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業角度審視原油寶 用戰略眼光看待負油價


前言

對於原油寶事件,普遍認為,銀行除了對風險揭示不到位、產品定位有偏差以外,其他行為從法律和協議上基本做到無懈可擊,沒什麼問題。

是這樣嗎?那可不一定!

原油寶事件持續發酵,輿論譁然。

然而,無論是投資者、網絡評論、金融機構……似乎都不得要領,專業的事情,從專業角度解決就容易得多。

根據大家熱議的焦點,我總結了關於原油寶的十二大問題,今天我們嘗試從專業角度來一一解析,剝繭抽絲,看看裡面到底藏著些什麼。

一、原油寶究竟是一個什麼業務?搞清楚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哪

注意:這一點的定性相當重要,它直接決定了投資者與金融機構及其業務之間的關係,也就決定了由此帶來的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原油作為一項世界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其主要交易方式是原油期貨交易。

很顯然,中國銀行提供的不是期貨交易,正像大家理解的那樣,原油寶、紙原油、紙黃金、外匯買賣等,都是由商業銀行基於做市商模式向普通投資者所提供的交易業務。

關於期貨做市商業務的基礎知識我在文字裡就不普及了,大家可以聽音頻。

總之,我們可以對原油寶業務進行一下總結----請大家格外注意,以下內容可能對你們有一些參考作用和價值。

其一,原油寶業務是中國銀行自己的業務,並不是其他第三方、其他任何一個交易所、期貨公司的業務;

其二,所有客戶資金賬戶並沒有開在任何一個其他的交易所,而是開在了中國銀行;

其三,任何

客戶的所有交易都是按照中國銀行的自主報價以中國銀行作為唯一交易對手發生的,並沒有和任何的其他的境外的交易所、投資者去發生任何關係。

綜上所述,該產品是中國銀行的、相關報價是中國銀行的、交易賬戶是開在中國銀行的、客戶唯一的交易對手是中國銀行,由此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

這項業務的一個至為關鍵點在於,所有該業務項下所產生的問題,都應該在客戶與中國銀行之間、在該業務的框架之內進行解決,而不涉及任何第三方、第四方。

二、中國銀行沒有進行及時強制平倉是否是合理的?

根據協議規定,當保證金充足率不足20%的時候,中國銀行要對客戶的賬戶進行強制平倉。

但是就對原油做多客戶而言,只要原油價格是在0以上,其保證金充足率在任何時候都是100%,因此正如中行解釋的那樣,只要油價不跌破零變成負數,

任何一個交易員和系統的都不敢對客戶的做多的賬戶進行強制平倉,這樣的解釋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當負油價發生時,中行為什麼沒去強制平倉呢?

中國銀行的解釋是4月20日當天針對5月份原油合約的交易,其交易時間是從早上的8點到晚上22點結束。

22點之前,油價還是正值,但22點之後, 5月合約就停止報價了,合約的交易也就隨之終止,所以也就不存在中國銀行強制對客戶賬戶進行平倉這麼回事情。

根據中國銀行與客戶的協議對於中國銀行的上述解釋,我認為是相當合理的,大家記住----中行沒有對客戶賬戶進行強制平倉這一點是相當合理的!

而恰恰正是因為這一條的相當合理,對於投資者而言才是至關重要和非常有利的!

三、對客戶未平倉合約以負油價結算並追討客戶所欠鉅額保證金是否合理?

以下內容,是關鍵中的關鍵。

中國銀行以負油價對於5月份未平倉的客戶剩餘合約進行了軋差清算或移倉處理,由此使得眾多客戶賬戶不但鉅額虧損而且倒欠銀行鉅額保證金,最後中行依據協議對保證金進行全額追繳和扣劃。

中國銀行這麼做是否合理?

根據協議第九條:

甲方(投資者)續做原油寶產品時,甲方可以在合約最後交易日(4月20日)最晚交易時間(北京時間22:00)前對合約發起交易,並修改到期處理方式,即在合約到期處理日,乙方(中國銀行)將按照甲方指定的方式進行到期處理。

1、軋差清算

合約到期時,若甲方賬戶中仍有未平倉合約餘額,甲方則按照

乙方公佈的結算價辦理結算。

乙方將參考當期合約結算價平倉甲方該合約餘額數量。

2、軋差結算

合約到期時,若甲方賬戶中仍有未平倉合約餘額,則參考乙方公佈的合約結算價,進行到期移倉交易。即:參考當期合約結算價平倉甲方持有的全部當期合約釋放的保證金連同可用保證金開倉……

一切慘劇的發生,都是因為這一個概念----結算價!

