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在一战二战中是什么角色?

吾为君犟


奥匈帝国是一战的始作俑者,德国是被奥匈拖入的一战。在一战中,奥匈与土耳其(一战时为奥斯曼帝国)主要的作战对像是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为了缓解英法的压力,与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同时作战,最终燃烧了自己。

在一战之前奥匈帝国就已经没落,行将就木之时,他们主动发起战争,以强调自己的存在感。但是他们在对俄罗斯和意大利的作战中,效果都不怎么理想,还差一点让俄罗斯军队给灭了,是在一战中负责给德国拖后腿的。

二战的时候奥匈帝国已经分裂,奥地利由于天然与德国的亲近感,纳粹上台之后,奥地利的激进分子趁机在国内作乱迎接德国,德国兵不血刃的接管了奥地利。战争之时是绝对小弟的角色,没听说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唐格林奇


奥地利在一战时期是大佬级别的存在,欧陆霸主之一,与法国、德国平起平坐。 但奥匈是个多民族的帝国,在19-20世纪这个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的时代里并不好过,内部凝聚力很差,所以等一战结束,加上民族自决浪潮的涌动,奥匈死的比谁都惨。

一战结束之后,奥匈情况看下图

然后奥地利本身就是大德意志板块的一部分,奥匈挂了之后分出来的奥地利就是个渣渣。且当时纳粹德国蒸蒸日上,奥地利民众也普遍希望大德意志统一,所以德奥就合并了。奥地利在二战中也是德国最忠实的狗腿子


疯狗的轻武


世界几个大国都有自己比较亲近的“小兄弟”。比如美国,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小兄弟”。比如俄罗斯,有白俄罗斯这个“小兄弟”。而现在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也有一个在世人看来比较铁杆的“小兄弟”,这就是奥地利。


照例先介绍一下两国的基本情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西北濒临北海,东北濒临波罗的海。德国北邻丹麦,东邻波兰,东南邻捷克、奥地利,西南邻瑞士、法国,正西邻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德国面积35.73万平方公里,地形北低南高,北部一马平川,南部是山区。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南部,是个内陆国,北邻捷克,东北邻斯洛伐克,正东邻匈牙利,正南邻斯洛文尼亚,西南邻意大利,正西邻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面积8.38万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山为主。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就贯穿奥地利境内,只有东北部多瑙河两岸有面积并不大的平原地区,首都维也纳就位于此。

在德国,奥地利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曾给德国带来巨大灾难的阿道夫-希特勒,其实是个奥地利人,他生于因河奥地利一侧的布劳瑙。而在奥地利,德国也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两国语言相同,历史又纠缠不清。两国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决定了两国关系的非同一般。

现在有人认为德国与奥地利这么亲近的关系,成为两个国家“有点浪费”,不如合并好了。有人分析过,假如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对德国是大有好处的。德国虽然北部临海,但德国的海岸线劣势较为明显。东部濒临的波罗的海其实是个内海,出入大洋并不方便。而德国西部虽然濒临北海,但西部海岸线不远处,就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德国要与中东、亚洲发生海上联系,出了英吉利海峡,还要经过英国控制一部分的的直布罗陀海峡,麻烦较多。

如果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德国就有条件绕开英吉利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了,经奥地利可就近进入地中海了。奥地利是个内陆国,德国如何从奥地利就近进入地中海?咱们看地图,奥地利的南边邻国斯洛文尼亚位于亚得里亚海的北端。别看斯洛文尼亚的海岸线只有47公里,但就是在47公里海岸线上,有一个非常优良的港口科佩尔。科佩尔港与奥地利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现在的科佩尔已成为中东欧国家(如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等)进入地中海并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中东、亚洲的重要港口。德国如果并入奥地利,就等于间接拥有了科佩尔这个重要的港口,不用再受英国、法国的夹板气。众所周知,作为岛国的英国,最害怕的是以德国为主导的欧盟(部分)统一,对德国“若有若无”的欧盟统一计划,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而法国,与德国并称为欧洲经济发动机之一,但也不希望德国过于强大,那会压倒法国的。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自然就是英国、法国限制德国重要的砝码。德国并入奥地利,就可绕过英国、法国“若有若无”的制约。当然,现在德国没有并入奥地利,依然可以使用科佩尔港,但如果并入,使用科佩尔港更加方便。

