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互為發展機遇 走新興大國合作共贏之路

文 / 本刊記者 吳銘

2019年中印兩國領導人在雙多邊場合舉行了四次會晤,一致認為中印互為發展機遇,是國際格局中的穩定因素,雙方要相互成就,“相互照亮”。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總值是639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

“印度企業十分看好中國這個大市場,希望更多印度企業抓住中國市場的歷史性機遇。”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總幹事阿杰·薩海近日表示,印中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中國日益成為印度商品出口主要目的地。

“新中國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吸引著印度企業。”薩海認為,越來越多印度企業看好中國市場,走進中國成都、昆明、上海等眾多城市。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大力推進的“印度製造”“數字印度”等經濟改革舉措得到中國企業積極響應,中國企業不斷加大對印產業園區、電子商務等領域投資,為印方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

在印度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下,據俄羅斯媒體援引印度《經濟時報》報道,2019年中國企業對印度初創企業的投資總額達到39億美元(摺合約270.5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20億美元的投資總額增加了將近一倍,同比增長了95%。

印度工商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薩尼認為,中國是印度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印方高度重視中國對印度經濟增長的貢獻。兩國深化務實合作前景廣闊,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看好中國市場歷史性機遇

印度各方積極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一個側面印證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除了派代表團參加,印度政府還組織上百家企業參會,涵蓋工業、旅遊等領域。在薩海看來,隨著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各國都不想錯過中國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越來越多印度企業到中國尋找發展機會。“之前往返於印中兩國之間的航班幾乎天天爆滿,絕大部分人都是去中國。”

“在國際貿易領域,任何一家企業選擇夥伴,首先會考慮營商環境和市場潛力,這正是中國的優勢。”中國消費市場的開放和需求的多樣化讓薩海印象深刻。中國和印度的產業具有很強互補性,印度企業希望通過開拓中國市場來促進印度產業提質升級。

近幾年印度政府實施“印度製造”計劃,不斷改善產品出口結構,從傳統的以農產品和鐵礦石等原材料為主,轉變為開始涉及機電、電子等中高端製造業。2018—2019財年,印度對華出口實現快速增長,目前出口總額約為170億美元,出口產品包括大米、水果和蔬菜等產品,未來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藥品、汽車零部件等。

“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中國企業來印度,帶來印度需要的技術、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未來,兩國經貿合作必將擁有更多動力、更廣平臺,實現穩步增長。”薩海表示。


中印互為發展機遇  走新興大國合作共贏之路


超2/3中國企業赴印投資實現盈利

為了進一步吸引外資,印度在2019年9月下旬就宣佈將企業稅率從30%降至25%,計劃最終將削減205億美元的費用。同時,為了讓更多海外資金流入,印度還放寬了外國投資規定。

目前有1000多家中國公司在印度開展業務,為當地創造了20萬個就業機會。超過2/3的印度赴華投資企業穩定盈利。

2019年11月中下旬,上汽名爵和比亞迪為首的6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宣佈,將繼續增加在印度的投資,預計在未來3—5年內將對印度市場投資約50億美元(摺合約351.87億元人民幣)。印度媒體指出,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將幫助印度汽車業免於陷入窘境。

不僅如此,中國的移動和數字優勢深深滲透印度經濟。

從移動方面來說,2019年,印度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美國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說,在印度市場上可購買的1.58億部智能手機中,約有1.14億部(即72%)是中國品牌。據1月份研究數據顯示,小米市場份額高居第一,vivo、realme和OPPO進入前五名。儘管這些品牌中的大部分進入印度市場僅有幾年時間,但其佔據的市場份額令人震驚。

聯想在計算機硬件領域是重量級企業;海爾在白色家電領域逐漸提升名次;華為在電信設備領域佔據牢固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5G技術方面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而這些只是面向消費者業務的情況,印度媒體指出,在企業層面,中國現在或許是印度企業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因為“通過戰略計劃和全球收購,中國不再是廉價且劣質產品的供應國,其企業已贏得世界的尊重”。

醫藥合作期待提質增速

3月2日,黑龍江珍寶島藥業公告,與印度藥企BIOLOGICAL E. LTD.(簡稱BE)簽署《供應協議》,BE公司指定珍寶島作為其生產的注射用達託黴素(500mg)產品,在中國區域的營銷、銷售和分銷的獨家經銷商。

中印互為發展機遇  走新興大國合作共贏之路

雖然該合作案例的金額並不算大,但無論對於BE公司還是珍寶島,這都是一次合作嘗試。據珍寶島公告,BE公司註冊地位於印度海得拉巴,是印度主要的製藥和疫苗生產商,擁有70年悠久歷史,是一家多產品、多核心和多市場運營的公司,主要產品領域包括抗感染、罕見病、呼吸疾病、胃腸道疾病等。達託黴素等注射劑產品已獲得美國FDA的仿製藥申請批准(ANDA)。

印度作為仿製藥第一大國,其出口藥品價值世界排名13,但出口量卻排到了第三的位置,對世界藥品供應舉足輕重。

經過較長時間的寬鬆專利發展期,印度製藥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基礎,2005年印度恢復對醫藥產品專利的保護。為加強國際合作與競爭,印度政府提出了打造“國際製藥研發與製造中心”的發展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激勵與支持措施,印度國內的質量監管體系逐步完善並接軌國際規範,更符合社會與產業需要。

相較以往,2019年的中國醫藥市場對印度藥企更加敞開了大門。據統計,2019年共有11例印度藥企入華案例公佈,涉及至少9家印度製藥企業,多為在印度排名前十的知名藥企。