由於中國銀行在隨後公佈的4月20日原油寶結算價是-266元人民幣,因此,大量投資者不但保證金賠了個精光,還倒欠銀行成百上千萬人民幣,這讓很多人完全崩潰了!

我們來看一下當天市場發生了什麼:

4月20日晚上22點時,WTI原油國際價格應在11美元的正值附近。隨後北京時間

21日1:00左右開始跌破,此後是一路大幅下跌並一度下探-40美元低點,在美國市場收盤時價格在-13美元附近。

根據中國銀行和美國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共同確認,美國時間4月20日也就是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4點左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最終原油結算價是-37.63美元,摺合人民幣大概就是-266元,也就是中國銀行向客戶報出的5月合約結算價。

綜合以上情況,根據協議規定、市場價格,似乎就像當前輿論所流行的說法,中國銀行整個操作過程無懈可擊、沒有任何問題。

就像我們前面所說,整個事情的核心其實就出現在結算價上面,如果沒有-266元人民幣的結算價、也就是-37.63美元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原油結算價出,投資者就不會出現保證金為負數倒欠錢的情況。

好,關鍵問題來了,我們來看一看,什麼叫做結算價?

所謂結算價格是針對期貨交易特有的一種價格,它是指在某一個期貨品種當個交易日結束以後,對於投資者未平倉的合約,進行當日賬戶浮動盈虧進行結算的基準價,以衡量是否應追加保證金或者其他事項。

結算價是如何產生的呢?注意,這一點很關鍵!

結算價格是當日易結束之前,對當日期貨合約所有成交價格按照成交量進行加權平均所算出來的價格。

什麼叫當日?就是當天開始交易知道結束交易之前都叫做當日,對於中行原油寶5月合約的到期日當日就是4月20日早上8:00至晚上22:00。

注意結算價至少要有兩個變量,一個當天成交的所有價格,另一個就是不同價格的成交量。

結算價是根據上述變量所計算出加權平均值,這就會產生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結果,當天的

結算價不可能高於當日最高成交價或者低於最低成交價,其數值應該在兩者之間。

對於中國銀行原油保5月合約而言,“當日”就是4月20早上8點到晚上22點

那麼,在這個時間段之內, WTI原油價格最高大約是在17.8美元左右,而最低是在10.77美元左右,相當於人民幣大約是120-77元區域。

依據結算價的最基本的概念和簡單結論,4月20日中行原油寶結算價不應該高於人民幣120元,同時也不應該低於77元。

那麼-266元的結算價從何而來?

中行說,這個價格是根據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

在北京時間21日凌晨四點左右收盤時對全天交易價權平均計算出來的,也就是-37.63美元。

北京時間4月21號是中國原油寶和客戶的交易時間嗎?在此時間段投資者跟中國銀行發生過交易嗎?

顯然不是,顯然也沒有!

投資者與芝加哥交易所直接發生過交易嗎?我與芝加哥交易所之間有半毛錢關係嗎?

顯然沒有!

那麼憑什麼要拿一個遠在美國的與投資者毫無關係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結算價來跟投資者進行結算呢?

也許中國銀行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之間有交易,你們之間的交易結算價為什麼要算在投資者頭上?

這就相當於我跟你達成了一筆交易,我用5塊錢買你一個蘋果,然後你跟另外一個我根本不認識的人、在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更沒有任何參與的情況下達成了另一筆交易,你倒貼人家5塊錢,叫人家買走蘋果,然後你翻回頭來跟我說,我得退你錢、得賠償你?

投資者與銀行的交易,只與雙方有關,與任何其他第三方都沒有任何關係!

