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又到科技板塊補倉的時候?

海外疫情的迅速蔓延打斷了市場對科技股行情的遐想,2月下旬以來,以TMT為代表的科技行情陷入調整,近兩日受美股強勢反彈與國內政策刺激,科技股有所表現。那麼,沉寂近一月的科技股估值是否調整到位?在全球強力度的大寬鬆格局下,是否又到了科技股的補倉時期?


估值調了多少?

2月25日至4月8日,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指數分別下跌23.92%、15.75%、10.04%、14.86%,同期上證綜指、滬深300分別下跌8.53%、7.12%,整體調整幅度遠大於市場。

從行業細分項來看,電子估值已回落至44.72倍,歷史分位數從66.40%跌至38.41%,半導體雖仍處於高位,但估值分位數也從96.22%回落至83.77%,其他電子Ⅱ、元件Ⅱ等處於歷史分位數下方;計算機、計算機設備、計算機應用估值仍然較高,但估值分位數分別下降了13、17、12個百分點;通信整體調整幅度最小,但細分項估值均處於歷史中樞靠下的位置;傳媒中營銷傳播估值仍在歷史中樞上方,但估值分位數下降了16個百分點,其餘細分項均處於靠近底部的位置。


是否又到科技板塊補倉的時候?

數據來自:wind,截至2020/04/08


憂慮的根本:產業鏈的衝擊有多大?

當下對於科技行情最大的不自信,來自於疫情蔓延下對於產業鏈供需兩端的衝擊。不可否認,因防疫需要大多數工廠生產暫停,門店關閉影響銷售,國內最先受到影響,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2020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719.7萬部,同比下降44.0%,3月份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轉向海外,電子產品的重要基地東南亞地區、佔據半導體材料、存儲、面板等領先份額的日韓企業均受到影響。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2020年2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6180萬部,環比下降39%,同比下降38%。

雖然短期內電子行業受到疫情影響,但一季度是傳統淡季,全年利潤佔比較小。同時,隨著國內疫形勢的好轉,國內電子信息行業平均復崗率已達95%,率先穩定全球供應鏈,後續在海外疫情拐點到來之後,5G向上週期和半導體國產替代的長期主線依舊不改。


是否又到科技板塊補倉的時候?

數據來自:wind,東吳證券,截至2020/2/29


Money talk!

對於科技股來說,除卻盈利端,定價模型中流動性環境對於投資收益的邊際效應也很大。為了對沖疫情對於經濟基本面的負面影響,全球央行都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美聯儲更是推出了無限QE。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以美聯儲為例,2018年總資產為4.08萬億美元,2019年下半年重啟擴表達到4.17萬億美元,疫情爆發後加速擴張,截至4月1日,達到5.81萬億美元,3個月內資產規模擴張了1.64萬億美元,美國貨幣乘數當前為4.48,簡單計算相當於投放了7.35萬億美元貨幣,流動性極度寬鬆,這也是近期歐美股市強勢反彈的重要原因所在。傳導至國內,海外市場流動性的極度寬裕有助於提振國內市場的風險偏好,減輕外資離場的影響,近期北上資金從淨流出轉為淨流入正是對這一邏輯的印證。

另一方面,國內貨幣寬鬆的進程仍在途中,4月3日,央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同時,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產業政策方面,5G建設的加速推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即將啟動,政策向科技的傾斜也顯而易見。


是否又到科技板塊補倉的時候?

數據來自:wind,公開信息整理,截至2020/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