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導語:「行善」僅僅是惠顧於我們周圍的人群嗎?我們的內在究竟也在同步的發生怎樣的變化?科學論證善惡有報,行善能夠延長人的壽命。一個善念的頻率會同時影響我們內在的身體系統,從而促進免疫系統的強健。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於人身上同樣適用

說起因果律,人們都會點頭認同,因為物質世界是有規律的,所以無論是理論界的、自然界的因果律,人們都認同:如老是傾倒髒物會汙染水源,濫砍樹木會造成沙土流失……但對於一些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因果循環規律,一些人就將信將疑了。

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大學與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善念與積極的思考,會促進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同時,美國有份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純淨、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以及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七千人進行了長達九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而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一點五到兩倍。在不同的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於是科學家公佈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更多不同的實驗都得出了一個相同的結論,即純淨、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而惡念會讓機體組織失衡與病變。這是在生理醫學領域中的發現,而這些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古籍中都有系統的闡述。如孔子說過的「仁者壽」、醫學古籍中講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等等。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屬性

無神論者往往都會說,這只是心理意識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訂的,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善惡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好人壞人也都是人自己定義的。如果一個人不在這種人為的道德薰陶下長大,就不會產生這種影響人體健康的負罪感了。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特性;剛剛出生不久、沒有經過觀念教化的嬰兒都有著善良的本性;當人要說謊、欺騙時,無論情緒如何穩定,但生理狀態都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變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測謊儀監測到--人的機體似乎遵循著某種客觀特性在運轉,不以人的思想狀態為改變。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人在入靜後,衰老暫時可以得到「逆轉」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醫學鉅著《黃帝內經》中就講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靜,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內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其實,靜的意義很廣泛,不是單純的靜止不動,而是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受到外因的衝撞時,能有豁達的心胸去包容,去體諒,而不是馬上進入熱戰狀態,唇槍舌劍一番。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入靜後,大腦可以回覆到兒童時代的腦電波狀態,使得衰老暫時得到「逆轉」。

物質世界的因果循環規律,在人身上同樣適用

從這些科學研究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倡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