即使我們退一萬步,銀行可以單方面這麼規定,結算價就要以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的結算價為準,因為WTI原油交易在國際市場還沒有結束,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價格就應該算數,對此我可以代表投資者完全接受。

但是,另外個問題出現了----那麼為什麼過了4月20日22:00以後,當油價出現負值時,銀行沒有對投資者賬戶進行強制平倉呢?

如果承認芝加哥結算價有效,那麼是否應該意味著22:00以後的所有交易價格也有效呢?

在一個相同的問題為什麼存在兩套完全不同的標準呢?

這才是原油寶問題的

最核心之關鍵!

如果按照規矩採取同一標準,要麼不會有負值結算價,要麼會在負值時平倉,都不會出現鉅額倒欠的結果。

我們再退10萬步,即便以上這些都不成立,至少結算價的概應該是按照一個全世界通行的標準來去執行,不能憑空生造出來一個有利於銀行的來,“小法”要遵從“大法”,況且銀行並未對結算價進行嚴格定義。

所以,問題可以回到我們開篇所強調的:

原油寶業務是中國銀行的業務,原油寶報價是中國銀行的報價,原油寶投資者的交易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銀行,不涉及到任何第三方。

投資者關於原油寶業務所有問題都應該在原油寶這個產品本身的範圍內解決、解釋和處理,而不應該涉及任何一個投資者與其沒有任何關聯、瓜葛的第三方。

四、銀行紙原油業務有沒有與客戶對賭是否從中獲利?

原油寶以及其他任何商業銀行的紙原油,都是屬於銀行作為做市商所推出的產品,以銀行自有資金與客戶進行交易,在這個過程中做市商承擔風險的同時獲得應有的收益。

其中主要是平盤所帶來的風險和收益。

投資者交易零散、規模小,而市場實時波動,這就產生做市商可能無法順利在市場對沖手裡敞口所形成的風險。

有時做市商會因持有風險敞口而賺錢,有時則可能賠錢,具體情景有很多種,做市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主動持有敞口擴大收益。

細節大家可以收聽音頻,在此不做贅述,但作為專業金融機構,銀行大概率不會像那些野路子的地下保證金交易那樣與客戶對賭。

這一次原油寶事件銀行究竟對所持敞口進行了怎樣處理不得而知,但是根據我的經驗猜想,非常大的可能性是在4月20日的22點之前就把相關頭寸平掉了。

五、原油合約到期之前究竟如何換月、移倉是合理的?

中國銀行把移倉設置為最後一天有其考慮。

一般情況下來講,當某一合約臨近到期時,與相鄰最近合約之間的價差會逐漸收窄變得越來越小,也就會使移倉變得相對比較平滑,但這僅僅也是通常情況下,非常情況就不一定了,譬如這次原油5月和6月合約。

那麼是否就意味著最後一個交易日去進行移倉換月是比較合理的,其實也不盡然。

金融交易流動性是相當重要的。

對於商品期貨交易,大多數投資者都避免到最後交易日才去進行平倉交易,因為越臨近到期,流動性就會越差。

在期貨交易中,有所謂主力合約的說法,當某一合約成交量和持倉量都比其他月份合約高時,就被稱作主力合約。

WTI原油5月份合約持倉量和交易量是從4月初開始明顯下降,而同時6月份合約持倉量和交易量開始明顯的上升,人們從4月初開始以6月份的交易為主,到4月的15號,6月份合約的交易量和持倉量已經超過了5月份,所以6月份合約就成為主力合約,這個時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大多數的未平倉合約投資者的都已經完成了它移倉換月。

移倉換月是從4月初開始陸續展開的。

期貨投資者的移倉換月由自己來去掌握,銀行系紙原油由協議規定。

移倉換月的設定應該綜合考慮市場流動性和價格的問題,總體來說,對於銀行系規模較大的情況,應該是趁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時儘早換比較合理。

六、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修改交易規則是否合理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這個問題我想有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要搞明白,這一次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改變的是系統報價的功能,而不是改變報價規則

誠然,從來沒有規定過商品可以出現負值的報價,但是同樣也從來沒有規定過不能夠出現負值的報價

。法無禁止皆可為,從法律和規則層面交易所不存在什麼問題。

第二,現在的期貨就是未來的現貨。

此前美國一些內陸油田由於倉儲耗盡,已經出現了倒貼錢讓人把油拉走的這種情況,也就是在實際的現貨市場出現了負值交易負油價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期貨市場是發現價格反映市場的,也出現負油價不是順理成章的嗎?這完全更符合市場的基本面。

如果不允許負油價的出現,也就剝奪了那些希望倒貼錢出脫自己手裡多頭部位的投資者的機會,他們最後不得不去進行實物交割,而實物交割對於他們來講將是一場災難,不但成本遠遠要高於倒貼錢,甚至對根本就是一個沒有辦法去完成的事情。

七、為什麼原油會出現負油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惡意投資割韭菜?

