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以诗为词,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

对于宋词的影响,无人可与东坡相比。而苏东坡影响词坛的具体功绩,则有两个人的话说得最贴切入木。一为王灼,他说:“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另一个是胡寅,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说得多好,痛快淋漓地把苏词旋风般的颠覆能力揭示无遗,苏结束并开创了一个时代。

​苏东坡以诗为词,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

苏东坡

​苏以诗为词,凡山水、田园、怀古、咏史、悼亡、送别、咏物、怀人、田猎、纪游,无不以词表之,且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关于东坡词,有太多的话题可叙,此处只想从一首咏物词来看看坡翁超逸的词才。东坡友人章质夫曾有一首调寄《水龙吟》的咏杨花词,一时传诵京城。词曰: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东坡以诗为词,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

词意境

此咏柳絮词上半阕写柳絮因风起舞之状,飘临深院,散入珠帘,款款有致。下半阕写闺中玉人梦觉嗔怪柳絮沾了春衣,又写其见蜂儿、鱼儿嬉柳絮之景,勾起一腔闺怨。这是一首不错的作品,见出作者对柳絮观察的细致,摹状的巧妙。但转入闺怨似显牵强,也有点落入窠臼。东坡见此词后,兴之所至,和了一首。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东坡以诗为词,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

词意境

苏之和作,一读即会为其才气所慑服。古人把柳絮当作花,又觉得不像花,所以并不怎么珍惜它。对它的这种生存状态,东坡充满了同情,因此,“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语调悱,似是对杨花而语,又含有杨花自叹的悲婉。更令人感到此中似隐隐还有些言外的寄托。“抛家”数句中,“无情有思”之判断是对章质夫“今无才思”说提出的不同看法,用“思量却是”的语气,似是与章商量,实际上更显出其对柳絮的牵系情感。这样一来,让人感到章原作那种客观的描画显得有些情感淡漠了。苏词接下三句借柳条、柳叶喻女子“柔肠”、“娇眼”,十分贴切自然,又显得风姿绰约,这对丰富“似花还似非花”的柳絮形象起了极佳的帮衬作用。随之而起的“”,更属妙想天开。“

莺呼起”既与柳絮飘拂、莺飞燕舞的眼前景相符,又呼应章词中“莺忙燕懒”之句,更是唐人金昌绪“打起黄莺儿”五绝的巧妙点化,令人拍案叫绝。

​苏东坡以诗为词,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

词意境

下半阕别辟一境,从杨花飘尽写到“西园落红难缀

”,那是“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伤春情怀的叙写了,把杨花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宕开一笔后再收回,寻觅杨花遗踪。据说杨花入水而化作浮萍,故有“一池萍碎”之句,四字如画,又有一种催人泪下的感情上的震动作用。“春色三分”句也属奇想,结句更是点睛之笔。读东坡此词,随着飞舞的杨花,你便进入了一个绚烂的梦幻境界,为其纷至沓来的奇思妙句而兴奋、惊叹。张炎说:“后段愈出愈奇,真是压倒古今。”(《词源》)读完也许就会把章质夫的原词给忘了,不是章词不好,而是苏词太好了。

​苏东坡以诗为词,几乎在每一个题材领域都留下了杰作,甚至绝唱

杨花

而且坡翁此词用的不是供关西大汉唱的壮调,而纯是十七八女子的温婉音调,唱来却同样当行本色。这就是千古独步的东坡。此词一出,晁叔用即谓:“东坡如嫱施之天姿,天下妇人莫及,质夫岂可比耶?”近人王国维说得更妙:“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人间词话》)这种“喧宾夺主”实在是次韵和作史上所未曾有者,人们也许要为章遗憾,但实可不必。因为没有他的杨花词,哪来东坡的化工神品呢,章质夫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