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曇花一現的"甘末爾計劃"

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為銀幣大名譽品,俗稱下三鳥幣,名列"民國銀圓十珍"之一,系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由上海中央造幣廠鑄制。該幣誕生的歷史背景源於"甘末爾計劃"。

隨著北伐戰爭勝利,國民政府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和經濟恢復工作,並開始著力整頓、統一混亂的幣制。民國十八年(1929年),確定上海造幣廠為上海中央造幣廠。同年二月,為建立一個完整的貨幣制度體系,特邀甘末爾等十幾位美國財經專家來華,成立中國財政設計委員會,負責制定國民政府財政方案。當年十一月,甘末爾主持的該委員會向國民政府財政部提交《中國逐漸採用金本位幣制法草案》,簡稱"甘末爾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就是建議中國實行金本位幣制,僅須規定貨幣價值單位而沒有必要發行金幣,等於是金匯兌本位制。草案制定發行代表黃金單位是信用銀幣(即其單位代表的黃金價值超過銀幣本身的材質價值),每單位含純金0.601866克,價值相當於0.4美元。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民政府決定採用"甘末爾計劃",嘗試推行金本位幣制,並向美國費城造幣廠定製整套金本位幣鋼模,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將製成的鋼模交由上海中央造幣廠開鑄了"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 ,隨即投放市場流通。然而,由於"甘末爾計劃"不適應中國的國情,遭到了全國金融界質疑與反對,國民政府被迫決定放棄金本位幣制的嘗試,宣告了"甘末爾計劃"流產,於是"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幣"不久即停鑄,故該幣鑄量稀少,存世極罕。

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曇花一現的

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實物正面圖

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曇花一現的

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實物背面圖

從理論上講,十九世紀後期,世界上主要國家已經相繼放棄銀本位而改用金本位幣制,所以"甘末爾計劃"推行,對當時的中國是有利的。但由於原本作為貨幣儲備的白銀大量流入市場,導致銀價急劇走低,而中國當時習慣實行的還是銀本位幣制,收付計價用白銀,遇國際收支,必須對黃金摺合結算。隨著銀價不斷下滑,中國在債務償還及貿易結算上蒙受巨大損失。"甘末爾計劃"低估了中國的貨幣傳統慣性和現行幣制雜亂無章的現實,並操之過急,故被迫流產。

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圖案構思巧妙,設計精美。其正面鑄孫中山先生側面像,富有立體感和神韻感,其背面帆船圖案揚帆起航,象徵中華民國,水面三隻飛翔的海鳥則喻示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引導前進,而前方噴薄而出、光芒四射的旭日既象徵國民政府旗幟的"青天白日"旗,又喻示前程一片光明燦爛,意蘊豐富而深長。

"甘末爾計劃"雖然在中國貨幣史上曇花一現,但最終成就了"孫中山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壹圓銀元" 在錢幣收藏界的大名譽品地位,確乎歷史命運的選擇。

知識分享 收藏乾貨 精彩不斷 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