2019年以來,印度藥企在華投資建廠、與本土藥企合資等新聞層出不窮。2019年5月,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和印度Alembic製藥、Adia製藥達成協議建立中國合資企業;西普拉於同年5月在上海設立獨資公司,兩個月後,西普拉子公司Cipla EU與江蘇創諾製藥有限公司達成協議,雙方共同出資3000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印度藥企Strides醫藥科學公司同樣選擇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擴展中國市場,2019年8月,四環藥業與Strides成立合資公司,從事藥品註冊申報及銷售業務,各佔51%及49%股權。

與此同時,中國的地方政府對於印度藥企在華髮展也在積極給予支持,反過來推進當地醫藥產業轉型升級。阿拉賓度繼與羅欣藥業成立合資公司後,又在泰州投資設立分公司。由阿拉賓度投資的龍象藥業泰州有限公司於2019年10月註冊成立,今年1月2日,泰州市計劃總投資600多億元的101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包括龍象藥業的藥品製劑項目。

去年年底,印度醫藥保健委員會主席桑杜表示,希望儘快落實相關政策,為中印醫藥合作提速。來自孟買和昌迪加爾的多位藥企負責人也表示,當前中印藥企在原料藥領域合作基礎良好,希望通過試驗區擴大成品藥貿易規模。

事實上,印度仿製藥背後,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程度也是非常高的。近3年來,印度製藥商從中國進口原料藥的比例接近七成。

而2020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工人停工、工廠停產,製造業陷入停擺,影響波及全球。印度也出現了原料藥短缺危機,近期印度政府還曾出動專機來中國採購原料藥。

如今中國非湖北地區的頭部原料藥企業都復工率較高。湖北地區的原料藥企也從3月初開始,恢復了30%—40%左右的產能。從3月10日開始,印度的一些製藥公司開始陸續收到從水路運來的中國原料藥。

清潔能源領域可優勢互補

2019年印度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清潔能源投資新興市場,這也是印度首次在這一領域排在全球第一。

印度政府有力的政策框架和豐富的產能擴張將印度從2018年的第二位升至2019年的第一位。印度政府設定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之一,到2022年實現175GW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其中100GW來自太陽能,風能60GW,其他能源15GW。

印度舉行了清潔能源發電合同最具競爭性和最大規模的拍賣,僅在2018年就採購了19GW的設備。

自2017年以來,印度可再生能源的新增產能已超過煤炭。雖然2018年新增2.3GW的風電裝機容量比2017年水平低44%,但太陽能安裝9GW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年,這包括公用事業規模,屋頂和離網容量。風電的下滑部分是由於市場從對上網電價的依賴轉向逆向拍賣。

近日,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部長塞恩表示,在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間,印度可再生能源項目吸引了大約1.34萬億盧比的投資。他表示,大多數可再生能源項目都由通過透明競爭性招標程序選定的私營部門開發商實施。

印度政府設定了到2022年清潔能源裝機量達175GW的目標,其中包括100GW太陽能和60GW風電。

塞恩補充到,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間,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量為8004.64MW,同比增長34%。此外,截至2020年2月29日,印度併網光伏裝機量已達35065.34MW。

“印度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而中國的太陽能資源利用技術很成熟。中印應該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增進能源領域的合作,相信這一舉措將會讓全世界受益。”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斯瓦蘭·辛格說。

電商合作日漸增多

作為中美之外最大的單一互聯網市場,印度被視為全球互聯網電商市場最後的藍海,也成為全球資本和創業者的掘金地。憑藉優質的供應鏈和電商運營經驗,中國創業者和資本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今越來越多的資本在印度匯聚,其中既有以Tiger、軟銀、紅杉、經緯、賽富為代表的國際化風險投資,也有以Kalaari、Chiratae為代表的本土風投機構,但後者數量和資金規模都比較小。此外,中國資本也活躍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順為資本、復興銳正、高瓴資本、啟明創投、晨興資本等都在印度有所佈局。

研究分析平臺Tracxn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印度創業生態系統的風險投資在2018年達到56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相較之下,2017年為30億美元,2016年僅有6.68億美元。

資本的迅速湧入,使得當地創業生態急劇膨脹,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觀察到印度創投市場的細微變化。

首先,融資金額在上漲,很多公司會融比較大的金額,一輪融資5000萬美元,2018年融到1000萬美元就算不錯了。其次,估值在上漲,一年前估值不到1億美元還比較普遍,如今越來越多公司估值在百億美元。第三,融資頻次在增加,初期賽道一年融資三四次的現象也開始出現。退出則主要以上市、被收購和將老股賣給PE等偏後期基金為主。

從投資領域來看,資本聚集於電商、泛娛樂內容、O2O、移動支付等,其中Copy China to India是不少資本偏好的類型。無論是中國的創業公司出海,還是當地創業團隊複製中國模式,黃佩華認為中國創業者在運營經驗和技術方面具有優勢,除了錢之外,不少印度創業者更希望從投資機構獲得中國互聯網發展經驗和資源協助。

在很多人看來,現在的印度是十幾年前的中國,人們期待同樣的互聯網創富故事在這裡發生,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前景風光無限也荊棘滿叢。

“印度的互聯網市場也經歷過高峰和低谷,2015年印度項目估值瘋狂,2016年估值有所回調。2018年估值整體比較合理,到2019年估值又開始上漲。新興市場經常會經歷這種週期,這也反映了這個市場還不是很成熟,是一個需要耐心的市場。”黃佩華表示。

“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注。”今年是中印兩國建交70週年,雙邊關係將面臨新的發展契機。相信中印有足夠的遠見和智慧,走出一條新興大國合作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