但对奥地利来说,加入德国当然也可以,但奥地利就失去了作为国家的主动性。“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道理,奥地利当然懂。而且,奥地利的经济非常发达,并不是很急迫地需要加入德国来提高自己的经济。2018年,德国的人均GDP为4.8万美元,而奥地利的人均GDP达到5.1万美元,比德国还高。

在欧洲还有两个类似德国与奥地利的国家,就是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这两个国家同文同种,是亲兄弟,连国旗都一模一样(为示区别,摩尔多瓦国旗多了国徽)。罗马尼亚的经济较为发达,人均GDP已达1.2万美元,而摩尔多瓦由于各种原因,经济落后,人均只有0.3万美元。所以,摩尔多瓦有很多人是愿意加入罗马尼亚的,但由于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摩尔多瓦至今未能如愿。

那么,德国想并入奥地利,能如愿吗?基本不可能。原因非常简单:各大国是不会同意已够强大的德国变得更强大的。美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斗的死去活来,但对德国并入奥地利一事,却保持了惊人的一致。

一百年前的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在法国巴黎开会,签约了《凡尔赛条约》。其中有一条,禁止(当时战败的)德国与奥地利合并。起因是奥匈帝国解体,德国希望并入奥地利增加实力,而当时的奥地利也愿意并入德国。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决定加入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法国吃够了德国的苦头,当然不会允许德国并入奥地利,否则以后够英、法喝几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不用说了,德国差点把英国和法国、苏联“打包团灭”,美国也被德国压得喘不过气来。二战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将德国大卸四块,以防德国将来再东山再起。不要说德国想合并奥地利会遭到各强国反对,就是西德在九十年代初想与东德合并,都遭到了巨大的阻力。

首先是控制东德的苏联,西德向苏联作出了巨大的经济让步,才换来苏联同意东德与西德合并。而西德还需要向西方(美国、英国、法国)做出让步,但英国对两德合并的反应极为强烈,处处设肘。不过,西德还是通过了美国的允许,与东德合并。但条约之一,就是德国承诺放弃二战时控制过的一些地方,其中就包括奥地利(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国想收复东德都困难重重,还想吞并奥地利?美俄英法,都不愿意欧洲再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四大国都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想与奥地利合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烦哥说球


奥匈帝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德国也曾经向他称臣,而在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当中,奥匈帝国则是德国的盟友、小弟的角色。

弗朗茨.约瑟夫统治下的奥匈帝国

弗朗茨.约瑟夫是奥匈帝国的缔造者,也是奥匈帝国的第1个皇帝,他的头衔除了奥地利皇帝之外,还兼任匈牙利国王。

  • 弗朗茨.约瑟夫统治下的奥匈帝国,疆域十分宽广,从捷克一直到波兰意大利,相当大的一块儿彊域都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1850年11月份,弗朗茨.约瑟夫利用武力,迫使普鲁士签订了条约,解散了德意志联邦,向自己俯首称臣。不过后来的普奥战争,奥匈帝国也遭受了重大打击,被迫退出了德意志。
  • 随着德意志联邦退出奥匈帝国,两者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德国在不断变强大,而奥匈帝国的情况却每况日下,最后为了保持对匈牙利的统治,奥地利和匈牙利经过谈判,双方成立一个联合体,弗朗茨.约瑟夫同时兼任这两个国家国王。

