肯定是更加严重的暴力,于是她吸取了教训不再反抗。只能把顺从当做保护自己的一种工具。

微博上曾发布过的一组数据显示有49%的虐童案,施暴者竟然是亲人。虽然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令人唏嘘的是,很多虐待儿童的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难以想象,还有多少孩子正在遭受莲生一样的痛苦,他们每天都谨慎地活着,不敢大声说话,看着亲人的脸色。

《不完美的她》从家庭关系角度分析穆莲生“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


3. 被生母情感勒索 用讨好为自己换得一方栖息地

在穆静的同学聚会上,莲生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定制水杯,恼羞成怒的穆静严厉地批评了莲生。然后,给莲生诉说自己作为一个妈妈的不容易,强迫孩子要懂事,要听话,要做一个大家都愿意夸奖的孩子。

在被外人发现虐待小孩之后,尚武想方设法逼着穆静将莲生送走。而穆静一直在给女儿强调,妈妈跟尚武叔叔在一起很幸福,你肯定希望妈妈幸福的吧!即便孩子一次次地被尚武虐待,这个自私的妈妈依然用委婉的语言引导孩子成全她的幸福。

穆静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情感绑架,心理学上也叫情感勒索,是情感暴力的一种。本质上要求被控资者把别人的需求作为焦点,而牺牲自我的需要,这在穆静和莲生身上特别的典型。

穆静用感情束缚了莲生,她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到了莲生的头上,从而让莲生心生愧疚。因此,对于妈妈的请求,她全盘接受,哪怕是继续忍受精神和身体伤害,这对孩子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然而最终,在莲生和尚武之间,穆静还是选择了尚武,试图将莲生彻底抛弃。

在感觉到妈妈想抛弃自己的时候,莲生用妈妈给的零花钱买了很多美味的零食,邀请妈妈到游乐场,还把自己和妈妈在海边挖来的海螺做成的手串送给妈妈。她说:“以前都是妈妈带我出去玩,这次换我带妈妈出去玩。”

尚武说莲生是个拖油瓶,而此事的莲生也这么认为的。因为怕被抛弃,莲生用各种办法竭力讨好妈妈,试图让妈妈回心转意。

本该撒娇的年纪,却学会了讨好,虽然有妈妈,却没能真正的享受到母爱,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在电视剧《小欢喜》中也有出现过,宋倩离婚带着女儿英子生活,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一个人把你带这么大不容易,你要理解我,什么都要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长期生活在妈妈的情感绑架之中,为了让妈妈开心,一直在委屈自己而迎合妈妈,最后确诊中度抑郁症,中度焦虑。

不得不说,穆静和宋倩都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妈妈,表面上为了孩子,实则最终是为了自己,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心理健康。

《不完美的她》从家庭关系角度分析穆莲生“讨好型人格”形成原因

结语:

爸爸去世,亲情缺失;继父虐待,身体受伤;生母情感绑架,心里受伤,这三点共同造成了莲生低自尊的“讨好型人格”。

有一次,莲生问慧奶奶:我觉得我给妈妈带来了很多麻烦,我是不是做错事了。

在非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她已经习惯地认为家庭中出现矛盾是自己的问题,唯一可依赖的母亲对自己情感绑架,更加让她确信是自己有问题,认为只要自己改正错误,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他们会努力迎合父母的需要,而无视自己的需要。

但是,孩子终归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在意识到继父要将自己害死,母亲要将自己抛弃之后,她彻底地失望了。所以,在和林绪之生活在一起之后,她不再承认她的亲生母亲。

林绪之一直在教孩子,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遇到困难要学会求救,不要总是讨好别人。

此前的经历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遗忘和化解,但我们相信,林绪之给莲生的爱,能够将这个时间缩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