由於在最後時刻的買盤相當稀少,所以可以說這次的負油價主要是由於基本面來驅動的,惡意投機在裡面站的比重不大。

負油價的產生是因為石油產量太高,而且這些油產出來以後沒地方存放。

八、既然原油沒地兒放把油井龍頭關了不產油不就完了嗎?

說起來確實簡單,不過做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油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叫做自噴井,中東、俄羅斯大多數都是這類;另外一種叫水平井,美國頁岩油基本屬於這種。

前者關一次井再重開的損耗相當大成本也相當高,因此有一些油田寧肯便宜賣油倒貼,他也不願意去關井;後者則更要命,關掉以後基本這個

井就廢掉了。

九、當前的其他原油產品還存在什麼風險?

原油大跌至二、三十美元,對於投資者而言確實相當具有誘惑力,再加上整個輿論的炒作,一些人不管是有沒有做過大宗商品投資、懂不懂期貨、對石油瞭解不瞭解的人都站出來大喊大叫,什麼原油價格絕對不可能低於20美元、現在是抄底原油的大好時機、過兩年我們財富自由翻幾番等等,著實刺激人們的神經。

一大批根本對原油一無所知的投資者紛紛大舉抄底原油,尤其是歐佩克+和美國等國家達成了石油減產協議後買盤更加洶湧。

今年一季度不只原油期貨、紙原油吸引了非常多的散戶追捧,與一些原油掛鉤的基金也是錄得了鉅額資金流入,規模增長10餘倍。

正是這些與原油掛鉤的ETF面臨著非常之大的風險。

以南方原油ETF為例,其主要持有11支境外原油etf,其中持倉比例最大的就是這段時間的大家非常熱議的USO,它的權重是18%,前四大持倉ETF權重分別是18.2%、17.8%、33.61%和10.81%,也就是加起來大約是60%的權重。

我對這11支境外ETF以及南方原油ETF從2月20日到現在的表現做了一個詳細統計,結果讓我大吃一驚。

按照權重加權計算平均以後,南方原油所持有11只境外ETF從2月20日到4月24日淨值下跌了61.16%,而同期南方原油ETF淨值只下跌了28.66%,換句話說,南方原油ETF比它持有的所有資產的的實際價值足足溢價了53%!

同時也就使得南方原油ETF與它最重倉的USO之間的淨值之比躥升到了通常的3倍多!

如此高的溢價都是我們散戶投資者抄底所做出來的貢獻。

接下來南方原油ETF的淨值迴歸幾乎是可以肯定的事情,其他原油ETF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相似問題。

因此,當前這些基金的投資者面臨著非常大的風險,趁著還有流動性、還有溢價,儘快脫身為妙。

十、這次負油價事件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什麼?

第一,學會敬畏市場,沒有一顆敬畏之心,遲早是要後悔的。

第二,學會了解市場、瞭解產品、瞭解風險,不瞭解的事情不要去碰。

第三,契約精神,風險自擔。法治社會、打破剛兌,沒人為你兜底。

第四,嚴肅認真,你對財富不認真,財富就對你不認真。

這一次負油價可以說是一次非常鮮活的風險教育。

十一、負油價會讀未來產生什麼影響?

從長遠來講,低迷的價格定會改寫整個世界原油格局,美國頁岩油遭遇重創甚至致命打擊是難以避免的。

原油問題的解決是美國撤出中東轉移戰略重心非常重要的原因,那麼現在原油問題又回來了,他會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家發揮想象力吧!

總之,負油價降可能成為全球能源格局、能源戰略甚至政治格局重寫的一個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