一战让奥匈帝国土崩瓦解

  • 弗朗茨.约瑟夫尽管一生当中在皇帝的位置坐了很长时间,但是却遭受了很多不幸,年仅两岁的大女儿早年夭折,儿子鲁道夫和情人私奔之后自杀,伊丽莎白皇后被他人刺杀,而他的弟弟也被暗杀,原本他的儿子鲁道夫被指定为王储,鲁道夫死后,侄子斐迪南被指定为王储,谁知道不久斐迪南夫妇最后也没有逃脱恶运,夫妻两个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被刺身亡,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约瑟夫的怒火烧向萨拉热窝,弗朗茨.约瑟夫决定向塞尔维亚开战,随后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法国俄国德国都相继卷入了这场战争。
  • 约瑟夫一手导致了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这时奥匈帝国实际上是有三个形态的政府,一个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还有两个地方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都有自己的首相,一会等等,虽然约瑟是皇帝,地位无比尊崇,然而很多时候,他的权利必然和奥地利或者匈牙利的权利产生冲突,而且不论是奥地利还是匈牙利,都会对约瑟夫统治下的中央政府的决定,产生很强的影响力。世界上第1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屡遭失败,约瑟夫干脆躲进了皇宫过去了,类似于隐士生活。
  • 约瑟夫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自己生活却十分简朴,到晚年的时候,每天仍然很早起来坚持工作,他很希望自己一手导致的战争停下来,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工作,想着战争能结束。约瑟夫死后,他把他的位置留给了卡尔一世,为了挽回战争当中的颓废局面,他亲自担任武装力量的统帅,然而这一切已经不可挽回,当战争的败局已经注定的时候,奥匈帝国国内的各个少数民族的领导者,就已经开始策划脱离这个帝国,所以随后协约国胜利之后,卡尔一世退位,奥匈帝国也四分五裂,长达600多年统治的哈布斯王朝也就宣告结束了。

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战胜国与奥地利签署了《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国家,和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的领土面积也大大的减小,此外土耳其也被刮分,保加利亚还失去了爱琴海出海口。

2战前后以及战争当中的奥地利

  • 实际上奥地利人最开始根本就没有民主这个概念,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在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德意志奥地利国内很多人一直想把自己国家并入德国,但是战胜国不同意,甚至不同意他的名字叫德意志奥地利,只好把名字改为奥地利共和国,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很多人想并入德国的想法,而德国也想把奥地利纳入自己的版图。
  • 1938年3月11日,就在德国人戈林下令入侵奥地利之前,奥地利已经成立了一个由纳粹主导的内阁,在德国士兵还没有进入奥地利的时候,其实奥地利已经在纳粹的手中了,所以德国进入奥地利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这次侵略性的进攻,事实上变成了一场胜利阅兵式的游行,3月12号希特勒 起草了一份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方案,而这个方案最后变成了法律,事实上奥地利在法律上已经不在了。
  • 实际上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由于它在1943年之前,他的相当大一部分领土都在盟军的轰炸机的航程之外,所以相对比较安全,因此德国的很多军事设施都建在奥地利境内,比如德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厂就建在维也纳新城,德国统治奥地利之后,奥地利的经济还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包括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公路,还有一些基础设施。
  • 在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国的军队很多都有奥地利人参与,他们被编入各种部队当中,奥地利的山地部队在对挪威的战争当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后在巴尔干战役,还有对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的战争,奥地利都深度的参与到其中,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德国第四德意志高等模范步兵团,在巴尔干和东线作战。
  • 但是正是因为奥地利人的深度参与,所以他们也遭受了很大的悲剧,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大约有5万奥地利部队参加了德国第6集团军,他们被苏联军队包围,最后大约只有1200人活下来了,并且返回了故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国防军中死亡的奥地利士兵多达24万多人,直到奥地利人发现了自己参与这场战争的错误,他们才想起自己奥地利人的身份。

总结: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奥地利,于1945年4月27日宣布复国,当初老百姓狂热地想要加入德国,并且在第2次世界大战当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经济物资等等各方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几十年之后,奥地利仍然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国家,但是对于奥地利的历史来说,特别是第2次世界大战,奥地利被占领和瓜分的时候,将近10万名妇女被qj,这也是为他自己的行为承担了应有的代价,只可惜了无辜的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