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如果没有做空事件,奥园在这个年报季算是风光的。

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63%,毛利润增长56%,净利润增长78%。以1180.6亿元的合同销售额首次挺进千亿房企俱乐部。

本月初,中国奥园以11.6亿元收购京汉股份29.99%股份,增加一二线土储占比。


近日,奥园健康以2.479亿元收购京汉旗下乐生活服务80%股份。


行政总裁的限高消迅速澄清是乌龙事件,1999万的未给付款成了强龙遇见地头蛇。


争议大一些的是负债率。增幅76.6%的短期借贷或许无甚大碍;增长近千亿的综合负债可压力不小;若按做空报告所指“明股实债”,那问题可就大了。

3月3日,有自称“一个有良知的地产人”匿名发布了一份奥园做空报告,揭露其“明股实债、涉嫌自融、虚增销售额”三大罪名。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该报告质疑:


奥园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将数百亿借款通过信托和旗下基金公司,注入到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中,并存在隐瞒和低报归属少数股东利润等行为;


过去三年虚报合约销售和回款金额约20%;


违规引入信托贷款,并利用旗下金融平台为母公司项目融资(自融)。

同时,还把相关资料,上报给了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 当天,奥园股价应声下跌2.43%。

面对指控,奥园3月5日夜间发布公告澄清: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奥园在项目层面引入少数股东,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且与股东风险共担;

奥园绝大部分项目都并表,过去几年归母净利润占比在80%以上;

由于项目从拿地到竣工交付约需2至3年,少数股东权益在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存在时间差。

“对这种做空的行为,我们认为是市场上的一些商业行为,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有做多也有做空。”


总之,“我怀疑你在无中生有、羡慕嫉妒、凭空想象、肆意捏造、无可救药”。

真真假假,孰是孰非?

洪波大视野对奥园2019年业绩进行评级,供投资者参考。


评级形式为100分制,分为营收(25分)+利润(25分)+负债率(25分)+土储(25分)。


连续四年复合增长率达66%,2020年急踩刹车

销售评级:20分


2019年,奥园超额完成全年1140亿元的业绩目标,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180.6亿元,同比增长29.3%。


全口径销售面积11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

全年业绩增速优于Top30 房企14.37%的平均销售金额增速,2016年至2019年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66%。

2019年奥园销售金额权益比83%,较2018年有效提升5.1%。


同时,已签未结转的合同销售约人民币1705亿元,未来2年归属于公司的利润空间或将进一步扩大。

郭梓文在业绩会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奥园业绩目标1320亿,目标增幅为12%,相对保守稳健。


预计2020年不含旧改的可售货值2200亿元,全年去化率达到60%即可完成目标,而去年实际完成去化率在65%左右。


评级理由:

奥园近几年连续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且增速快。


2016—2019年,销售额分别是256亿、455.9亿、912.8亿、1180.6亿。

资本市场对于奥园的基本面也非常认可。

2017年上涨141%;2018年在贸易战影响下仍上涨18%;2019年再涨156%。


净利润增长78%,但利润分配十分吊诡

利润评级:15分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中国奥园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505.3亿元,同比增长63%;


毛利润为150.2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润率较2018年同期微降1.3个百分点至29.7%,但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净利润为52.2亿元,同比增长78%;核心净利润为人民币51.2亿元,同比增长67%。核心归母净利率和核心净利率分别为8.3%和10.1%。


归属股东净利润42.01亿元,同比增长74.%。


数据很亮眼对不对?可是做空报告指控“明股实债”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2014年,奥园归母股东权益为77.19亿元,到2019年上半年,增长仍不足两倍。


与之相比,奥园的少数股东权益从13.15亿元长到219.7亿元,较2014年涨幅16.7倍。


小股东权益在2017年超过母股东权益,成为中国奥园最主要的股东权益来源。而通过增加非控股小股东投入,奥园把负债率降了下去。

非控股股东股东方在过去两年投入了近两百亿资金,贡献了奥园上市公司超过60%的净资产,根据管理层的公开指引却只贡献了15%左右的权益销售,分享着不到20%的报表利润,其差距之大令人震惊。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同时,这数百亿资金长期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仅有3.4%,不仅严重低于奥园自身的地产项目回报,甚至仅和银行存款利率水平相若,只占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评级理由:


非控股股东与奥园母公司股东超过20%的投资回报率形成强烈对比。


奥园回应的“由于项目从拿地到竣工交付约需2至3年,少数股东权益在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存在时间差。”说服力显然是不够的。

奥园全资开发的楼盘能快速获得利润,而有少数股东参与的项目却结转缓慢,这在逻辑上也不太能说得通。


净负债率上升15%,综合负债增加近千亿

负债评级:13分


2019年末,奥园债务约为958亿元,负债率为87.24%,在房企之中,不算太高。

不过衡量房企财务风险最重要的指标净负债率,却从2016——2018年的50.7%、51.0%、59.8%,上升至74.9%。

根据业绩公告披露:

截至2019年末,奥园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为689.61亿元;2018年未407.52亿元,增幅69%。


2019年末,优先票据及公司债券约为268.03亿元,2018年末为169.7亿元,增幅58%。

958亿元的债务中,有419亿元是短期借贷,占比43.7%。而2018年末时,这个数字还只有237.32亿元,增幅76.6%。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短债的占比和增幅,在Top30的房企中是压力比较大的。要知道2019年末,奥园拥有不受限制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结构性存款约588亿元。

另外需要在一年内拨付的还有:已签订未拨备的建筑成本、土地款、收购款项约355.32亿元;已签订未拨备的建筑成本约34.8亿元;新一年的买地预算400多亿;1850万平米的新开工建筑预算支出……

2019年末,奥园的综合负债,从2018年末的1581亿元,增长到2529亿元。


综合负债增长近1000亿元!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评级理由:

负债总额上涨近千亿元,意味着偿债压力及利息成本的增加。


另外,如果按做空报告所说“明股实债”,将少数股权权益重新归类为债务,那么中国奥园的净负债率将高达:300%。


总货值约4585亿,拿地有方

土储评级:18分


2019年,奥园新增87个项目,新增可开发建筑面积约1609万平米,新增可售货值约1861亿元。


截至2019年末,奥园拥有280个项目,分布85个境内外城市,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4503万平米(权益比79%),总货值约4585亿元。


截至2019年底,拥有超过30个城市更新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1425万平米,规划可售面积约845万平米,可售货值约2260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89%。


计入城市更新项目后的总货值约6845亿元。

中国奥园,负债率之谜…


另外,本月7日,奥园发布公告称将以约人民币11.6亿元的总代价,收购京汉股份29.99%股份。这次收购完成后,京汉股份将成为中国奥园的子公司。

资料显示,京汉股份拥有已确权的总可售建筑面积约123.7万平方米,持有的18个项目中很多均位于国内核心城市。

在北京及环京区域的土储则尤为突出,自此,奥园的华北更为雄壮。


评级理由:

2019年,奥园的新增土地中,79%是并购,2%是旧改,19%是招拍挂。


奥园60%的土储在华南与华东,近三年拿地均价为2446、2418、3199元,说明拿地有方。


高增长与高负债并存,2020年得稳住

整合评级:66分


合约销售额从2015年的150亿增长至2019年的1180亿,归母利润从2015年的不到10亿增长至2019年51.2亿;


同时综合负债增长近千亿;非控股股东以3.4%的平均回报率在同行中垫底。


4月24日,董事会主席郭梓文增持中国奥园100万股股份。郭主席的上一次增持是2019年7月有投资人发文质疑奥园销售数据造假之后。


一出好戏啊。


2020年1月,郭梓文表示,要继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稳健发展,实现不低于20%的业绩增长。

然而在3月25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奥园调低了业绩目标,郭梓文表示,2020年奥园的销售目标是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12%,保持适度稳健增长。

刚刚迈进千亿就踩急刹车,受疫情影响是个很好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