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導讀:從被趕出家門,被販賣到美國北部寒冷偏遠、盛產黃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隻拉雪橇的狗。它沒有家,卻渴望家,更渴望在偌大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電影《野性的呼喚》根據傑克·倫敦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開頭是一隻活潑亂跳的狗狗,它的名字叫巴克。它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隻愛犬,經過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國南部加州一個溫暖的山谷裡。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巴克以為人類會喜歡它的真實,它的可愛,可人類始終不會理解它的想法,甚至只把它當成一隻狗。它闖禍了,就把它關在門外。這已經不是一次被關在門外了。外頭打雷了,下雨了,可主人還是不理會它,它餓了。

狗販子的出現,用一塊麵包就把騙到了美國北部——阿拉斯加。巴克知道自己離家越來越遠了,為了生存,為了不再被棍子打,它選擇屈服。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成為雪橇狗,是巴克改變的一次重要的經歷。

在雪地上馳騁應該是巴克從來沒想過的,成為狗群的帶頭領袖,也是巴克更未想過的。以前的它一直在為博取到人類的喜歡而努力著,忘了自己真正的樣子。而在阿拉斯加的這段經歷,它總會在想法出現分岔時,總在困難面前想要退縮時,它內心裡的信念——狼,出現了。是它的信念指引它繼續向前走。

巴克和我們一樣,都在努力地討生活。

在巴克被帶到阿拉斯加後,經過訓練後成為了真正的雪橇狗,便開始了它的工作。

在雪地上奔跑,巴克感受到了自由,但也有它無可奈何的時候。

哈爾是個淘金者,他對金子的瘋狂程度超過了對生命的敬畏。他想利用巴克為他開闢淘金的道路,而此時正是要到春天的時候,現在進山,山雪會融化,人和狗都會有生命危險。

哈爾不顧桑頓的勸阻,甚至覺得桑頓就是要跟他搶金子的人。他對巴克怒罵,對巴克踢打。當他掏出了棍子時,巴克的眼神充滿了恐懼。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他認得,那是他第一次離家,第一次反抗之後被棍子甩了一棍,很痛,很無助。這一次他想反抗,可雙腳有點猶豫。此刻,桑頓出現了。桑頓的出現並未讓狗們得到幫助,並未讓哈爾停止瘋狂的舉動。

他們進山了,房頂上的雪一次又一次掉到了地上。桑頓決定進山。

山的那邊,狗們體力不支,雪的融化也正在進行著。哈爾摔倒在地,氣急敗壞,掏出槍想要斃了巴克,桑頓出現了,救下了巴克。

哈爾象徵著在上司底下工作的打工者,不敢違抗上司的命令,卻只能將氣撒到弱者身上。此處,哈爾時工人階級。

狗們無法反抗哈爾的暴行,只能耷拉著耳朵忍氣吞聲地幹活。此時,狗們代表了工人階級,哈爾正是那些壓榨勞動人民血汗的資本家。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身為打工者,在這麼大的社會里,每天都像狗一樣生活的工人階級努力為“資本家們”幹活,小心翼翼地,生怕哪天出了差錯,會丟掉那份維持生計的工作。無論多辛苦,多努力,卻從未得到“資本家”半點同情,痛苦而不容易地生活。

善良的回報是同等的,你給我一個家,我陪你看星月

這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是巴克在受到了人類的虐待後,還願意相信人間有愛。

在小說中,巴克是一條狗,作者傑克·倫敦用擬人的方式,擬人化了它還有周圍的環境。用巴克的雙眼看這個世界的寬廣,還有人類的好壞,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冷酷的現實,還有“優勝劣天,適者生存”的現實。

巴克渴望自由,但它也渴望歸屬。憨憨的外表,藏著一顆熱熱的心,它用這顆熱熱的心去對待身邊的狗群,獲得了它們的尊敬。它用這顆熱熱的心去對待人類的憤怒,最後換來了一頓毒打,辱罵。

在我以為它可能不會再相信狡猾的人類 時,桑頓的出現,讓它得到了愛,得到了一個家。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有一天,桑頓和巴克在河邊戲耍。這時,出現了一隻白狼,那是在巴克遇到危險,遇到困難時出現的一隻狼。

在得到了桑頓的允許後,巴克開心地衝向了白狼,白狼對它兇了一頓,然後跑不見了。從此後,巴克就懷著心事,希望能再遇到白狼。

白狼的出現喚醒了巴克的信念,也提醒著巴克,那才是它的歸屬。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桑頓知道巴克終有一天會離開它,但沒想過這天會這麼快到來。

隨著巴克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時,桑頓等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晚。有一天,白狼來到了桑頓和巴克住的屋外,巴克望了望桑頓,又望了白狼。桑頓說了一句“去吧...”巴克跑向了白狼,桑頓還想說句“記得回來...”但巴克沒有聽到。

桑頓把口袋裡的金子扔掉一些,只留了一點在身上。他慶幸巴克找到了同伴,獲得了生存技能,他之前還擔心,如果巴克跟他回去,該怎麼在人類世界裡生活,現在,他不用擔心了。

當桑頓告訴巴克說,他要走了。我看到了巴克的眼神裡滿是不捨,然後倒在了桑頓的腳邊,他們的面前是一片星空。陪伴是一句最長情的告白,巴克對桑頓來說,是家人,而桑頓對巴克來說,何嘗不是。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當我出去上班時,我知道家裡的兩個小傢伙(兩隻貓,我經常叫它們小傢伙)會守在家裡,等著我回來。

當我回到家,一打開門,便聽到了它們的喵喵聲,呼喚著我,彷彿在說著“你回來啦,等你好久了。”

我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可它們會用它們的方式表達它們的愛。我一直相信,你對它們的好,它們是知道的。萬物有靈,都是一種奇蹟。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不管經歷多少苦難,別忘了初心,一定要成為自己的主人

巴克剛開始的願望,應該是想擁有一個家,一個可以為它遮風擋雨的家,一個可以容納它的任性,容納它的弱小的家。但最後是它獨身在冰天雪地裡,挨餓受凍。

所幸它的信念,指引它成為一個保護它自己的神。

原本它的主人是人類,它也一直在等著哪個人來成為它的主人。也許它從來都沒想過自己也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發生在巴克身上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會幸運地一生順利,總會有小波小浪。巴克天生就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羞恥心和正義感。在它的同伴的糧食被搶走時,它會把自己的糧食送給它的同伴,然後走開,這是大公無私的愛,這也是我們人類需要學習的。

它雖然是一隻狗,卻也是比它周遭的人更具人性。在它和哈士奇爭鬥過後,成為了狗們的領袖,它是驕傲的。突然有一天它的一切被拿走了,並沒有暴躁,失落,而是它深知它是帶頭的,它需要照顧好狗們。

這些經歷摧殘著它,但它在這其中給成長,變得越來越強壯。

最後,它成為了自己的主人,做了自己。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END——

最喜歡小說中的一句話:

“要麼取得支配權,要麼被支配。仁慈是懦弱的表現,仁慈不存在於原始生活之中。仁慈會被誤解為恐懼,一旦被誤解就會導致死亡。”

在優勝劣汰的競爭社會中,不想被淘汰,就得不斷往前。

《野性的呼喚》:巴克,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隻狗,而我看到了信念

但說到最終,還是要拿到主導權,成為自己的主人。

一部很好的小說,加上一部很精彩的電影,值得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