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真的熱衷戰爭?或許只是為了統一,不得已而為之

普魯士和法國交戰過後,法國與德國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苛刻的《法蘭克福條約》壓的法國喘不過氣,也因此讓法國和德國從此就結下了過節,也勾起了法國的報復之心,而這便為世界第1次大戰埋下了種子。而對於德國,這一戰更加穩固了民族上和政治上的統一,面對法國巨大的戰爭賠款,促使德國迅速成為了歐洲諸多列強之一。就這樣,在所有人都沒有緩過來,都沒有看清楚是怎麼回事的時候,俾斯麥就實現了“讓我們把德國扶上馬鞍”的諾言,大炮中,一個強大的德國被孵化出來。

俾斯麥真的熱衷戰爭?或許只是為了統一,不得已而為之


威廉一世成為了南北德意志帝國的第1個皇帝,並且在新選出的德意志帝國議會上,批准了新的德意志憲法,爾俾斯麥則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第1個宰相。俾斯麥用自己的鐵血政策和強硬的手段,終於統一了德意志,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俾斯麥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才思敏捷,機智善變,將德國人的深沉和高露人的優雅體現的淋漓盡致。

俾斯麥真的熱衷戰爭?或許只是為了統一,不得已而為之


俾斯麥強逼法國割地加深了法國和德國之間的仇恨,導致了在威廉二世在位期間外交的一度不暢。但是俾斯麥依然是非常善於拿捏尺度的。俾斯麥依靠普奧聯軍打敗丹麥,然後挑起普奧戰爭,再到後來的普法戰爭,使德國得到了統一。這並不代表俾斯麥就是一個熱衷戰爭的好戰分子,俾斯麥知道戰爭只是一種統一,政治的手段並不能依靠戰爭而走遠。於是在統一之後,俾斯麥就不再輕易發起戰爭,而是通過一種溫柔的手段來處理國際上的事務。這就是俾斯麥的機制所在了,他知道現在德國才剛剛統一,如果德國繼續擴張殖民地,則維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於是他只想讓德國穩定的發展,並且讓德國強大起來。

俾斯麥真的熱衷戰爭?或許只是為了統一,不得已而為之


俾斯麥在德國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政治人物,他用28年將普魯士變成了有能力決定世界格局的一支力量。雖然俾斯麥雖然才思敏捷,機智善變,但是他的辦事風格很強悍,別人的意見也很少聽進去。雖然這種性格,可以在統一過程中完成很多大的改革,但是在統一過後,這種性格就開始暴露問題。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獨裁者,隨著年紀的增長,變得越來越蠻橫。曾經因為把國王比作自己的坐騎,還稱必須要用馬刺才能使它奔跑。這番言論徹底激怒了在位的威廉二世,也為俾斯麥之後的下臺埋下了伏筆。

俾斯麥真的熱衷戰爭?或許只是為了統一,不得已而為之


俾斯麥在外交領域中游刃有餘,和俄國意大利等結盟,對自己的宿敵法國也是寬鬆對待。憑藉著這些同盟在之後的幾年裡一直維持著歐洲的平靜也為德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 但是好景不長,威廉二世急切的想要對外擴張自己的領土,並且罷免了歲數年長的俾斯麥,挑起了世界第1次大戰,最後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