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货源颇为“讲究”,仓库地址定期更换女网红造假售假,涉案6000万元

  原价数万元的名牌大衣,只卖一两千元,甚至几百元。低价的背后,是一个公司化运作的造假售假团伙。  

  近日,平湖市警方公布了一起跨省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服饰案。

  网红带货, 挖出一条犯罪产业链

  去年10月,平湖市公安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某微信公众号上存在大量销售假冒“LV”“GUCCI”等国际品牌服饰的情况。

  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为微博网红A某,微博粉丝有6万余名。A某通过照片等形式展示涉案假冒服饰,销售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存在重大售假犯罪嫌疑。

  依靠低廉的价格及网红效应,A某销售的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交数量不断增长。警方遂对此立案侦查,通过证据固定以及相关品牌商鉴定,确认所售服饰均为假冒品,并逐步循线挖出产供销“一条龙”犯罪跨省产业链条。

  狡兔三窟,

  为避风险常换收货点

  经查,A某早年从事模特行业,在某网络销售平台做过服装模特,积累了一些客户,在圈内小有名气。2017年,A某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并找来朋友为她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货源。

  A某的公司选择货源颇有“讲究”,对质量有一定要求,还会考察仿冒细节。2018年8月,A某的朋友主动联系上在海宁从事个体服饰贸易生意的俞某、周某夫妇。经过一番商谈,夫妇与A某成立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后,A某的公司负责拍照、推广,并在公司自有的微信公众号上销售。买家下单后,A某的公司会先指令俞某等人,用快递发货到某指定物流收货点,而后由公司安排专人将货品运到仓库,再由仓库工作人员统一发货至买家手中。为规避风险,仓库会定期更换所在位置。

  而俞某等人在收到公司提供的销售数据后,与自己通过微信销售的情况汇总,再委托第三方生产商桐乡人黄某某的服装公司对商品进行加工。

  集中收网,

  大量制假物品堆积家中

  11月21日至23日,嘉兴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与平湖市公安局多个部门联合作战,出动80余名警力分赴海宁、桐乡、东莞、张家港等地,在当地警方大力协助下,集中开展收网行动,破获该案。

  截至目前,警方已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个,关停专业“网红”网络售假公司1家,缴获假冒“LV”“GUCCI”“Moncler”等国际品牌衣服600余件,制假衣服面料500余米,以及大量制假吊牌、商标等涉案物品。全案涉及金额6000余万元。

  经查,仅去年2至10月,俞某等人通过制售假冒上述品牌衣服,累计获利100余万元。

  警方提醒: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不要贪图便宜,以免成为假货销售者的目标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