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近日,“中行原油期货”的暴雷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不是研究金融的人,但也同样对于“一夜之间造成300多亿的损失”感到十分震惊!

4月20日,美国5月WTI期货收盘价暴跌309.63%,每桶原油价格竟然达到了负数(-37.63美元/桶)!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持有“原油宝”期货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不仅本金全无,而且根据期货协议,还要倒贴银行数倍的金额。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我呢,并不是专业的金融专家,也没法从金融角度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分析。

但是这次事件却让我想起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而这场引爆全球的经济灾难最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繁荣阴影

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依靠“柯立芝繁荣”发展起来的金融业在政府自由放任的宏观政策下肆意膨胀,许多美国人怀着一夜暴富的心态疯狂进行股票投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自己的实际资产进行抵押换取借贷资金来换取股票市场的繁荣。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在总统胡佛“家家锅里有只鸡,家家车库有辆车”

的刺激下,大量的商品开始积压,这对于在金融投机方面达到癫狂程度的美国来说,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距离“黑色星期四”就差临门一脚了!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暴跌!跌落的幅度甚至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都来不及作出反应,暴跌仅仅过了10分钟,排山倒海般的股票抛售向美国股票市场袭来,一开始沉浸在“大繁荣”下的美国人都以为这只是个突发事件,他们相信如此繁荣的美国很快就能平息这场波动。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然而,当数家大财团联合拿出2.4亿美元救市也未能挽回局面后,美国人慌了!三天之后,更多的股民开始抛售股票,股票市场几乎全部被抛售位占满,在崩盘的一周之内,数千家公司和企业纷纷破产,甚至还包括很多银行。

经济灾难

突如其来的股市崩溃首先引发的便是大失业,因为成批量的公司、工厂倒闭,许多工人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再加上之前因为投机取巧而欠下的高额债务,一时间,有许多人都选择跳楼自杀,甚至在华尔街都能时不时看到坠楼而死的尸体。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这还只是对内所造成的的影响,在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的“泡沫繁荣”促使许多欧洲国家纷纷向美国申请经济援助,彼时的欧洲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资金的流入使得欧洲各国纷纷向美国看齐,这也给后来美元作为世界流通货币奠定了基础。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在大萧条来临之际,是否是世界流通货币并不重要!

华尔街股市的突然崩盘使得美国许多外资开始紧急回撤,来不及回撤的企业纷纷倒闭,这就让原本处在复苏阶段的欧洲经济一下子失去了支柱,欧洲各国也开始面临和美国一样的经济灾难,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后重建更是让欧洲各国的境地雪上加霜。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国家若失去了经济的基础,那么一切就会变得很混乱,就在欧洲各国忙于筹措资金来缓解国内压力的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主义悄然盛行。很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包括远东地区的日本都被法西斯主义所控制,一场由经济灾难所引发的人类浩劫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当然,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场浩劫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于战争的经过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场“经济大萧条”本身。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经济灾难呢?

首先,这场“经济大萧条”其实就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前身。就资本主义科学规律来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其实是必然的,所谓的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所产”和“所需”无法匹配起来。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例,一战之后,欧美国家开始意识到深度合作的重要性,而美国凭借先进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能,这就使得美国国内的商品需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饱和。

虽然自己国内不需要了,但是并不意味着生产就要停止,因为资本运作的关系,生产活动还是一如既往,那么消耗这些商品就得依靠国外的市场,国外的市场是指哪些呢?那自然就是欧洲、美洲以及部分亚洲地区!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可是,要论发展,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进行工业化的进程,欧洲老牌列强自然不必多说,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而俄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步入工业化的过程中,当自己生产的商品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时,对外进口就会大大减少,尤其是农副产品!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美国来说,一方面是出口的需求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国内的需求也达到了饱和,但是为了维持“柯立芝繁荣”的假象,工业化生产是绝对不可以停止的。毕竟只有工厂不断地生产才能给人一种经济繁荣的错觉,你见过哪个经济繁荣的国家工厂停工的?没有吧!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然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倒牛奶理论”了!

我记得就在本月,美国的奶农也遭受了重创,数百万加仑的牛奶被倾倒至下水道。

从人道主义观点来看,这确实没法理解,为什么宁可倒掉,也不愿意送给穷人呢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经济危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饱和,意味着消费能力降至冰点;而如果把商品再送给穷人,所引发的后果就是再也没人愿意去消费了,全都在等着政府的救济。

要知道,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如何刺激消费并且将商品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举个例子:经济危机前,一瓶牛奶5元;经济危机时,一瓶牛奶5分。


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对市场进行评估,要搞清楚在5分和5元的价格差背后,到底有多大的产品剩余,只有销毁了这些剩余产品,才能保证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然,这是一般化理论,也是我的一些个人理解,可能并不是很全面,但是确实是背后原因的一部分。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彼时的美国可以说是已经“触底”了,几乎每一个美国人的脸上都刻着“绝望”二字。1932年,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对手胡佛,顺利成为了美国总统,而他接下来的举措成为了美国“触底反弹”的关键——

“罗斯福新政”

关于“罗斯福新政”,由于措施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挑一些比较重要的来了解。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首先,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政府征召人员兴建公共设施”,在此之前,美国的大多数工人阶级都是给资本家打工的,因为资本家遭受了经济危机,使得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下岗失业就意味着丧失消费能力,这对于恢复市场显然是不利的。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而这个时候,以政府的名义征召这些下岗工人为政府打工,政府出钱来维持失业人群的消费力,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市场能够恢复的基础,虽然并不会一蹴而就,但至少比在家等死强吧!

而这些政府兴建的项目也很有针对性,商品生产肯定是不能去做的,毕竟本来就已经供过于求了,那么所能做的必须是跟商品无关同时又要能消耗剩余产品的事情——公共设施。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你看啊,公共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这样就解决了失业问题,而这些工人每天劳作需要消耗物力,那么就会同时解决商品剩余的问题,再者,工人有了薪水,就会慢慢恢复对于商品的购买力,对于恢复经济来说,可谓是一举三得。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如果说罗斯福的新政恢复了民众对于美国政府的信心,那么他关于货币支付体系的改革则是恢复了世界对于美国的信心。

1936年9月,英法美联合发表了《三国货币稳定协议》,协议规定:法郎贬值30%,美元固定在黄金平价的60%,英镑类似。而后又在二战末期,制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为可以直接和黄金挂钩,成为了世界货币的霸主。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货币体系对于“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了!

在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霸主之前,英磅一直是世界货币支付的核心,这得益于19世纪末开始的金本位制度,而英国恰好是第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在金本位制度的调控下,实行金本位制的货币价值高而且很平稳,毕竟黄金的价值不会像货币一样波动很大。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当用某种特定的比例来规定黄金和货币之间的关系以后,黄金就成为了“钱”的本体,而货币就成为了这个本体的代表,因为黄金是有限的,而货币则是人为制定的。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这样的货币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容易形成单一的货币流入和流出。

什么意思呢?假如有一个遵守金本位规则的国家需要进行外汇兑换,那么当黄金有限时,它可以直接兑换成同等比例的英镑,所代表的经济效益其实是一样的,那么,这样一来,拥有英镑发行权的国家就容易成为世界的核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二战之前,英国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但是,这也有一个很大的先决条件——必须遵守金本位

。然而,一战的到来使得各个国家都急需筹备军费 ,这种相对死板的货币体系对于军备整顿来说极为不便,所以在一战之后二战之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放弃金本位,而采用“金汇兑本位制”。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和前者相比,“金汇兑本位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需要有实际的黄金数量作背书,只需要有代表相应黄金数量的外汇即刻。

举个例子:在“金本位”下,我要兑换100元黄金,那就必须要有100元价值的实际黄金储备;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我要兑换100元黄金,只需要有能代表100元黄金价值的外汇就可以了。

以小见大——90年前的“美国大萧条”,我们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面积的通货膨胀,英镑贬值到只有正常水平的十分之一,再加上世界各国纷纷向英国进行外汇挤提,以英国为主导的“金本位体系”算是彻底崩溃了,世界货币制度也陷入了一个十分混乱的漩涡,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同时期民国所发行的金圆券就明白了。


距离“美国经济大萧条”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稳定是世界和平的基础,我们应该从“美国经济大萧条”中学到点什么了!

就拿股票市场来说,保持股市的稳定是基础,股市应该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发展,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追求“泡沫经济”而引发的股市振动,作为股民,也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被“虚高经济”冲昏了理智。

总之,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经济稳定发展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